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直面交锋

上一章讲到,在镇压变民军的过程中,有两位地方政府官员最为出名,一位是齐郡郡丞(后升为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张须陀,一位是清河鄃令杨善会(后升清河郡通守)。

先说张须陀,此公主要是镇压今山东境内的变民军,由于大隋帝国前期统治很好,天下太平,地方政府军多不习兵,战斗力不强,唯独张须陀勇决善战,善于驾驭士卒,很得士兵拥护,所以声名鹊起。

张须陀本人为行伍出身,后转业到地方,张须陀在军队中,最早在隋朝名将史万岁手下当差,但张须陀因身份较低,与史万岁也没有什么交情,恐怕连史万岁的面都没有见过。

史万岁本人在隋朝非常有名,号称隋朝第一勇将,其最出彩的地方是与突厥交战时双方的一次单挑。是时史万岁刚投在隋大将(秦州总管)窦荣定帐下,隋军将要与突厥军会战,窦荣定派人到突厥可汗阿史那大逻便大营,说:“士卒们有什么罪过,让他们到战场上送死,不如各派一名勇士,一场定胜负,不知可汗是否赞同?”突厥为游牧民族,长于骑射,个个勇悍无比,身体素质上整体要强于隋军,自然不怯,当即同意。

双方各选一名勇士,隋军早有安排,就是因为有了史万岁,底气足,才敢和突厥叫板,窦荣定令万岁即刻出战,突厥也选了一位全军公认的突厥军第一勇士,前来应战。

两军对垒,全体肃然,均屏住呼吸,就见两骑飞出,只一个回合,史万岁神威大发,双方人还未及看清,突厥勇士人头已经落地,突厥军大为震撼,惊奇地张着嘴,简直不可思议。片刻,隋军欢声雷动,突厥军不敢再战,履行诺言,请求和解,隋军应允,阿史那大逻便率军退走。

此战大长隋军威风,史万岁由是威名远播。史万岁为将,与其他将领不同,其不治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无警夜之备,敌亦不敢犯,这在古今名将中实属罕见,此皆源于史万岁的威名、震慑力和其超一流的功夫。如此的治军方法也只有汉名将李广能与其相媲美。

如果要排隋唐第一条好汉,那非史万岁莫属,其后史万岁又为大隋立下许多战功,但令人扼腕的是,史万岁后来被隋文帝所杖杀,未能赶上隋唐之际的风云际会。

不到二十的张须陀即随史万岁征讨西爨,得到很好的锻炼,立下战功,被授予仪同,赐物三百段。炀帝即位后,张须陀随杨素讨伐汉王杨谅,获得战功,被加开府,大业中转业到齐郡,担任齐郡丞,即齐郡政府秘书长。

王薄在长白山建立变民军基地,首先面对的就是张须陀的打击,王薄率先抢掠齐郡、济北,王薄也深知自己的部属未经什么正规训练,战斗力不强,所以只攻击郊区,这样可保证成功的概率。

几次战斗过后,王薄均取得了胜利,政府军不堪一击,一触即溃。张须陀引军讨伐,王薄知张须陀的政府军战斗力较强,并不与其交手,而是引军南下,避开张须陀,准备攻击鲁郡,王薄心想,你来了我就走,没时间跟你较量,俺们还要掠夺财物去呢。

张须陀见此种情形,也不声张,悄悄尾随其后,至泰山脚下,王薄自恃自己多次打败官军,并不设防,张须陀选精锐骑兵,出其不意,发动猛攻,王薄军大败,被斩首数千级,王薄集结残部,北渡黄河,张须陀不给其喘息之机,乘胜追击,再破变民军,斩首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

王薄也不是傻子,见自己势单力孤,随即联合孙宣雅、郝孝德,一起攻掠章丘,又派人通知裴长才部,让其前来助阵。

张须陀与王薄联军在章丘城下会战,结果王薄联军再遭败绩,就在变民军即将溃散之际,裴长才率军抵达章丘城下,加入战场,张须陀猝不及防,来不及集结部队,只得率手下五名骑兵攻击。

