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之上的那场惊心动魄的遭遇,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余波久久未平。渡船在船夫们加倍卖力的划动下,终于在黄昏时分抵达了淮水南岸。这里同样有一个渡口,规模比北岸的略大一些,但因为天色已晚,显得有些冷清。
与北岸兵痞横行不同,南岸的渡口虽然也有守卫,但看起来要正规许多,身着统一制式军服的士卒,腰杆挺得笔直,目光警惕地盘查着过往行人,虽然也收取“过桥费”,但明码标价,并无过分的刁难和勒索。这让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的乘客们,心中稍安。
“这里……便是南唐的境地了吗?”石老丈扶着船舷,眺望着岸上的景象,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确定和期盼。
船家一边忙着将船靠岸,一边回答道:“老丈,这里确实已经是南唐的地界了。过了淮水,便是扬州地界,再往南走,不远便是昇州,也就是如今的国都江宁府(应天府是后周攻占后的称呼,此时南唐国都仍称江宁府或金陵)。”
“江宁府……”凌云默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墨先生让他来应天府寻找苏明远,如今看来,这江宁府便是他的第一站。
在凌云的示意下,船上的财物大部分都分给了那些同船的遇险乘客,尤其是那些在途中被水匪劫掠过的人家,更是得到了优先的补偿。凌云自己只取了少量碎银作为盘缠,其余的则赠予了两位船夫,作为他们冒险相助的酬劳。
船夫们千恩万谢,其他乘客更是对凌云的义举感激涕零,纷纷询问他的名号,想要日后报答。凌云依旧是那句“萍水相逢,不足挂齿”,并未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声名太盛,并非好事,反而容易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觊觎。
与众人作别后,凌云带着石老丈和石磊,踏上了南唐的土地。
南唐,由唐末淮南节度使徐温奠基,其养子徐知诰(后改名李昪)篡吴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境内相对安定,经济文化也颇为繁荣,与中原的战乱不休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吸引了大量中原士民南下避难。
踏上南唐的土地,凌云明显感觉到与淮水北岸的不同。这里的村镇虽然也偶有残破,但炊烟袅袅,田地里也能看到耕作的农人,道路两旁的树木也显得更有生机。虽然依旧能感受到乱世的萧条,但比起北地的满目疮痍,已然好了太多。
“凌大哥,这里……好像真的比北边好一些。”石磊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小声说道。他能感觉到,这里的气氛,不像北地那般紧张压抑,行人的脸上,也少了几分麻木和绝望。
凌云微微点头:“嗯,南唐国主李昪,素有贤名,治下相对清明。但这只是相对而言。乱世之中,没有真正的世外桃源。我们依旧要小心谨慎。”
他们找了一处僻静的村落落脚,并未急于赶往江宁府。淮水一战,虽然震慑了宵小,但也难保不会有漏网之鱼将消息泄露出去。凌云决定先休整几日,一来让石老丈和石磊恢复体力,二来也想打探一下江宁府的具体情况,以及那位“苏明远”的消息。
在村中,凌云用身上携带的草药,为几个生病的村民简单医治,换取了一些食物和住宿。他精湛的医术(虽然只是墨先生所教的皮毛,但在缺医少药的乡野已是神技)和谦和有礼的态度,很快赢得了村民的好感。
通过与村民的交谈,凌云了解到,江宁府确实是南唐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繁华异常,但也鱼龙混杂,三教九流汇聚。至于“苏明远”这个名字,村民们却都表示没有听说过。
“看来,要找这位苏明远,还得去江宁府城里才行。”凌云心中暗道。
数日后,见石老丈和石磊精神恢复得差不多了,凌云便决定启程前往江宁府。
从他们所在的村落到江宁府,大约还有两三日的路程。这一次,他们选择走官道。南唐境内的官道修缮得还算平整,沿途也设有驿站,虽然盘查依旧严格,但只要有合法的路引(凌云用银两从村正那里弄到了几份空白的路引,自己填写了假名和籍贯),倒也还算顺利。
一路上,他们遇到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有挑着担子赶集的农人,有推着独轮车载着货物的商贩,也有一些穿着儒衫、背着书箱的读书人。石磊每当看到那些读书人,眼中便会流露出羡慕和向往的神色。
凌云看在眼里,心中微微一动。他知道石磊的身世,也知道他母亲的遗愿。或许,到了江宁府,可以想办法让石磊接触一些真正的学问。
终于,在又一个黄昏,一座雄伟壮丽的城池轮廓,出现在了他们的视线尽头。
夕阳的余晖洒在古老的城墙上,泛着金色的光芒。城墙高大巍峨,绵延不绝,护城河宽阔如带,吊桥高悬,城楼之上,旗幡招展,依稀可见巡逻士卒的身影。城门口,人流如织,车马川流不息,一派繁华景象。
“江宁府……我们到了!”石磊望着眼前的雄城,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眼中充满了震撼和好奇。他从未见过如此宏伟的城池,比起清河镇,简直是天壤之别。
