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保健

◎ 穴位保健方式

1. 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它由“针”和“灸”两部分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针灸理论、针灸技术、腧穴以及相关器具等内容,是中华民族积累数千年的文化和科学遗产。

(1)针灸的起源

● 针法

针法是指把毫针按一定的手法刺入患者的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的手段。

在很久以前,人们偶然被石头、荆棘之类的坚硬物碰撞到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出乎意料的疼痛减轻的现象。因此,古人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用一些尖锐物来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体表出血来减轻疼痛感。在古书上也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为石针,这些石针被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4000至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候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磨制和挖制技术,能够自行制作一些比较精致且适合于刺入身体的石器,这类石器是最为古老的医疗工具。《山海经》言:“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这就是早期关于石针的记载。中国在考古中也曾发现过砭石实物。按照功能和用途来说,砭石就是针具和刀具的前身。

● 灸法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针法,对灸法却不太清楚。灸法是用燃烧着的艾绒熏灼穴位皮肤,利用火燃烧的热量对皮肤进行刺激,以此来治疗疾病。

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的某些部位在经火的熏灼之后,疼痛可以减轻。后来,人们逐渐地学会了用兽皮或者树皮包裹烧热的沙土和石块对皮肤进行局部熨烫。

经过长期的摸索之后,古人选择了易燃并且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来作为灸法治疗的主要材料。在人体皮肤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达到与针刺相同的目的,成为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且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等特点,逐渐成为最主要的灸治材料。

(2)针灸的方法

●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具有非常高的技术要求和严格的操作规程,医者必须熟练地掌握进针、出针等一系列的全套操作方法。

毫针刺法

● 艾灸疗法

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皮肤上进行烧灼和温熨,借助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刺激经络、温通气血的作用,以此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艾灸用具

2. 按摩

穴位按摩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治手段,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1)按摩的作用

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一种保健和治疗方法,它主要以解除疲劳、放松肌肉、调节人体机能为目的,达到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以及延年益寿的功效。

(2)按摩的手法

穴位按摩的手法比较多,总体归纳起来为按、摩、拿、捏、推、颤、揉、打八种。而且,这八种手法并不是单一出现的,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来进行的。

● 按法

用指尖或指肚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起落,常用的按法有单手按法和双手按法。

临床上,在腹部这些较软或者两肋下皮肉较少的地方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而在背部或肌肉较厚的地方,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单手加压按法是一种一只手在下、另一只手用力压在前一只手手背上增加手指力度的方法。

● 摩法

摩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给予较轻的柔软抚摩的方法,摩法通常多配合按法和推法。

● 拿法

用手将适当部位的皮肤轻微用力拿起的方法叫做拿法。

临床常用的拿法是在腿部或肌肉丰厚处的单手拿法。如果患者因情绪问题而突然发生气堵、胸闷等症状,则可以在锁骨上方的肩背相连点采用单手拿法,把肌肉抓起来放下,以每秒钟拿两下的速度,重复此动作20次,然后稍作休息,再重复此动作20次,这样能够让患者恢复气息的通畅。

● 捏法

在适当的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肤和肌肉从骨面上捏起来的方法叫做捏法。捏法和拿法有较大的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则重在手指。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之一,它通常与揉法配合使用。

捏法主要是用手指挤压肌肉,使皮肤和肌肉的活动能力加强,此法能改善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采用捏法按摩还可以化去瘀血,治疗肌腱和关节囊内部及周围因风湿等问题所引起的关节和肌肉疼痛。

● 推法

将皮肤向前用力推动的方法叫做推法,临床上有单手推和双手推之分。由于推与摩不能分开,推的时候已经带有摩的效果,所以,推和摩常常配合使用。譬如双臂和双腿的肌肉丰厚处,就可以采用推摩的方式。

手指也可以用推摩的方法,但是,由于手指的面积过小,我们多用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另一手的食指和拇指对患者的一个手指进行推摩,或者只用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

● 颤法

颤法是一种依靠颤动肌肉和皮肤来达到按摩放松效果的手法。在使用颤法的时候,动作应该快速且匀速,每秒颤动频率应该在10次左右。颤法分单指颤法和双指颤法,单指颤法是将拇指垂直点在患者痛点,然后全腕用力颤动;双指颤法是指用拇指与食指或食指与中指放在患者痛处或眉头等部位,然后利用腕力进行颤动。

● 揉法

揉法是指按摩者用手贴着患者皮肤,然后做轻微的旋转揉动。揉法有两种,分单手揉法和双手揉法。单手揉法中,如在太阳穴这类面积较小处,我们可采用手指揉法;而在大腿、肩膀、背部等面积大的部位,可采用手掌揉法。

