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魏晋更迭

曹魏黄初元年,曹丕称帝,建元黄初,国号魏,定都洛阳,开启三国曹魏时代。曹丕承父曹操余荫,心怀壮志,欲一扫三国鼎立之势,混一华夏。

初登大宝,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令各州郡推选贤能,依品第授官。本意拔擢人才,平衡各方势力,却因中正多为世家大族掌控,渐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门阀政治悄然兴起,寒门子弟晋升之路受阻,官场为世家所垄断。

对外,曹丕三次亲征东吴,志在渡江。黄初三年,魏军至广陵,隔江望吴,江水浩渺,吴军严阵以待。曹丕临江赋诗,意气风发,欲展宏图,奈何时运不济,或遇江水暴涨、战船难行,或遭吴军顽强抵抗,师出无功,悻悻而归,魏、吴边境暂呈胶着。

蜀汉章武元年,刘备称帝于成都,为报关羽之仇、夺回荆州,不顾群臣劝阻,倾举国之力,亲率大军东伐孙权,水陆并进,气势汹汹。孙权求和不成,拜陆逊为大都督,率军抵御。

陆逊,江东才俊,足智多谋,受命于危难。他避刘备锋芒,坚守不战,以逸待劳。刘备求战不得,驻军夷陵,连营七百里,绵延山林。陆逊瞅准时机,用火攻大破蜀军,火势燎原,蜀军大乱,死伤无数。刘备狼狈逃至白帝城,悔恨交加,一病不起,托孤于诸葛亮,蜀汉元气大伤,国势转危。

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殚精竭虑,辅佐后主刘禅。对内,严明法纪,整饬吏治,发展生产,劝课农桑,益州之地渐复生机;又开诚心,布公道,任人唯贤,费祎、蒋琬等贤能之士脱颖而出,朝堂气象一新。

对外,为解蜀汉危局,重结吴蜀联盟,遣邓芝出使东吴,孙权亦有修好之意,两国再盟,共抗曹魏。此后,诸葛亮五次北伐,矢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粮草难继、路途险阻,却以非凡智谋,屡挫魏军。发明木牛流马,运粮于崎岖蜀道;摆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大军,传为千古佳话。然天不假年,终病逝五丈原,北伐大业未竟,令后人扼腕叹息。

东吴孙权,据长江天险,保境安民。重用吕蒙、陆逊等良将,水军称雄,威震江东。又派卫温、诸葛直远航夷洲,开拓海疆,加强与海外交流,使华夏威名远播海外。

曹魏正始元年,曹芳即位,幼主临朝,司马懿与曹爽共辅朝政。司马懿,老谋深算,历仕曹魏数朝,久蓄异志;曹爽,宗室子弟,骄横跋扈,急于揽权。二人明争暗斗,朝堂暗流涌动。

正始十年,高平陵之变爆发。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祭扫高平陵之机,发动政变,关闭洛阳城门,控制禁军,上奏曹爽专权之罪。曹爽优柔寡断,错失反抗良机,最终束手就擒,被诛三族,司马氏自此掌控曹魏大权。

此后,司马氏步步紧逼,铲除异己,曹魏政权名存实亡。期间,竹林七贤兴起,嵇康、阮籍等七人,才情高绝,不满司马氏专权,又无力抗争,遂隐居竹林,饮酒纵歌,以清谈玄学避世,寄寓对时政的愤懑,为魏晋文化添一抹别样风姿。

曹魏咸熙二年,司马炎逼曹奂禅位,称帝建国,国号晋,史称西晋,定都洛阳,曹魏覆灭。司马炎为收买人心,大封同姓诸王,欲拱卫皇室,却埋下八王之乱祸根。

西晋太康元年,天下初定,司马炎推行占田制,鼓励垦荒,轻徭薄赋,经济渐兴,民户滋长,史称“太康繁荣”。此时文坛昌盛,左思作《三都赋》,引得洛阳纸贵,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尽显风流。

然盛世之下,危机暗藏。西晋门阀制度森严,世家大族奢靡成风,石崇、王恺斗富,以奇珍异宝、奢华生活争高下,百姓却仍有穷困潦倒者,贫富差距悬殊。

西晋元康元年,贾南风为皇后,貌丑善妒,性狡谲,欲擅朝政。她设计谋害太子司马遹,引发宗室诸王不满,八王之乱爆发。赵王司马伦率先起兵,废贾南风,后竟篡位称帝,诸王混战,天下大乱。

八王之乱持续十六年,兵连祸结,生灵涂炭,西晋精锐军队损耗殆尽,国力空虚。边疆少数民族见有机可乘,纷纷内迁,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族,杂居中原,民族矛盾激化。

西晋永嘉五年,匈奴刘渊部将石勒、王弥等率军攻破洛阳,掳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洛阳城惨遭屠戮,宫室焚毁,珍宝被掠,史称“永嘉之乱”。晋室南迁,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北方则陷入五胡十六国混战,华夏大地再次陷入分裂深渊。

东晋立国,司马睿倚重王导,时称“王与马,共天下”,门阀政治达顶峰。王导调和南北士族矛盾,稳定东晋政权,却也使皇权旁落。

东晋祖逖,素有报国之志,闻鸡起舞,练就一身本领。率部北伐,中流击楫,誓言收复中原:“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却因东晋朝廷猜忌,支持不力,壮志难酬,含恨而终。

此后,桓温、刘裕等相继北伐,桓温三次出兵,曾兵临长安、洛阳,然终因朝廷掣肘、后方不稳,功败垂成;刘裕出身寒门,崛起行伍,凭借卓越军事才能,大破南燕、后秦,收复两京,威望日隆,后取东晋而代之,建立南朝宋,开启南北朝对峙时代。

东晋末年,政治腐朽,内乱频发。孙恩、卢循起义,席卷江南,给东晋政权致命一击。刘裕在平乱中壮大势力,脱颖而出,他对内革新政治,抑制门阀,重用寒门;对外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南朝宋在他手中初现兴盛之象,却也难掩南北朝乱世的烽火硝烟,华夏大地在分裂动荡中继续挣扎前行,期盼统一曙光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