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指数报告编委会
发布机构
前言
摘要
第一章 指数体系与数据采集方法
一 指数研制背景
二 数据采集与测评流程
三 数据采集与测评工作
第二章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指数
一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指数说明
二 省市政务网站服务能力指数
(一)直辖市政务网站服务能力指数
(二)省级政务网站服务能力指数
(三)地级市政务网站服务能力指数
(四)省份政务网站服务能力指数
三 省市政务微博服务能力指数
(一)直辖市政务微博服务能力指数
(二)省级政务微博服务能力指数
(三)地级市政务微博服务能力指数
(四)省份政务微博服务能力指数
四 省市政务微信服务能力指数
(一)直辖市政务微信服务能力指数
(二)省级政务微信服务能力指数
(三)地级市政务微信服务能力指数
(四)省份政务微信服务能力指数
五 省市政务 APP服务能力指数
(一)直辖市政务APP服务能力指数
(二)省级政务APP服务能力指数
(三)地级市政务APP服务能力指数
(四)省份政务APP服务能力指数
六 省市政务短视频(抖音、快手)服务能力指数
(一)直辖市政务短视频(抖音、快手)服务能力指数
(二)省级政务短视频(抖音、快手)服务能力指数
(三)地级市政务短视频(抖音、快手)服务能力指数
(四)省份政务短视频(抖音、快手)服务能力指数
第三章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
一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
(一)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说明
(二)直辖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
(三)省级政府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
(四)地级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
(五)省份政府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
二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双微”指数
(一)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双微”指数说明
(二)直辖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双微”指数
(三)省级政府电子服务能力“双微”指数
(四)地级市政府电子服务“双微”指数
(五)省份政府电子服务能力“双微”指数
三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新媒体”指数
(一)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新媒体”指数说明
(二)直辖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新媒体”指数
(三)省级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新媒体”指数
(四)地级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新媒体”指数
(五)省份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新媒体”指数
第四章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最佳实践
一 政府电子服务最佳实践甄选
二 省市政务网站最佳实践
(一)直辖市政务网站最佳实践
(二)省级政务网站最佳实践
(三)地级市政务网站最佳实践
(四)省份政务网站最佳实践
三 省市政务微博最佳实践
(一)直辖市政务微博最佳实践
(二)省级政务微博最佳实践
(三)地级市政务微博最佳实践
(四)省份政务微博最佳实践
四 省市政务微信最佳实践
(一)直辖市政务微信最佳实践
(二)省级政务微信最佳实践
(三)地级市政务微信最佳实践
(四)省份政务微信最佳实践
五 省市政务 APP最佳实践
(一)直辖市政务APP最佳实践
(二)省级政务APP最佳实践
(三)地级市政务APP最佳实践
(四)省份政务APP最佳实践
六 省市政务短视频(抖音、快手)最佳实践
(一)直辖市政务短视频(抖音、快手)最佳实践
(二)省级政务短视频(抖音、快手)最佳实践
(三)地级市政务短视频(抖音、快手)最佳实践
(四)省份政务短视频(抖音、快手)最佳实践
第五章 全国电子服务综合能力发展现状
一 全国电子服务综合能力总体情况
(一)直辖市与省级政府电子服务综合能力分布
(二)直辖市与省级政务网站服务能力指数分布
(三)直辖市与省级政务微信服务能力指数分布
(四)直辖市与省级政务微博服务能力指数分布
(五)直辖市与省级政务短视频服务能力指数分布
(六)直辖市与省级政务APP服务能力指数分布
二 全国电子服务综合能力区域分析
(一)东北地区电子服务综合能力区域分析
(二)华北地区电子服务综合能力区域分析
(三)华东地区电子服务综合能力区域分析
(四)华中地区电子服务综合能力区域分析
(五)华南地区电子服务综合能力区域分析
(六)西南地区电子服务综合能力区域分析
(七)西北地区电子服务综合能力区域分析
第六章 2016—2021年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一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综合能力发展概况
(一)2016—2021年直辖市政务综合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二)2016—2021年省级电子政务综合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二 省市政务网站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一)2016—2021年直辖市政务网站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二)2016—2021年省级政务网站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三 省市政务微博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一)2016—2021年直辖市政务微博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二)2016—2021年省级政务微博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四 省市政务微信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一)2016—2021年直辖市政务微信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二)2016—2021年省级政务微信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五 省市政务 APP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一)2016—2021年直辖市政务APP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二)2016—2021年省级政务APP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六 省市政务短视频(抖音、快手)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一)直辖市政务短视频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二)省级政务短视频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第七章 其他机构报告数据的比较及分析
一 比较对象
(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1)》
(二)电子科技大学《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21)》
二 指标体系构建的比较
(一)各级指标数量比较
(二)指标制定依据比较
(三)指标权重比较
三 数据采集的比较
(一)数据来源、渠道比较
(二)数据处理方式比较
四 各省市服务能力评价结果的比较
(一)直辖市电子服务综合能力与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比较
(二)省级电子服务能力与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比较1.省级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
第八章 问题与反馈
一 测评过程说明
二 特殊情况处理
三 局限与不足
四 版权说明
五 交流反馈
附录1 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测评指标
附录2 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测评标准
附录3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测评样本来源
附录4 地级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指数
作者简介
更新时间:2025-04-28 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