石老丈也看得有些出神,喃喃道:“这便是金陵帝王州啊……果然气派非凡。”
凌云的目光则更加深邃。他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所散发出的勃勃生机,但也敏锐地察觉到,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必然也隐藏着无数的暗流与玄机。他手中的“镇河圭”,在靠近这座城市时,似乎也微微颤动了一下,仿佛与城中某种未知的存在产生了微弱的共鸣。
“我们进城。”凌云沉声道。
江宁府的城门盘查比沿途的关卡更为严格。守城士卒不仅要查验路引,还要仔细盘问来历和目的。凌云应答从容,滴水不漏,又悄悄塞了一些碎银给盘查的军官,总算顺利通过。
一进入城内,一股喧嚣热闹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宽阔的青石街道纵横交错,两侧店铺林立,酒楼、茶肆、当铺、布庄、首饰行……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水马龙,叫卖声、吆喝声、说笑声此起彼伏,汇成一首繁华而嘈杂的交响曲。
石磊看得眼花缭乱,东张西望,对什么都感到新奇。石老丈也有些目不暇接,紧紧跟在凌云身后,生怕走散了。
凌云则一边留意着四周的环境,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行人的神态举止。他发现,江宁府的百姓,脸上大多带着一种相对安逸和从容的神情,这与他在北地所见的麻木和愁苦截然不同。看来,南唐的治理,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然而,他也注意到,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依旧能看到衣衫褴褛的乞丐和面带菜色的穷苦人。繁华之下,并非没有阴影。
“我们先找个地方住下,再慢慢打探苏明远的消息。”凌云对石老丈和石磊说道。
他们在城南一处相对僻静的巷子里,找到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整洁的小客栈。客栈老板是个精明的中年人,见他们虽然衣着普通,但凌云气度不凡,倒也还算客气。
安顿下来后,凌云并没有急于出去打探。他知道,江宁府这么大,人口数十万,想找一个只知道名字的人,如同大海捞针。墨先生只说苏明远是个老船夫,但并未告知具体在哪个码头,或者有什么特征。
“石磊,你和老丈先在客栈休息,熟悉一下环境。我出去转转,买些生活必需品。”凌云对石磊说道。
“凌大哥,我跟你一起去吧!”石磊立刻说道,他对这个繁华的城市充满了好奇。
凌云想了想,点头道:“也好。不过,你要跟紧我,不要乱跑。”
石老丈则因为连日劳顿,加上年纪大了,便留在客栈休息。
凌云带着石磊走在江宁府的街道上。他并没有刻意去打听苏明远,而是像一个普通的初来乍到的外乡人一样,随意闲逛,观察着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
他会驻足在茶馆门口,听里面的说书先生唾沫横飞地讲述着前朝旧事和江湖传奇;他会走进书铺,翻阅那些纸张泛黄的古籍和新印的诗集;他也会在热闹的集市上,看那些手艺人制作精巧的物件。
石磊则对各种小吃和新奇的玩意儿更感兴趣,凌云倒也不吝啬,给他买了一些糖葫芦和拨浪鼓之类的小东西。
“凌大哥,你看那个!”石磊突然指着不远处一个围满了人的地方,兴奋地说道。
凌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里似乎是一个布告栏,上面贴着一张黄色的告示,许多人正围在那里议论纷纷。
“过去看看。”凌云心中一动,带着石磊走了过去。
挤进人群,只见那告示上用苍劲有力的字体写着招贤纳士的榜文。原来是南唐朝廷正在招揽天下有才之士,不拘一格,凡有经世济民之才、安邦定国之策、奇技淫巧之能者,皆可前往吏部报名,一经录用,量才授官。
“招贤榜?”凌云看着那榜文,若有所思。这倒是一个了解南唐朝廷运作和接触上层社会的机会。不过,他现在身负“镇河圭”的秘密,不宜过早暴露在官方视线之下。
就在此时,他眼角的余光突然瞥见人群中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是一个穿着粗布衣衫,头戴斗笠,背着一个药箱的老者,正低着头匆匆向人群外走去,似乎不想引人注意。
凌云瞳孔微微一缩!
那个背影……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他几乎可以肯定,那人便是淮水渡口遇到的那个老船夫!那个在水匪来袭时,第一个惊呼“不好!是过江龙的人!”的老船夫!
他为何会出现在江宁府?而且看他行色匆匆的样子,似乎有什么急事。
凌云心中念头急转,立刻对石磊道:“石磊,你在这里等我,不要乱跑,我马上回来!”
不等石磊回答,他已如游鱼般挤出人群,向着那老船夫离去的方向追了过去。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个老船夫,或许与他要找的苏明远,有着某种意想不到的联系!
(第九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