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不能只带着耳朵上课——优等生的听课方法(1)

不管你愿不愿意,上课是一个学生必须做的事。

听课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增长知识,接受知识的重要环节和途径。提高听课质量必须会听课,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关键,听课要耳、口、手、脑并用。那些在老师讲课时不是埋头自思,就是不断记笔记的习惯都不好,要紧跟老师的上课步骤,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优等生懂得课堂学习是根本。

期中考试结束了,于嘉的成绩又不是很理想。他回头看看坐在自己身后,又是第一的姚纳,心情十分低落。想想自己也是从不迟到早退,认真写作业,认真听课,怎么就总是不如姚纳呢?

坐在于嘉身后的姚纳好像会读心术一般,对于嘉说:“问题出就出在你不会听课上。坐在你的身后,我可是看得清清楚楚,你呀,每天只是带着耳朵过来听课,学习效率当然不会高了。

什么?于嘉愈发的迷惑了,听课不就是“听”课吗?

虽然上课时,你认真地坐着,不交头接耳,也不做小动作,但你却几乎不去做笔记,也很少举手回答问题,更没有主动向老师提问题。

于嘉低头想想,嘿,还真是那么回事!看来自己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听课效率不高,课堂学习是根本,可自己没有抓住这个根本,当然事倍功半了。

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曾说:“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要想学得好,就得会听课。”

听课是不可缺少的课业学习手段。

课堂所讲的知识是传承下来的大多数的课都是直接讲解式的。就是说,这些课的目的在于传递知识、题材或方法。

老师讲课时,一般是以均匀的速度往下进行,并且不知道学生对自己所讲的是否都理解了。有时候虽然也可能提些问题和进行讨论,但通常这种口头交流都是单方面的。

听课的效果通常比读书的效果更好些,这是因为,在本人亲自参与的情景中,更容易受热情和态度的感染。

对学生来说,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只有抓住这个中心环节,才能使学习获得成功。

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主要靠上课。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本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同学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准备之后,进行教学,所以,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超过了教材本身。如果上课时能和老师密切配合,一般地说,是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

“学生时代”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是一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所以听好老师的每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老师的传授毕竟是头等的知识来源。如果我们不重视听讲,那么我们就是在最严重地浪费时间。

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优等生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

学生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的大部分光阴是在教室里渡过的。学生获取各门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可见中学时代的大部分光阴是在课内渡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当认真上好课,使“黄金时代”光彩夺目。

优等生能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悠长的上课铃声已经响过了,正要推门进去的许老师被狠狠撞了一下,原来是张萌抱着足球冲进了教室。不用问,张萌又是利用这短暂的课间休息去踢球了,而且又玩过了头,忘了时间。

许老师皱了皱眉,她知道这节课张萌又不能好好听课了。

果然,匆忙回到座位上的张萌,此刻正埋下头来找课本,找到后,又不时掏出手帕擦擦满是汗水的额头,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他左顾右盼,看同学的课本在哪一页翻着,下一刻眼睛又停在某处,发起呆来……

没做好听课准备的张萌,这节课的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优等生是决不会那样做的,他们不会去打无准备之仗,他们重视每一节课,当然肯定要求自己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说,他们从三个方面去做准备:

知识上的准备。

主要是通过预习来进行。优等生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己独立地去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这个自学过程就是预习。

物质上的准备。

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学习用具,铃声一响,大脑就开动起来,这就等于在45分钟内加了5分钟、10分钟;相反,若铃声响过,才慢腾腾走进教室,或是像前面的张萌那样冲进教室,人进了教室心还在操场,再加上找钢笔,找墨水,找书本,老师讲了半天,还不知道说些什么,这就等于在45分钟里减去了5分钟、10分钟。

生理上的准备。

你可能发现,优等生在要上课时,一般不会大声喧哗,他们静静地在自己的座位上,有时闭目养神,有时翻着书本,对了,这就是优等生的高明之处,他们在调动大脑,要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心之官则思,上课就是要靠大脑来思考问题。因此,大脑的状态就会直接影响到上课的效果。

