- 临床针灸反射学(修订版)
- (美)金观源 相嘉嘉 金雷
- 1759字
- 2024-12-28 11:15:29
1.1.2 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
本书所运用的一般研究方法,没有离开现代科学或现代医学研究的轨道,即从实验或临床实践中的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分析、归纳上升为理论,再通过阐释事实与推理来指导新的实践,从而验证理论。除此以外,控制论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更是本书企图揭开千年经络之迷与使针灸疗法融入现代医学的主要工具。
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已离不开计算机的今天,人们对控制论这一名词已不陌生。没有控制论,也就没有计算机的诞生。它的奠基人维纳把控制论(Cybernetics)定义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3]。作为一种能应用于任何系统中的一般性控制理论,它已经在科学、工程及医学等广泛领域中,对于研究与解决复杂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与计算机一样,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子系统组成的十分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在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中,已经大量地运用了控制论的普遍原理于人体功能的分析,加深了对人体调节功能原理的认识。例如,人体的各种功能调节系统都被认为是闭合的自动控制系统,并可将神经、体液或自身调节中的调节部分(如反射中枢、内分泌腺等)看作是控制部分;将效应器或靶器官、靶细胞看作是受控制部分;在控制部分和受控制部分之间,通过不同形式的信号(电或化学以及其他形式)进行信息传递。控制部分发出信息来改变受控部分的状态,受控部分则将自己的状态或所产生的效应的信息反馈回控制部分,不断纠正和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以保持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与进行正常的各种躯体运动[4]。
同时,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还通过体表感受器及感觉器官与外界环境的刺激发生信息交流。无论是发生在人体表面的经络现象,还是针灸调整作用的原理,都是这种通信活动的反映。在下文中我们将详细论述,经络或者反射区就是生物体通过这种内外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针灸的刺激信号更是一种可以影响人体自动控制系统的人为干涉。以经络体系为根基的针灸疗法,利用那些原已存在身体各部之间的信息通道,通过体表特定部位的刺激,向机体内部输入调控信息。
另一方面,针灸师与患者之间通过诊断与治疗而耦合组成的系统,显然也可以用控制论的原理来进行分析。针灸疗法作为一种外治法,不仅在操作过程中有各种随机性,要根据机体对刺激的反应进行不断的反馈尝试,而且由于它们所输入机体的调控信息不过是能转化为电脉冲的刺激信号,要依靠机体本身的自动调节功能才能发挥作用,故它们的效果可以受身体内外的多种因素影响而不恒定。在研究复杂系统的种种方法中,控制论所提示的科学方法[5],是出类拔萃的。它告诉我们如何选择各种对策与办法,控制各项条件来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运用控制论方法论,无疑地将有助于控制实施针灸疗法的全过程,克服各种随机性与提高疗效的确定性。
把经络现象作为人体的一种特殊的通信活动来进行研究,用控制论的方法来整理、发掘和发展古典针灸学的宝贵遗产,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了[6]。笔者在1976年曾提出一个人体信息带的简化模型与图谱,对经络体系、针灸调整作用原理、针刺疗法的过程、针麻镇痛机制以及解决针麻“三关”的途径等方面作了较为详尽论述[7]。1998年,我们又采纳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反射区”的提法,替代“信息带”的名称,重新制作了“身体反射区”彩色挂图[8]。本书是笔者在以往研究工作基础上的继续与发展,参考了至今为止的、有关临床针灸理论及其技术的主要科学研究成果。
必须指出的是,经典的控制论通常是运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控制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储存与变换,而较少注意那些信息的生物学含义。本书在应用控制论概念时,却企图尽量地阐明针灸控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生物学或物理学意义,而很少涉及数学。例如,书中经常应用“针灸信息”这个词以表示具有一定刺激量或具有其他序列特征的各种针灸信号;针灸信号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如针刺是机械刺激,艾灸属热刺激,电针主要是电刺激等。再如,从反射弧各个环节的组织结构及其生物学特征去阐释各种针灸信息通道及其反馈回路。总之,控制论的概念或原理在本书中只是一种指导思想,只是被用来对针灸的全过程作一般分析,帮助人们去理解与控制。其实,人体生理学的许多现代研究就是这样完成的[4]。在针灸学的领域里,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解释清楚经络实质与针灸原理,更可以用来指导针灸疗法,提高临床疗效的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