变民军将六人团团围住,有百余重,张须陀身中数伤,仍坚持战斗,而且越战越勇,手下五名骑兵先后阵亡,正在危急时刻,章丘城内的守军开城援助,变民军稍稍后退,借此间隙,张须陀集结部队,一声令下,开始反击,裴长才大败,慌忙逃走。

在与变民军交战的过程中,张须陀手下出了两名日后被评书演义不遗余力颂扬的英雄人物,一个是秦琼,一个罗士信。

秦琼字叔宝,是俗小说中的书胆,瓦岗军的元帅,山东好汉,义气最重,赛专诸,似孟尝。山东人之所以在全国有些名气,得益于两部小说的成功宣传。一部是《水浒传》,梁山好汉,一部是《隋唐演义》,瓦岗英雄,秦琼之大名,随之传播,中国百姓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可见秦琼之名,实为山东人争了光,功不可没,有着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秦琼是齐州历城人,大业中,在隋大将来护儿手下听用,也就是个侍卫,秦琼母丧时,来护儿遣使吊唁,手下随从不解,问道:“士卒死亡及遭丧者多矣,将军未尝降问,独吊叔宝何也?”来护儿道:“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可以卑贱处之。”

这说明来护儿还是比较看重秦琼的,但来护儿并没有提拔秦琼,秦琼转投至张须陀手下当差,在讨伐卢明月时,与罗士信立下功劳,一战成名,由是秦琼的勇气开始远近闻名。

罗士信这个人物在俗小说中亦十分了得,与秦琼是表兄弟,一人身兼两个文学艺术形象,一个是罗成,幽州总管罗艺之子,隋唐十八条好汉第七条,白马银枪,英勇无敌,而且是美男子,英俊潇洒,女孩心中的白马王子。

另一个是罗士信,是其真实名姓,四猛第一猛,力大无穷,虽有些傻,但能力超群,也只有他能与李元霸相抗衡,是瓦岗寨的秘密武器。

罗士信也是齐州历城人,与秦琼同乡,公元六一三年,年仅十四岁的罗士信,随同张须陀在潍水与变民军会战,变民军列阵,刚刚布置好,罗士信一骑飞出,连刺数人,并砍下一个人头,抛向空中,然后用长矛接住,挑着在变民军阵前奔驰而过。

变民军目瞪口呆,不敢上前,也难怪,在现在也就是个上初中的娃娃,况身材矮小,如此残忍,怎不令人吃惊,张须陀见状,令部队发动攻击,变民军顿时崩溃。

罗士信并不就此罢休,向北追击,每杀一人,便将其鼻子割下,揣到怀里,以便回去计算杀敌的数量,看来罗士信必然是喜欢暴力游戏,玩得多了,对杀人也当是玩游戏了。此举得到张须陀的通力嘉奖,将罗士信留在身边,作为亲信,每次作战时,张须陀先冲,而罗士信作为他的副手,随后冲击。

《新唐书·忠义传》如此记载:隋大业时,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攻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以执衣,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抗)。

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脱颖而出。有人说,小罗同志透着孩子气的顽皮与机灵。但在许多人看来,文字里却透着一股冷森森的血腥之气,令人不寒而栗。

罗士信就此扬名立万,声名鹊起。杨广闻后,大为欣赏,此乃大隋帝国的少年英雄,赶快树为典型,好好宣传,急忙派出使节慰问安抚,命画师将张须陀、罗士信二人的作战实况图,仔细地画下来,放在宫中慢慢欣赏,并将其珍藏起来,图中自然少不了罗士信挑着人头来回奔驰的画面。

又过几日,变民军郭方预、秦君弘联军,攻陷北海,大肆劫掠,抢夺了无数粮食财物,满载而退。张须陀对部属道:“盗贼倚仗兵力强大,认为我等不可能去援救,我等应急行前往,迅速攻击,出其不意,可获大胜。”

于是挑选精锐,加速追击。变民军果然不加戒备,政府军从天而降,变民军大惊,来不及反应,已被隋军击垮,个个仓皇逃命,张须陀斩首数万,缴获变民军的辎重物资不可胜计,战绩上报朝廷后,炀帝大喜,再派使者犒劳。