我们还可以用将一手按在目标处、另一手压到第一只手上的方法来进行加压,这种方法叫做双手揉法。特别是在肌肉较多的背部、肩部以及小腿上使用双手揉法,可以增强效果。揉法对于消瘀去积、放松身心、调和气血有非常不错的效果,对局部疼痛也有较好的疗效。

● 打法

打法也叫叩击法,主要有平掌拍击法、侧掌切击法、横拳叩击法、竖拳叩击法等种类。在运用打法的时候,手要柔软而灵活,轻重合适且准确。恰当地运用打法可以给患者带来轻松感。

在背部、大小腿、肩部等肌肉较为丰厚的部位,我们通常使用轻重配合的方式运用打法进行按摩。一般可以先轻后重,然后再逐渐减轻,以此循环。在两手掌落下的时候,不但要有力,还要有弹性,应该使患者感觉到舒适。叩打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具体视情况而定。

平掌拍击法:两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前一后有节奏地对肌肉进行拍打。

侧掌切击法:把两手掌侧立,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与指之间分开1厘米左右,手掌下落时,手指合拢,抬手时又略有分开,一起一落,两手交替进行。

横拳叩击法:两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与拇指相对,握拳时要放松,指与掌间略留空隙,两拳交替横叩。此法常用于肌肉丰厚处,如腰腿部及肩部。

竖拳叩击法:两手握拳,取竖立姿势,拇指在上,小指在下,两拳相对。握拳同样要放松,指与掌间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于背腰部。

3. 拔火罐

和针灸、按摩一样,拔火罐也是一种不错的物理疗法,而且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1)拔火罐的作用

拔火罐又称“吸筒”或“拔管子”,是一种借助火焰热力排除空气,使罐内产生负压来吸着于皮肤,制造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有非常多的功效,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祛除瘀滞、逐寒祛湿、拔毒泄热等目的,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解除疲劳等。因此,拔火罐能有效地控制和治疗很多疾病。例如中老年人常见的筋骨疼痛,如果按照中医理论来解释,大多数都属于风湿入骨,可以通过在患处拔火罐的方式来拔出体内的湿气,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或治疗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拔火罐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肉劳损等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此外,拔火罐应用于人体穴位时,能治疗头痛、眩晕、气喘、咳嗽等病症。在拔火罐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罐同立的方式来节省治疗时间。

拔火罐

(2)居家操作的要点

拔火罐是一种貌似简单但却十分专业的治疗方法。在没有一定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我们最好不要自行拔火罐。若弄错方法或者选错穴位,甚至会危及自身,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拔火罐通常使用竹筒,如找不到竹筒也可以采用玻璃或者陶瓷类的杯子。在选择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工具的质量,如瓶口是否光滑、有无缺口等,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或者瓶口不整齐,吸不住皮肉。

在拔火罐之前,我们先将工具清洗干净,然后再让患者放松坐好,也可躺下。除去拔罐部位的衣物。在拔罐时,先将探子点燃,然后拿起火罐,将着火的探子放入罐中,将罐中空气排除产生负压;然后将探子从罐中拿出,迅速将罐放在要治疗的部位。操作时动作要迅速且熟练,而且还要小心操作,注意不要将患病部位烫伤。

一般来说,一次拔罐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取罐也是有技巧的,不可盲目乱动,否则可能伤及患者。在取罐时,我们先将罐子倾斜,然后再在罐口处按压皮肤,让空气进入罐内,罐子内的气压恢复正常即会自动脱落。

此外,拔火罐还有一种叫做“走罐”的方式,在罐子贴上身体之后,用手抓住罐子微微朝上提,让罐子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移动的方向比较自由,既可以单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一次治疗数个相邻的部位。注意,在走罐的时候,我们最好在准备走罐的部位涂抹一些甘油、刮痧油类的润滑剂,以此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4. 刮痧

刮痧以中医的皮部理论为基础,利用刮痧器具,以疏通经络和刺激穴位的方式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通过对穴位或经络的良性刺激来充分激发营气的作用,让经络穴位处于充血状态,从而改善微循环,以起到疏通经络和驱除风寒的作用。另外,还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身体抗病能力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1)刮痧须知

刮痧是一种医术,也是一种学问。它具有一定风险,在刮痧之前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

