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妊娠剧吐(妊娠恶阻)

孕妇妊娠5~10周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排除其他疾病引发的呕吐,体重较妊娠前减轻≥5%、体液电解质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需住院输液治疗者,称为妊娠剧吐(hyperemesisgravidarum)。中医学以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昏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又称“妊娠呕吐”、“子病”、“阻病”等。

【病因】

至今病因不明。鉴于早孕反应出现与消失的时间与孕妇血hCG值上升与下降的时间相一致,加之葡萄胎、多胎妊娠孕妇血hCG值明显升高,剧烈呕吐发生率也高,说明妊娠剧吐可能与hCG水平升高。雌激素也与妊娠剧吐密切相关,妊娠恶心和呕吐随雌二醇水平的增减而增减,服用雌激素的妇女比未服用者更易恶心和呕吐证明了这种症状对雌激素的易感性。精神过度紧张、焦急、忧虑及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较差的孕妇易发生妊娠剧吐,提示此病可能与精神、社会因素有关。妊娠剧吐也可能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关。

【临床表现】

1.症状

停经40日左右出现早孕反应,逐渐加重直至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呕吐物中有胆汁或咖啡样物质。严重呕吐引起失水及电解质紊乱。动用体内脂肪,其中间产物丙酮聚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体重较妊娠前减轻≥5%,面色苍白,皮肤干燥,脉搏细数,尿量减少,严重时血压下降,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一些孕妇,会出现短暂的肝功能异常。近年研究发现妊娠剧吐患者常存在促甲状腺素的抑制状态,如无甲状腺本身疾病证据,不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

2.中医证型

(1)胃虚证主要症候:妊娠早期,恶心呕吐,甚则食入即吐,脘腹胀闷,不思饮食,头昏体倦,怠惰思睡,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2)肝热证主要症候:妊娠早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胁满闷,嗳气叹息,头昏目眩,口苦咽干,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燥,脉弦滑数。

(3)痰滞证主要症候:妊娠早期,呕吐痰涎,胸膈满闷,不思饮食,口中淡腻,头昏目眩,心悸气短,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不难确诊。其诊断至少应包括每日呕吐≥3次,尿酮体阳性,体重较妊娠前减轻≥5%。对妊娠剧吐患者还应行临床化验检查以协助了解病情。

(1)尿液检查 测定尿量、尿比重、酮体,注意有无蛋白尿及管型尿。

(2)血液检查 测定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全血及血浆黏度,了解有无血液浓缩。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血液pH、二氧化碳结合力等,了解酸碱平衡情况。还应检测血钾、血钠、血氯含量、凝血功能、肝、肾及甲状腺功能。

(3)必要时行眼底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

【鉴别诊断】

妊娠剧吐主要应与葡萄胎及可能引起呕吐的疾病如肝炎、胃肠炎等相鉴别。

【并发症】

Wernicke综合征。

【治疗原则】

妊娠后服用多种维生素可减轻妊娠恶心、呕吐。对精神情绪不稳定的孕妇,给予心理治疗,解除其思想顾虑。

妊娠剧吐患者应住院治疗,禁食,根据化验结果,明确失水量及电解质紊乱情况,酌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日补液量不少于3000ml,尿量维持在1000ml以上。输液中应加入氯化钾、维生素C等,并给予维生素B肌内注射。

止吐剂一线用药为维生素B6。对合并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可给予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纠正。营养不良者,静脉补充必需氨基酸、脂肪乳。一般经上述治疗2~3日后,病情多可好转。若患者体重减轻(5%~10%),不能进食,可选择鼻饲管或中心静脉全胃肠外营养。孕妇可在呕吐停止后,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可逐渐增加进食量,同时调整补液量。

经治疗后多数病情好转可继续妊娠,如出现下列情况危及孕妇生命时,需考虑终止妊娠:① 持续黄疸;② 持续蛋白尿;③ 体温升高,持续在38℃以上;④ 心动过速(≥120次/分); ⑤ 伴有Wernicke综合征等。

【中药治疗】

中草药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为治则。在西医对症补液基础上加用孕吐方加减(太子参、麦冬、白术、黄芩、石斛、木香、苏梗、桑寄生、菟丝子、竹茹、乌梅、甘草等),一日一剂,频服当茶饮。

【一般护理】

1.病情观察

(1)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呕吐后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

(2)观察和记录呕吐物的色、质、量,呕吐次数,尿色,尿量,进食情况及全身症状。

(2)患者精神异常,呼吸急迫,反应迟钝,呕吐物带血,尿酮体实验阳性等,提示有酸中毒发生,就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生活起居

(1)病室环境空气新鲜,避免异味刺激。

(2)呕吐剧烈频繁者,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3.饮食护理

以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少量多餐,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色、香、味的调配,促进食欲,忌食辛辣、厚味、油炸之品。

4.情志护理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消除其不良的思想顾虑,保持情绪稳定,安心静养。

5.用药护理

(1)对服药即吐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并少量多次频服。

(2)服药前或进食前,可现用数滴姜汁擦于舌面,以减轻呕吐。

(王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