平时的作息安排也是在调整好的状态。

优等生一般都早睡早起,不开夜车。中午和课间不做剧烈运动,午睡时间不会睡太长。午睡后还留点活动时间,洗洗脸,聊聊天,散散步,到上课就精神了。因为从起床到上课之间应当有一个抑制状态到兴奋状态的过渡时间。

有些同学晚睡晚起或午睡时间很长或早晨起得很晚。起床不久就坐在教室里,还没有完全清醒,上课什么也听不进去,从生理角度讲,大脑还处于抑制状态。

也有很刻苦的学生,晚睡早起,但成绩提不高,什么原因呢?晚睡本身就减少了睡眠时间,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第二天上课就发昏,听课效率下降,上课时间白白浪费掉了。为了补上损失,只好又晚睡,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对健康和学习都是不利的。

优等生专注地听课。

从前,有一只流浪狗经常到寺院里寻找食物。当地有两座寺院,一座在河水的东岸,另一座在河水的西岸。贪狗听到东岸寺院僧人开饭的钟声,便去东岸寺院去讨食;听到西岸寺院僧人开饭的钟声,又去西岸寺院去讨食。

后来,两座寺院同时鸣钟开饭,贪狗渡河去讨食,当向西游去时,唯恐东岸寺院的饭食比西岸寺院的好;向东游去时,又怕西岸寺院的饭食比东岸寺院的好。它一会儿向西游去,一会儿又向东游去,最后浑身无力,活活地淹死在河水中。

专注投入地做好一件事,不要分神,不要像小猫钓鱼一样,否则什么事也干不成。太阳光的温度再高,也不能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点燃。然而,用放大镜就可以做到,把所有的光线聚于一点,纸就会燃烧起来,我们学习亦是同理。

专心听讲,即专心致志,集中精力听课,这是听好课的前提。

古代有个全国最好的下棋能手叫奕秋,别人请他同时教两个学生下棋。有个学生每当老师在讲授棋艺时,总是聚精会神地,专心致志地听,跟着老师学;另一个学生呢,虽然也同样坐在那里听讲,可他的心里老是想着天空中大雁快飞来,想着拿弓箭去将它射下来,人在心不在。结果,专心听讲的那个学生学得很好,而不专心听讲那个学生学得很差,难道是他的智力差吗?不是的,是他不专心的缘故。关于学习必须专心,荀子在他的《劝学》中还有更加精彩的阐述,他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士,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足)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其意思是说,蚯蚓由于用心专一。结果获取了丰硕成果,而螃蟹由于用心不专一,结果落个连安身的地方都没有。

以上两例,充分说明,专心学习是多么重要啊!

认真、专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看书时,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就会看书看串行,当然就很难把书读懂、读透、理解全面,其中的知识自然就难以掌握全面,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结果。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出现大量的知识遗漏和空缺,造成知识漏洞。

学习成绩提不高并不是智力的问题,而绝大部分是长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样的人在不理想的学习成绩面前,有的学习情绪低沉,有的毫不在乎,而有的则感觉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在漫长艰苦的学习道路上,注意力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则每一个人在学习期间的智力水平的发挥。一位著名学者说过:“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就照不进来。”我们知道,房间要使阳光照进来,就必须拉开窗帘,打开窗户。听课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好像关闭了心灵的窗户,知识的阳光怎能射得进去呢?有人说,哪里有注意力,哪里就会有思考和记忆。专注是人在学习和认识一切事物时是否顺利的保证,如果没有了专注,那就不可能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甚至会陷入半途而废,一事无成的恶性循环。

怎样专心听课呢?首先课堂学习要“六到”。一是要精到(即兴趣浓厚),带着兴趣听课,效果最佳,否则“愁眉苦脸地坐在那儿学,效果决不会好”(吕淑湘语);二是要心到,它是学好科学知识的根本所在;三是要眼到,它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四是要口到;五是要耳到,根据老师思路专心听讲;六是要手到。实践证明,听课时“六到”并用,效果甚优,反之,收效甚微,甚至一无所获。

