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南北动荡

南朝宋永初元年,刘裕称帝,国号宋,定都建康,是为宋武帝。刘裕起自寒微,深知民间疾苦,称帝后,锐意改革,欲振朝纲,一扫东晋积弊。

经济上,他推行“土断”政策,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重新丈量土地,使税赋公平,百姓负担减轻,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又减轻商税,鼓励商业发展,建康城商旅渐多,市面渐趋繁荣。

政治方面,刘裕重用寒门子弟,打破门阀士族对仕途的垄断,依功授爵,提拔了檀道济、王镇恶等一批能征善战之士,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严惩贪污腐败,整饬吏治,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军事上,刘裕凭借卓越军事才能,继续巩固边防。他派军北击北魏,虽未大获全胜,却也让北魏不敢轻易南侵;在南方,平定岭南,使百越之地归附,疆域较东晋有所拓展。

然天不假年,永初三年,刘裕崩,太子刘义符即位,是为少帝。少帝年幼,嬉戏无度,不理朝政,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等见朝政混乱,为社稷计,废少帝,迎立宜都王刘义隆,是为宋文帝。

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继承武帝遗志,继续推行改革,开创“元嘉之治”。他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太湖、鄱阳湖流域水利设施完备,灌溉便利,粮食产量大增,史载“仓廪盈积,岁丰人乐”。

文化领域,文帝尊崇儒术,设儒、玄、史、文四学馆,广纳天下学子,培养人才,文人雅士云集,谢灵运、鲍照等诗人诗作传颂一时,文风昌盛。

军事上,宋文帝心怀壮志,欲收复北方失地,实现华夏统一。元嘉二十七年,在精心筹备后,举全国之力,发起北伐。起初,宋军士气高昂,东路军王玄谟率军直逼滑州,西路军柳元景连克弘农、陕城,捷报频传。

然王玄谟空有其表,临战指挥不力,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抓住战机,以铁骑冲击,宋军大溃,死伤无数。东路军溃败牵动全局,西路军虽有小胜,亦被迫回撤,北伐功亏一篑,北魏趁势南下,兵锋直抵长江北岸,宋都建康震动,史称“元嘉草草”,南朝元气大伤。

此后,宋室陷入内乱,刘劭弑父篡位,引发一系列骨肉相残悲剧,宗室凋零,国力衰退,萧道成趁势崛起。

南朝齐建元元年,萧道成代宋称帝,国号齐,史称南齐,定都建康。萧道成吸取宋亡教训,即位之初,便与民休息,减免赋税,安抚百姓,欲稳社稷根基。

政治上,他提倡节俭,以身作则,宫中器物务求简朴,禁止奢靡之风;同时整顿吏治,制定严格考核制度,官员贪污受贿、庸碌无为者,严惩不贷,南齐官场风气渐正。

然南齐享国短暂,仅二十余年,便因皇位更迭频繁、宗室争权陷入混乱。齐明帝萧鸾在位时,大肆诛杀高帝、武帝子孙,人心惶惶,朝纲崩坏,国力迅速衰落。

南朝梁天监元年,萧衍代齐称帝,国号梁,定都建康,是为梁武帝。萧衍博学多才,早年励精图治,重视文化教育,广建学校,编撰典籍,儒释道三家并兴,建康成为文化中心,名士汇聚,如沈约、任昉等。

经济上,萧衍兴修水利,开发新田,推广先进农具,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百姓富足,“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但也渐现过度崇佛、劳民伤财之弊。

军事上,梁武帝初期,北魏内部动荡,他多次发起北伐,名将陈庆之率七千白袍军北伐,创造传奇,连克数城,直逼洛阳,“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威震中原,却因孤军深入,后援不继,无奈回撤。

晚年,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怠于政事,重用东魏降将侯景。侯景,狡黠多变,野心勃勃,见梁廷腐败,遂于太清二年,发动叛乱,史称“侯景之乱”。叛军势如破竹,攻破建康,梁武帝被困台城,饥饿而死,江南繁华富庶之地惨遭屠戮,赤地千里,百姓流离失所,“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梁朝一蹶不振。

南朝陈永定元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定都建康。陈霸先出身寒门,凭借卓越军事才能,在侯景之乱中崛起,力挽狂澜,稳定江南局势。

即位后,陈霸先着手恢复生产,组织百姓重建家园,开垦荒地,修复水利,然南朝经多年战乱,元气大伤,国土面积较之前缩小,仅能偏安一隅。

陈文帝、陈宣帝时期,国势稍有起色,陈宣帝曾趁北齐内乱,举兵北伐,收复淮南之地,却未能改变南朝弱势局面。

北朝北魏登国元年,鲜卑族拓跋珪趁前秦瓦解,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定都平城。拓跋珪英勇善战,南征北战,统一北方大部,建立起北魏政权。

北魏初期,推行“离散部落”政策,将鲜卑部落组织打散,使之成为编户齐民,加速了鲜卑族汉化进程;又重用汉族士人,如崔浩等,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制度,设立官职,制定律法,构建起北魏统治架构。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后,重用崔浩等汉族大臣,国力强盛。他亲率大军征伐柔然,解除北方威胁;又灭夏国、北凉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与南朝宋对峙。

然而,北魏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鲜卑贵族与汉族百姓、地主之间,常因土地、权力分配不均产生冲突;佛教盛行,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劳动力,影响国家经济、兵源。

北魏孝文帝元宏即位后,为缓和矛盾,锐意改革,推行汉化政策。迁都洛阳,摆脱旧贵族束缚;禁胡服,改穿汉服;断胡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皇族拓跋氏改姓元;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这些举措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文化、经济进一步发展,却也引发部分鲜卑贵族不满。

北魏后期,政治腐败,官吏贪污成风,卖官鬻爵盛行。六镇起义爆发,边镇军民不堪压迫,揭竿而起,虽最终被镇压,却动摇了北魏根基。尔朱荣趁机崛起,掌控朝政,制造“河阴之变”,诛杀王公大臣两千余人,北魏政权陷入混乱。

东魏天平元年,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建立东魏,迁都邺城,自掌大权。高欢出身渤海高氏,凭借军事才能,在河北地区集结势力,与宇文泰控制的西魏对峙。

西魏大统元年,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帝,建立西魏,定都长安。宇文泰重用苏绰等汉族士人,进行改革,创府兵制,兵农合一,增强军队战斗力;推行“六条诏书”,整顿吏治,选拔人才,西魏实力渐强。

东魏、西魏常年相互攻伐,互有胜负,战争使百姓苦不堪言。高欢、宇文泰死后,双方子嗣继续争斗,局势愈发复杂。

北齐天宝元年,高洋代东魏称帝,国号齐,史称北齐,定都邺城。高洋前期,精明强干,南征北战,拓展疆域,还击败柔然、契丹等外敌,北齐国力强盛。

然后期,高洋性情大变,酗酒残暴,荒淫无度,朝堂上下恐惧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北齐迅速衰落。

北周建德元年,宇文邕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定都长安。宇文邕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整饬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又推行灭佛政策,增加劳动力、财政收入,国力大增。

建德六年,宇文邕亲率大军征伐北齐,势如破竹,攻破邺城,北齐灭亡,北方再度统一。宇文邕本欲乘胜南下,统一华夏,却不幸英年早逝,壮志未酬。

此后,北周内部矛盾激化,杨坚趁机崛起。北周末年,杨坚以外戚身份掌控朝政,在铲除异己后,于大定元年,代周称帝,国号隋,定都大兴,开启统一全国新征程。历经数年征伐,隋军南下灭陈,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华夏大地重归一统,步入隋朝短暂而辉煌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