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龙泉路上的新起点

车轮碾过龙泉路的碎石子,发出“咯吱”的颠簸声。

龙泉路从环城北路一直往北,这条路可能是最近准备修吧,铺了一些碎石子,但是柏油还没有铺上,所以路有点不好走。

李天宇扒着车窗,看路牌从“油管桥”变成“旅游学校”,最后缩成后视镜里的一个小点。

王磊在后座数着扳手:“十字的两把,活动扳手三把,够不够?”

“再带了卷铁丝。”江大河把方便面箱子往角落塞了塞,“谁知道那仓库的门是不是锈死的。”

徐光裕突然指着窗外:“看,那道铁门!”

两道门像衰老的门牙,外面那道早歪在一边,铁栅栏上的“8814”字样被藤蔓啃得只剩轮廓。

车刚停稳,唐天骄就跳下去拽内门的铁链,铁锈簌簌往下掉:“锁是新换的,建设厅的人还没来。”

“真的是有些年头了吧?估计啊,是60年代建设的,那个时候到处都在挖防空洞,到处都在准备战备仓库!

嗯,热火朝天的年代呀!我有信创业的那个时代,不知是什么感觉呀?”

“什么感觉?当然是熔炉了,把你从内到外重新塑造一遍,说不定你都不认识你自己了呢!”

“那样就好了,在这钢琴丛林里面生活了那么多年,真的有点孤独!!”

“得了,一个个的,要当忧郁诗人吗?准备干活吧!”

李天宇蹲在门柱旁看刻痕,密密麻麻的数字里混着几个模糊的年份——1978、1985、1990。1978年1985年和1990年都曾经有人来过,不知道是来送东西的藏东西的,还是来拉东西啊。

“最后一次启用是九零年,”他摸着最深的一道刻痕,“刚好赶上寻呼机开始普及。”

江大河突然“嘿”了一声,指着门内的篮球场:“那篮板还是玻璃钢的!比咱们学校的木头板强多了。”

“嘟嘟嘟嘟嘟嘟嘟!!!”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摩托车引擎声,田小英挎着帆布包从车上跳下来,张永刚拎着串钥匙跟在后面。

“久等了,”田小英晃了晃手里的铜钥匙,“这仓库三年没活人来过,进去得小心。”

她推开内门时,合页发出老牛般的哞叫,扬起的灰尘在阳光下织成网,看起来有点费劲,徐光裕赶紧上前帮忙。

最先撞进眼里的是十个两层仓库,红砖墙上爬满牵牛花枯藤,二楼的窗户玻璃碎了大半,像掉了牙的嘴。

“这边是平地仓库,”田小英往西边指,“穿过操场,后面就是山洞。”

“啊,这地方可真大,跟理工大学比起来也没有差多少啊!”

徐光裕突然“哇”了一声。

操场边的水电房顶上,两个锈迹斑斑的风力发电塔正随着风轻轻晃,叶片上的红漆褪成了粉白色。

“这塔还能用?”他摸出《电子元件手册》夹在腋下,就要往上爬。

“喂喂,毛手毛脚的,你干什么啊?先清点物资!”

李天宇拽住他,“田同志说的微电子设备优先。”

众人分成两拨。

江大河带着唐天骄查平地仓库,李天宇跟田小英往山洞走。洞口被藤蔓遮了大半,张永刚用锤子敲掉锁,一股潮湿的土腥味涌出来。“共20个洞,”田小英举着手电筒往里照,光柱扫过一排排铁架,“当年存医疗器械的,恒温恒湿。”

李天宇突然停住脚步。最里面的铁架上,几个蒙着防尘布的箱子棱角分明。掀开布的瞬间,他倒吸一口凉气——是三台示波器,型号虽老,但旋钮上的“Tektronix”字样清晰可辨。“美国泰克的,”他用袖口擦去显示屏上的灰,“比学校实验室那台精度高两个档。”

隔壁山洞更惊人。徐光裕举着手电筒转圈:“看这货架!全是铝合金的,连螺丝都没锈。”角落里堆着半箱二极管,包装上的西里尔字母歪歪扭扭——竟是苏联产的,跟小敏上次带来的一模一样。

“这边有发电机!”江大河在远处喊。众人跑过去,见一个篮球场大的仓库里,两台柴油发电机静静趴在地上,油箱盖敞着,里面积着半寸深的灰。“牌子是ZIL,”田小英踢了踢轮胎,“当年从苏联进口的,据说能连续运转72小时。”

唐天骄突然蹲在锅炉房门口笑出声。里面的煤堆早成了硬块,但墙上的温度计还在,红色液柱停在80℃的位置。“这要是改造成烘干房,云南的潮湿天再也不怕元件生锈了。”

清点到黄昏时,李天宇的笔记本记满了三页。田小英数着山洞钥匙:“20个洞,10个平地仓库,办公楼三楼还有档案室。”张永刚突然指着西边的半山坡:“那片空地能盖厂房,地质队去年探过,打地基不用怕塌方。”

江大河正啃着方便面,突然被李天宇拽起来:“去看看水井!”五个井口像散落在地上的铜钱,其中一口还能摇出水,桶绳拉上来时带着青苔,“水质不错,够车间用了。”

就在这时,李天宇的传呼机突然“嘀嘀”响起来。他按亮屏幕,绿色的光点在暮色里跳得急促——是小敏的号码,后面跟着一串数字:20000台,东南亚,定金30%。

“操!”徐光裕抢过传呼机,手都在抖,“咱们拆第一台摩托罗拉时,谁能想到……”

“别想了。”李天宇突然转身往大门走,手电光柱在仓库墙上划出长线,“田同志,这些设备我们全要了。明天就派车来拉,先把发电机修起来——20000台,生产线必须半个月内能动。”

田小英看着他的背影,突然笑了:“张处长没说错,你们这群学生,真像一群饿狼。”

夜风从山洞口灌进来,吹得发电塔的叶片“哐当”响。李天宇望着满天星斗,突然想起405宿舍暖气片上的传呼机——那些被拆开的外壳里,原来藏着的不是零件,是能撑起一片天的骨架。

“明天带焊机来,”他对王磊说,“先把那道坏了的大门焊死。”

远处的村庄亮起灯火,8814仓库的窗户里,手电筒的光还在忽明忽暗地跳动,像一群刚找到巢穴的蜂鸟。

由于天色已晚,罗田路又在修路田小,刘英和张永刚和李天宇他们准备在这里打地铺,因为他们在一间仓库里面发现了一些被褥,办公楼里面还有厨房,锅碗瓢盆之类的,外面操场上还有各种腐朽的木材。

有人负责检查,有人负责打水,有人负责洗锅刷锅!

然后把林天宇他们带来的方便面面条,火腿香肠,还有各种小青菜的杂七杂八的,煮了一大锅,然后在操场上摆了个大桌子,拿出凳子。

李天宇,江大河,徐光裕,唐天骄,田小英,张永刚六个年轻人,一边吃东西,一边畅谈自己的过去,又想了这片地区将来会是什么样子?

仓库和物资只是粗粗的看了一下,箱子包装都没有打开,边的长篷上还有一力发电塔和电力机房,水塔,7~8间小房子不知道有什么,他们还没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