刮痧也是需要方法的,而且有很多技巧,在刮痧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以下知识。

拿刮板的正确方法:在治疗的时候,刮板厚的一面面对手掌;保健的时候,刮板薄的一面面对手掌。

刮拭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胸部从内向外刮。

补刮泻刮:根据经络的走势顺行刮拭为补刮,根据经络的走势逆行刮拭为泻刮。

刮痧时间:一般情况下,采用泻刮和平补平泻的方法进行刮痧时,每个部位的刮拭时间约为3~5分钟。在用补刮方法刮拭时,每个部位最好持续5~10分钟。当然,对于保健来说,时间没有严格的限制。所以,在进行保健性刮痧时,我们可以以自己的舒适度为标准,刮到自己认为应该结束即可。

刮痧疗法

TIPS:

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激发它本身的潜力,来发挥治病防病的功效,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应该注意的是,刮痧和针灸一样,也有可能出现像晕针一样晕刮的情况。

(2)居家操作的要点

● 在使用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特别是在冬季,应避开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避免风扇直吹刮拭的部位。

● 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 刮痧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 刮痧出痧后最好饮1杯温开水(淡糖盐水最佳),并休息15~20分钟。

◎ 取穴诀窍

以上的多种治疗方法大部分都是在穴位上进行操作的,但大多数人操作困难。因为穴位的查找较为困难,这也是许多人不采用穴位进行治疗、保健的原因。

对于身体穴位的查找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穴位,也就是容易出现反应的地方。在身体有异常的时候,穴位上就有可能会出现如下各种反应。

● 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

● 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 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 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

● 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综上所述,在查找穴位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压捏皮肤察看。如果出现了上述反应症状,那么就可以初步判定为穴位所在。

◎ 穴位保健术语

对于穴位的寻找方法,中医有着“同身尺寸”之说。在确定穴位时,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指来进行位置判断。

一指宽——拇指第一关节的宽度,即1寸。

两指宽——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宽度的和,即1.5寸。

三指宽——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一关节宽度的和,即2寸。

四指宽——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二关节和小指第一关节宽度的和,即3寸。

手指的长短及宽度会因年龄、体格以及性别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确定穴位的时候,我们应该依据被按摩者的指宽来查找。

◎ 穴位保健禁忌

1. 注意事项

● 用手指按摩要注意修剪指甲,用其他工具刺激时应注意光滑无刺,避免损伤皮肤。按摩时出现疼痛、倦怠口干等感觉(关节炎患者较明显),均属正常现象。

● 按摩后30分钟内须饮温开水1杯(肾脏和心脏病患者,饮150ml即可)。

● 饭后1小时内不得按摩。在同一部位上连续按摩刺激,一般不超过5分钟。

● 按摩后由于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体温稍有升高,严禁用冷水洗或用冷毛巾擦拭按摩部位。

● 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高血压病及癫痫患者,按摩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2. 不宜按摩的人群

● 乙脑、流感、脑膜炎、痢疾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患者。

● 有急性炎症(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阑尾炎、蜂窝组织炎等)的患者。

● 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及肺病者。

● 患某些慢性炎症(如四肢关节结核、脊椎结核、骨髓炎)者。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的患者。

● 大面积皮肤病患者或溃疡性皮炎患者。

● 恶性肿瘤、恶性贫血、久病体弱而极度消瘦虚弱者。

3. 孕妇按摩的禁忌

有专家认为,穴位按摩的适应人群非常广泛,但是,其关键还取决于按摩者是否掌握了完善的手法和知晓各类人群的使用原则。

虽然按摩能够起到一些非常不错的效果,但我们还是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对孕妇这一特殊人群。在没有相关知识和按摩经验之前,最好不要对孕妇进行按摩。怀孕期间按摩的禁忌如下。

● 按摩部位

按摩前应该对按摩的部位了解清楚,避免操作时伤害到重要组织,影响胎儿发育。对于孕妇而言,腹部的穴位最好不要去按摩刺激。此外,对容易引起子宫收缩的敏感部位,例如大腿内侧和乳房等也不要加以刺激。

● 按摩力量

每个人对疼痛的承受力都不尽相同,由于男性的手劲较大,所以准爸爸在给准妈妈按摩时,手法应该尽量温柔平和一些,力量尽量轻一些,且要均匀,以准妈妈的感觉为准。

● 禁忌穴位

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上大椎穴与锁骨肩峰端的连线中点。若刺激过于强烈则容易使人休克,严重的还可能对胎儿不利。

合谷穴,拇指、食指张开,位于虎口处,按压会促进催产素的分泌,具有催产作用。

怀孕期间一定要避免按摩上述两穴位。

● 按摩要领

每次按摩时,一般原则为先轻后重,活动范围逐渐增大,活动的速度也要先慢后快,以让孕妇感到全身放松、驱除不良状态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