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 黄才华 郭国侠主编
- 7449字
- 2020-08-29 00:21:59
四、提高中职教育办学水平的思路及措施
(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中职教育也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中职教育的主题。原教育部部长周济说:“我们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使我们的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成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我们的学校成为社会欢迎、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河南省商务学校近几年努力贯彻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办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主要有以下几种可供借鉴的做法:一是加强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积极推进“订单式培养”,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制,推进“学分银行”建设,便于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为行业企业输送适合他们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要努力做到“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灵活设置中职教育学校的专业。河南省商务学校通过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数控、旅游服务和物流等相应专业不断问世,保证了人才“适销对路”。课程设置上,突出动手实践特色,通过实训中心建设、校企合作等方式,打造实用型人才,计算机、财经和电子商务等专业,成为相关行业内的“品牌”,毕业生时常供不应求。多年来,河南省商务学校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9.8%以上。
(二)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中职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实现集团化办学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认为:“组建职教集团是河南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金钥匙”。
河南省职教集团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按照“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城乡联姻、校企合作”的原则,河南共组建了60个职教集团,吸纳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2054家,实现了校际、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城乡联姻、省市县三级合作办学。职教集团的建立有三大优势:一是各职教集团积极推进“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办学模式,引入企业资本共建实训基地,组织校企联合进行科研攻关,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切实加强了校企合作,实现了互动双赢。二是以省级职教集团为牵头单位,组织城乡职业学校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把城市职业学校招生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每一所初中,把农村学生的就业出口延伸到县、市、省以外的用工单位,带动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三是大力推进职教集团成员学校教学的一体化,促进教师的培训与交流,初步实现了优秀教学资源共享。
但是课题组认为,河南省职教集团的运作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体制约束严重制约职教集团的发展;职教集团组织比较松散,缺乏能调动各方积极性、积聚多方优势的内部运行机制;政府支持的政策引导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当前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还比较少,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和激励制度,政府的有效参与、协调和监督还不到位;部分职教集团内部的企业积极性不高。
今后河南省职教集团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加强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实现紧密型合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共享。
(三)设立和落实中职教育办学水平执行评估标准
办学条件的改善,最终要落实到教育经费保障方面。为此,需要制定中职教育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的最低标准。省教育厅要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紧核算和制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均经费标准,并在人大、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技术教育行业性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下,保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办学过程中执行政府所颁布的生均经费标准。对凡属于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区,在中职教育投入上做出了努力,仍然达不到国家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最低标准要求的地方政府,需由省政府给予补足。
同时应变“指头”为“拳头”,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向优势学校、重点学校集中,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中职教育办学水平评估标准,对各中职学校进行办学水平、发展前景的评估,避免重复建设和无效投资,支持办学水平高、效益好的职业院校对薄弱职业院校进行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四)建立中职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
我国由于中等中职教育发展年限较短,尚未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机制,中等职业学校的质量要求各不相同,社会上难以认同其教学质量。在监控机制薄弱的情况下,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缺少校内外的竞争压力,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缺乏保障机制。
国际经验表明,许多国家都通过建立中职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对中职教育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育效益等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评估。如英国官方的权威机构每年要通过听课、观摩教学和征求学员意见等方式考查学校的教学情况。定期公布每年学校的综合评估结果,提倡公平竞争、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我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建立中职教育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机制,定期对中职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进行监督评估,督促其改善。
(五)加大办学投入,建立中职教育的投入分担机制
要增加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必须走政府为主、校企合作、内部挖潜和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的路子,构建多渠道的中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1.建立“政府主导型”职教投资模式
中职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社会、政府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受益者,需要政府加强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增加财政性教育投资,改变财政性教育投资上总体不足的状况。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力度,大力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每个县要重点支持一所职业高中,集中力量在省属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办好省级培训基地。完善公共教育预算管理,规定中等职业教育经费预算的项目、标准,并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经费落实到位。
