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鉴人心:中国先秦时期的廉洁思想研究
- 刘晓靖
- 2698字
- 2025-04-29 18:50:13
二 腐败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腐败问题虽然不是从来就有的,但却是长期存在的。对于这其中的道理,卢梭曾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进行了深入分析。书中这样写道:“我认为在人类中有两种不平等:一种,我把它叫作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另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起因于一种协议,由于人们的同意而设定的,或者至少是它的存在为大家所认可的。”[15]在卢梭看来,人类面临着两种不平等:一种是由于自然的原因所造成的“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一种是基于人为的原因所造成的“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显而易见,第一种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非常明确,既非人力所为,也非人力所能改变,因而卢梭指出“不必问”[16]。即坦然面对,不必纠结于此。第二种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则是人为的,是根据“一种协议”设定的,是人们所“同意”“认可”的。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签订这种“协议”,为什么要“同意”“认可”这种不平等呢?
卢梭分析说:“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的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终于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17]同时,他还引用洛克之说,“在没有私有制的地方是不会有不公正的”。[18]在这里,卢梭明确指出了人类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人的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而产生的,是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而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也就是说,是私有制和法律迫使人们“同意”“认可”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的。私有制是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的根源和基础。要消除这种不平等,就必须消除私有制。
卢梭还进一步分析说:“一方面是竞争和倾轧,另一方面是利害冲突,人人都时时隐藏着损人利己之心。这一切灾祸,都是私有财产的第一个后果,同时也是新产生的不平等的必然产物。”[19]在这里,卢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私有制所带来的严重恶果。私有制带来了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私有制和这种不平等又带来了人们之间的利害冲突,并因这种利害冲突而使人们在精神上时时隐藏着损人利己之心,在行为上互相竞争和倾轧。人们精神上时时隐藏着的损人利己之心就是潜藏着的腐败意识。而那些具有腐败意识的人一旦掌握了公权力,其腐败意识就会恶性膨胀,就会以权谋私,从而成为令人不齿的腐败分子。
从古至今,腐败分子虽屡遭打击,但仍频频出现,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人们精神上时时隐藏着“损人利己之心”,时时隐藏着腐败意识。而这种时时隐藏着的“损人利己之心”、腐败意识,是“私有财产的第一个后果”,是“不平等的必然产物”,这就决定了它必定要与私有制共始终。私有制是长期存在的,腐败意识、腐败行径也必然是长期存在的。消灭私有制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消灭腐败意识、腐败行径,也同样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与现实中的腐败分子、腐败行径作斗争,另一方面还必须做好与腐败分子、腐败行径进行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们党必须要把反腐败斗争作为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腐败问题凸显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老虎、苍蝇一起打”,取得了一系列反腐斗争的重大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则进一步强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这些充分表现了我们党惩治贪腐的决心和意志。
那么,腐败问题凸显的原因是什么呢?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虽然以公有制为主导,但私有财产制并未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仍然存在,因而,腐败问题的存在并不奇怪。
其次,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首创,既无经验可以借鉴,也无教训可以吸取,建设中的具体制度、措施、权力监督机制等都只能依靠我们自己探索。因而,不完善之处和漏洞的存在不可能完全避免。这些具体制度、措施、权力监督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正是腐败滋生、蔓延的条件和温床。那些腐败分子,正是利用这些不足和漏洞大搞钱权交易、大肆侵吞国家巨额财富的。
再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模式由原来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激发了经济活力,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然而,市场经济模式使所有劳动产品都成为商品,而“劳动产品一旦表现为商品,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拜物教是同这种生产方式分不开的”[20]。商品经济使货币成为万能的工具,它可以用来交换一切。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商品、货币拜物教造成了一些人的私欲恶性膨胀、泛滥,这就使得腐败之风蔓延,腐败问题成为社会的重大问题。
还有,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西方世界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经验不断传了进来,促进了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然而,就如同打开窗户新鲜空气和灰尘、苍蝇蚊子会一起进来一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和西方世界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经验一起涌入了中国。同时,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剥削阶级虽然已经被消灭了,但是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却仍然存在。资产阶级、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人们。那些披着党员领导干部外衣、喊着人民公仆口号的贪污腐败分子,正是在资产阶级、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侵蚀下,逐步丧失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而走上蜕化变质、腐化堕落的不归之路的。
正是上述这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国腐败问题的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反腐败斗争,必须时时警惕,不可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不仅要对已经出现的腐败现象进行及时的揭露和惩治,而且更要注重防腐、反腐制度与措施的制定和完善。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避免其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最后,应当特别强调的是,既然腐败问题的存在是与私有制的存在共始终的,那么防腐、反腐制度措施的制定和防腐、反腐的斗争也就不可能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必然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这项系统工程的建设,既非始于今天,也非短时期内能够结束。这项系统工程的建设,其实是从古到今、前后衔接的。并且,还是要一直延续下去的。先辈们在已经过去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为后世人们积累了大量的廉洁文化建设成果。这些历史成果,是中华民族“崇廉尚洁”优良传统的充分体现,是当代廉洁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