学习需要有执著专注的素质,这是克服一切障碍的最好药方。

优等生听课抓重点。

学习中,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我们都懂得这样的道理: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健康。真正能够学到很多知识的人,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题的人,而是学到了最有用知识的人。什么是最重要的知识呢?对于学生来讲,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就是对你最有用的,也是你听觉和视觉记忆最深刻的。

爱因斯坦就卓有成效地掌握了这一法则,他说:在学习中要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入的东西,而把其他的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做到擒贼擒王,而这个“王”就是重点,即你要获取的精华。

抓住讲课的重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那么,讲课的重点有规律可循吗?当然是有的,就让优等生来告诉:

上课开始时是重点。

每节课开始时,老师总要拿出几分钟的时间,将上堂课讲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地强调一下。方法比较灵活,有时是老师自述,有时用提问的形式考查我们,然后,根据我们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应该注意的问题,这就是讲课的重点。这时,你就应该格外注意听,从中找出自己上堂课学习中的漏洞并及时补上。

课后小节是重点。

每节课讲完后的几分钟小结也是讲课的重点,也应该注意听。因为,这时老师要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画龙点睛地小结出来。老师讲课的结尾,虽然仅仅是几分钟,但却非常重要,关系到老师是如何将新知识串联起来的,凝聚着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一定要认真些,而这些地方往往不被我们重视。老师讲课结束时,一心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铃声一响,立即冲向操场,占领娱乐领地。这样,又误过了精华处,长此以往,学习成绩必然会受到影响。

老师新知识的引入是重点。

一般地,老师在复习的基础上,会引入新的知识。因此,在听课时,一定要注意老师复习了哪些已学过的知识,这些知识与本节新知识有什么关系,老师是如何引入新知识的。这样,对于理解新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否则,注意力不集中,新知识不知从何而来,造成新旧知识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后面课程的学习。

老师对新知识的讲解是重点。

在引入新知识后,老师会接着详细讲解新知识的内容及其应用。这一部分是整堂课的中心,我们要下大力气认真听讲,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要了解老师讲解了哪些新的知识点,着重强调了哪几点,如何讲解的,老师又是如何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用的什么方法。

老师的提问是重点。

老师在讲解新知识及其应用时,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回答,这时要认真听老师的提问。这些提问都是老师精心准备的,都与本节新知识及其应用有关系,我们要尽量结合所学新知识进行回答。

哪些是重点老师有信号。

在讲课中,当老师讲到一些他所认为特别重要的地方,他们会用各种信号表现出来。有人会提高嗓子或将语调降低;也有人会说:“要记得的一件事就是……”或者用其它的词语来表示他对这点的重视;还有人可能将主要项目和概念用稍微不同的字眼重说一遍;有些人说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方会稍停一下,或者讲得比较慢些。只要看到老师用“一、二、三”的方式列举点数的时候,你就可以相信这就是要点。因为表达要点的方法繁多,我们无法给你一个恰当的公式来辨识要点。要辨识重点需靠你自己的警觉和悟性,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一般情况下,表示重点的线索总是存在的。不过你得经常注意这些线索就是了。

注意力的分配是不均匀的,优等生善于抓住注意力的这个特点,运用在课堂学习上。他们不平均使用注意力,善于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听课。在听课中,保持注意力有张有弛,用脑效率高,比整节课高度注意,过分紧张听课,效果反会更好。

优等生会听课,想想看,是不是这些优等生重视的地方正好是你忽视的地方呢?

优等生会边听边思考。

卢瑟福是个大科学家,一次他走进实验室看到一个学生伏案工作,便走过去亲切地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学生回答:“我在工作。”卢瑟福又问:“那你白天在干什么呢?”学生道:“我在工作呀!”卢瑟福又进一步问:“那么你早晨也工作吗?”学生自豪地仰起脖子说:“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卢瑟福迟疑了一下说:“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有些人看上去一天到晚很忙碌,每天急急忙忙地赶着上课,每节课下来,他也能把上课内容复述下来,可是如果问他一个比较深入的问题,他就回答不上来了。这样的听课效率显然也是不高的。

专心听讲是上课的根本原则,但仅仅做到专心还不够,还要积极动脑,主动地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