2.制定企业分担中职教育成本的政策
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教育过程,将没有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劳动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培养成技能熟练、上手快、用得好、留得住的技术工作或服务人员,提供的是中职教育产品,企业使用这些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使员工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不仅促进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加了赢利能力,还节约了企业的教育培训费用,降低了企业用不熟练员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风险,企业购买的是物化在培训者身上的中职教育服务。因此,企业应按照接收员工的数量、专业、层次付给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成本耗费。企业承担的中职教育成本费用的分担形式,除《中职教育法》中规定的提取方式和比例外,还应制定企业购买中职教育服务的政策。
3.建立完善的中等中职教育资助体系
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贷款制度。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通过助学奖、奖学金等形式,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资助。对农村学生和城市贫困学生每年补助1500元也已经落实到位。但是,还没有形成中职学校学生助学贷款制度。课题组认为,鉴于省委省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河南省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议,在全国率先建立中职学校助学贷款制度。
(六)中职学校自身完善各项管理,加大改革力度
1.培育学校特色,打造职教品牌
特色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它是学校在办学方面形成的亮点和品牌。中职学校要在激烈竞争中具有相对竞争力,就必须抓好特色建设,并且塑造好自己的品牌。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谁顺应市场经济要求、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品牌,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独具魅力的办学特色和品牌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有利于促进招生和规模的做大。其次,特色和品牌是吸引人才的重要保证。它可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改善生源质量,赋予中职学校强劲的生命力,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最后,特色、品牌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凝聚力。良好特色和品牌能使学校教职工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为自己是组织一员而自豪,从而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中职学校要树立起建特色学校、数职教名牌的理念和思维。一是专业有特色。开设专业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要有品牌专业。二是人才培养模式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之路,要敢于创新。三是管理有特色。在教师管理、后勤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要闯出特色。
河南省商务学校提出的办学方针就是“创特色学校,育精技人才”。力求在各个方面体现出学校的特色与品牌,比如专业设置特色,贴近市场,紧紧围绕用人单位的需求。教学管理特色,要求教师全部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授课,开展了“教学革命”。学生管理特色,新生入学要经过40天的军事训练,以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都要进行常规军训。教师和学生同台军训。后勤服务特色,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校园文化特色,校风是文明、和谐、健康、发展。鲜明的育人理念是学会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教师的责任意识是把学校当家庭,把事业当生命,把同事当亲人,把学生当子女。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提高现有中职教师的学历层次与专业水准。
第二,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加深教与学的交流,将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普通本科院校的再培训,交流充实到中等职业教师队伍中去。同时建立和执行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习的制度,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再来教学、指导学生,以加强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解决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来源渠道不通的难题。
第三,加大对在职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变化和需求,制定相关的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依托国家和省级职业教师培训基地,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
第四,强化技能培训。一方面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顶岗、跟班研讨和导师带徒等方式,定期派专职教师到社会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同时与企业结合,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进理论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鼓励教师参加跨系统、跨行业的第二技术职务的评聘,并从时间上、财力上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全国统一开考的各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取得相应专业的多项技术职称,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第五,实行学校自主聘用教师制度。允许学校不受身份限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通过内“培”、外“聘”等多种途径,吸收非师范类的综合性大学和各类专门院校的大学毕业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并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加深教与学的交流,将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技能娴熟的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充实到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来。
河南省商务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做法如下:一是优化管理机制。对教职工实行双向选择,对中层干部实行聘任制,并建立“四能”机制,即“机构能设能撤、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推行了竞争上岗、定岗定薪、岗变薪变的收入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二是改进培养方法。每年制定教师培养和进修方案,认真实施,对任专业课的青年教师,在入校后安排下企业实习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鼓励教师在专业方面取得更高发展。要求45岁以下教师每年与新生一同进行军训。三是多方聘请人才。通过面向社会招募优秀人才、聘用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专业人士、特邀专家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目前,河南省商务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60%以上,近3年来共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一等奖102项,二等奖84项,数量居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之首。
3.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
