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针灸反射学(修订版)
- (美)金观源 相嘉嘉 金雷
- 1305字
- 2024-12-28 11:15:30
1.1.4 针灸反射学的内涵
为了提高针灸疗效的确定性,需要对传统的经络理论与针灸技法进行一场革命。从反射学的观点出发,有望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受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国内就已出现并流行过解释针灸机制的神经反射学观点。如解释针刺合谷之所以能抑制牙痛,是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新的兴奋灶,替代了原有的兴奋灶;并且试图以兴奋波在大脑皮层体觉区内的扩散来解释针感传导等经络现象;等等。但是,限于当时的医学科学研究包括神经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那时对针灸作用的整个反射弧的了解还十分肤浅,对维持机体稳态所必需的各种反馈机制也是一无所知。最初的反射学观点无法圆满解释所有的经络现象,更未能与指导临床针灸与提高疗效挂钩,故它一直只能作为一种机制解释而存在。
然而,近50年来,无论是人体生理学的进展或是对针灸机制的认识都已远远地超越了那个时期。本书应用反射学的观点来总结与解释针灸疗法,不是以往那种初步认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式地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我们提出一个新名词“针灸反射学”来包含这一领域的所有观点与研究,它可以定义为“反射学观点指导下的针灸理论与技术”。英语缩写为“Acu-Reflexology”。在其英语缩写中没有放“灸”的英语(Moxibustion)前缀,是因为西方把针灸师通称为“Acupuncturist”,故在此名词中也只用“Acu-”来代表“针灸”二字。同样,本书用缩写“Acu-Reflexotherapy”来简称“针灸反射疗法”。
针灸反射疗法,也可以称为“反映点针灸”(Acu-Reflex Point Acupuncture,ARPA)。它是以反映点为刺激靶点的针灸疗法。反映点的英文是“Reflex Point”,因为主要用于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法,我们也以“Acu-”为前缀,命名其为“Acu-Reflex Point”,缩写为ARP,其复数“Acu-Reflex Points”的缩写为ARPs。
针灸反射学的研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诸方面:
(1)人体反射学的生理解剖基础与研究进展;
(2)针灸治病的反射过程及其原理;
(3)体表反射区(经络)的概念及其形成;
(4)体表反射区的分类与分布规律;
(5)体表反射区的局部与整体关系;
(6)人体反射学理论对经络学说的阐释与发展;
(7)针灸反射疗法的一般控制;
(8)影响针灸反射疗法效果的各种因素;
(9)针灸反射疗法的常见适应证及其治疗;
(10)人体反射学理论在指导临床针灸治疗中的意义。
其实,针灸反射学,完全不是一门标新立异的学科。它没有脱离具有几千年丰富实践经验的传统针灸学的理论与技术;它只不过是揭示出其科学的内涵——反射,并强调其在整个针灸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已。我们每一个针灸医生,不管自己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每天的针灸临床都在从事着这种反射疗法——穴位或反映点针灸。在俄罗斯发表的近代针灸文献中早就把针灸疗法归于“反射疗法(Reflexotherapy)”之中,我们只是应用“针灸反射学”或“针灸反射疗法”来特定其中以针灸作为刺激手段的反射疗法而已。“针灸反射学”或“针灸反射疗法”这一概念的倡导,将有助于每一个针灸医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变行为的无意为有意,从而才能指导自己有效地改进做法,取得最好的临床疗效。
然而,必须承认,至今对针灸反射学的认识还是十分初步的,以上所提出的有关针灸反射学的内涵,大都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与充实。针灸反射学的发展与完善,将有赖于我们全体针灸临床医生与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