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关于《都门汇纂》

我平时极少看线装书,但小时候对这类书很有兴趣,去年为了小时候这点念想,我还狠狠心买了一部明版的凌刻《苏长公小品》,虽然是极常见的书,但闲时翻翻,也算是满足一下儿时对旧书的向往。有一个老朋友,见我对此类书还有点兴趣,有一天非要送我几部清晚期的杂书,版本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其中有一部《都门汇纂》,我感觉很有趣,就到网上查了一下,发现这套书还有一些意义。

《都门汇纂》就是今天旅行指南或者实用导游一类的东西,但那个时代,能出门的,主要是官员、商人和应考的举子。因为此类书主要为实用出版,所以多是坊间刻书,就印刷和版本来说,一般意义不是很大。但因为有丰富的民间色彩和实用价值,此类东西倒是能比较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民间的文化生活,特别是日常生活,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生活的真相。因为此类东西以实用为主,可能是随用随丢,一般的人也不收藏,虽然时间不是很早,但后来见到反而不容易了。

我在网上看到辛德勇先生一篇关于《都门纪略》早期版本的专文,是和么书仪先生讨论的,也提到了这套《都门汇纂》。手边有朋友送的这套书,我就看了双方的文章,因为事涉专业,我不敢评价,但我发现两位先生都没有亲见过《都门汇纂》,所以判断问题时就少了一个参考,有些问题评述起来也就不一定准确了。

《都门汇纂》一函八册,巾箱本,同治癸酉春刊行,这一年是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封面题为《都门汇纂》,在“都门汇纂”下方另写“附菊部群英”。

严格说这是一套丛书,有联系,但又独立,“都门汇纂”可以看成是丛书的总名。每册基本不分卷(只最后一册《菊部群英》分为两卷),但均单独成册。这八册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都门汇纂》,共三册(包括第一册地图《附赠府厅州县全国首善全图》。其中府厅州县图为红色,北京城池全图为黑色,北京内外城标记非常详细,早期刻板的图,严格说不能算是科学意义上的地图,但很好看,有一种特殊的味道),第二、三册为《紫禁城地址》。

第二部分三册,分别是《杂咏》《会馆》《杂记》。这部分每册均有原序,可见是收集原书,最多稍有改定。辛德勇先生讨论的主要是这部分,如果《都门汇纂》在他手边,有些判断可能会更为慎重。

第三部分为《路程》,全名为《路程辑要》。这部分辛德勇先生也有讨论,但从本册的前言中可以看出,此册为原来《都门纪略》所无,因为没有原序,是《都门汇纂》编辑时新加入的。

第四部分为《菊部群英》。

这是我自己的分法。其中第一、二、三部分是辛德勇和么书仪讨论的内容。第四部分完全没有涉及。

《路程》一册,写明是“赖盛远原编,绣谷李静山氏选辑”。而《菊部群英》则是另外一个人编纂的。序中特别说明《菊部群英》本来是两部,因为上部没有全备,只好先印出下部。

凡实用类的书,一般后出的内容相对准确和丰富,因为有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都门汇纂》可以说是以往同类书的一个总汇,是把包括《都门纪略》一类的书都收集汇编在一起的丛书,就内容而论,比原来的《都门纪略》要多出不少,汇编者没有忘记原编辑的功劳,凡有原序都特别加以保留。

我从网上看到许多文章引述这套书中的个别内容,但没有人细谈过这套书,我估计可能多是转述,不是真正见过此书。网上显示1997年和2005年,北京旧书拍卖会上两次都出现过这套书,价格也不是很贵。可能一般收藏旧书的人,不大注意研究者的信息,而研究者又很少到拍卖会上去,所以虽是一套普通的书,研究者倒不容易见到了。

《都门汇纂》对研究早年北京的社会生活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对于研究京剧史,应该说是很重要的史料。齐如山在《中国的科名》一书中专门谈过,早期京剧的发展与当年举子在京的活动很有关系,这从《都门汇纂》的《菊部群英》中可以得到印证。这套书字数不是很多,希望有一天能够影印出版一下,这对研究北京早年的都市生活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