一是做好行政后勤管理。要深入开展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推行按岗聘用制,以岗定薪,岗变薪变。要推进后勤管理社会化,提高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水平。二是做好学生管理。注重对全体学生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责任感、使命感。加强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实行以教代管,以教促管,不断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的模式。加强与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的沟通交流,倾听呼声,有目的、有目标地实施教育管理。健全完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一套较为规范、完备的教育管理机制,学生奖惩制度、全封闭管理制度、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座谈会制度等都得以健全和完善。三是做好教学管理。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深化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和学籍管理等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继续推动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制度改革,建立“学分银行”,鼓励工学交替,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提供制度保障。河南省商务学校在教学方面的具体做法有:① 实行分层次教学。将课程设置分为“升学班”、“就业班”和“特色班”三类,尊重学生意愿,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化基础较好、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可选择“升学班”,重点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文化基础一般的,可选择“就业班”,系统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的,可选择“特色班”,重点加强礼仪和技能教育,使其掌握一技之长。② 坚持“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制订实践教学计划,编写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书,课堂教学重视职业性、技能性和实践性,突破传统的“三段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和实践了“教学案一体化”、“理论课和实践课一体化”和“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一体化”的“三个一”教学模式,真正体现职业学校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教学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③ 坚持工学结合。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创设校企结合的内外环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组织在校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明确实习任务,规范实习管理。四是强化基本技能。通过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和定期考核等措施,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英语应用和汽车驾驶三种能力,并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拿到学历证书、计算机应用证书、外语能力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实现“综合素质+专门技能”的培养目标。
4.抓好招生就业系统工程
招生就业是职业学校极其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河南省商务学校非常重视招生就业工作,通过不断改进招生就业工作方式方法,加大招生就业工作力度,积极行动工作到位,学校办学规模稳步扩大,目前在校生人数9400余人。在就业上,通过不断深化就业指导,拓展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市场,提升就业能力,就业出口顺畅,近几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9%以上。
5.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完善实验实训设施
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要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建实训基地。要统筹规划,紧密结合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先建设重点专业、示范专业实训基地,集中力量建设好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实训基地,努力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同时中职学校应该积极探索依托学校专业办产业,以产业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6.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要做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学校学生求学目的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为了能够就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把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学生满意不满意和学生家庭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二是转变办学模式,按照“订单培养”的方式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瞄准就业岗位需求,主动做好市场调研。把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作为办好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建立稳定、有序、灵活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和网络。按照就业需求设置专业和配置教学资源,根据学校的优势,在就业市场上打造有影响力的学校和骨干专业品牌。三是转变办学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学校办学的开放性和多样化。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内涵,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学制,努力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办学机制。
7.加强德育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依托各种载体,组织开展各种非智力教育活动,着力张扬学生个性,塑造其健全人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文化传承性,在继承以往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载体,保持学校文化的新鲜活动。通过举行田径运动会、校园歌手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学生篮球比赛和宿舍文化展示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河南省商务学校的具体做法是:一是抓好军训第一课。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文化基础、纪律约束、生活自理和文明礼貌意识等相对较差,为使学生顺利度过三年的中专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管理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河南省商务学校狠抓新生军训第一课,只有军训合格,才能成为学校的正式学生。军训40天,让学生达到四个目的:① 培养学生具有军人般的严明纪律,以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所需要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② 培养学生具有军人般顽强的意志、永不服输的精神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决心;③ 让学生学会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④ 让学生在军训中学会做人。军训可以使学生在校稳定三年,受益终生。二是抓好学生常规军训。每学期开学,都要对学生进行一周的常规军训,让学生收心,重新习惯严格的管理制度,巩固身上已形成的良好行为。三是加强四项教育。即理想道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和诚实守信教育。中国教育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大河报》和《教育时报》多次做过专门报道。
中等职业教育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关乎河南省“中原崛起”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努力提高中职教育办学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