公元六一四年,齐郡变民首领左孝友,其拥有部众十余万,驻守在蹲狗山,对齐郡构成威胁,张须陀率军进剿,列八风营,步步紧逼,另派军队把守在要害部位,左孝友窘迫,走投无路,只得面缚投降,其党羽解象、王良、郑大彪、李晼等,皆被须陀一一讨平。此次胜利,使张须陀的名声更盛,威震东夏,因为屡建功勋,须陀晋升为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

涿郡变民首领卢明月,拥有部众十余万,率军流动作战,没有根据地,四处攻城略地,抢夺财物,此时驻军在祝阿,张须陀刚任剿匪总司令,安能让卢明月在自己身旁酣睡,即率一万军攻击,双方几经会战,互有胜负,进入相持阶段,呈胶着状,历时十余日。

这时张须陀军粮食将尽,无法再坚持,全军准备撤退,张须陀不甘心,对将士们道:“变民军发现我军撤退,必出动全军前来追赶,此时我军如有人率千人埋伏,乘机夺取他们的营寨,我大军再乘势回军,可获大胜,不过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不知诸位谁能担当此任?”

众人皆默然无语,须臾,罗士信、秦琼跳将起来,请求担当,张须陀大喜,命二人各率一千人,埋伏在苇草之中。

张须陀悄然放弃营寨,率全军逃走,卢明月果然率全军追击,罗士信与秦琼二人从苇草中杀出,突袭变民军大营,二人攀上营寨栅栏,各杀数人,一声呐喊,杀将进去,打开营门,迎接外面的政府军,纵火焚烧大营,顿时烈火熊熊,直冲云霄。

卢明月闻听大惊,急回军来救,张须陀调转军队,从后攻击,变民军大败,卢明月率百余名骑兵逃走,自此张须陀杀的变民军不计其数,俘虏之众,不可胜计,成为屠杀变民军的最大刽子手。

其实在山东,还有一位镇压变民军的政府军人物被大家所忽视,那就是来护儿的公子来整,史载来整尤骁勇,善抚士众,讨击群盗,所向皆捷,诸贼甚惧之,为作歌曰: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十万众,只畏荣公第六郎。

相反,在河北战场上的杨善会比之张须陀来讲,就有不少劣势,杨善会是文人出身,没有从军的经历,况只是个县令,身边也只有几百人,但饶是如此,杨善会并不畏惧,是大隋帝国难得的好官,忠心执行政府的命令,对变民军坚决予以打击,绝不手软。

史载杨善会在鄃县,以清正闻名,百姓相聚为盗,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往皆克捷。各路变民军四处掠夺,各地乡绅均结堡自固,以保境安民。

在乡闾武装中,信都郡(即冀州)武邑颇为引人注意,为什么?因为率领这支武装的是父子二人,父为苏邕,子为苏定方,乡闾武装是郡县政府武装的补充武装,协助各郡县讨伐变民军。

苏定方在为本郡讨伐变民军,也就是说,苏定方是活动于河北一带变民军的敌人,此时苏定方的年龄应该在二十岁上下,《旧唐书·苏定方传》:苏定方,冀州武邑人也。父邕,大业末,率乡闾数千人为本郡讨贼。定方骁悍多力,胆气绝伦,年十余岁,随父讨捕,先登陷阵。父卒,郡守又令定方领兵。

各路变民军的军纪各不相同,其中张金称率领的变民军纪律最坏,张金称的队伍只能称之为暴民军,隋炀帝实施暴政成为暴君,张金称则以暴抗暴,倒霉的永远是老百姓。

杨善会所在的鄃县,离隋末变民军的起义根据地不远,其中最近的有二处,一处是张金称所在的河曲,就在夏津附近,另一处是高鸡泊,他们四处掠夺财物,打击官府,鄃县自不能除外。

作为一县之长,保一境平安是杨善会的职责所在,杨善会率县衙数百人,追捕打击变民,往往能够取胜,此时的变民军战斗力不强,只为吃饱肚子,别无他求,遇上官军,一哄而散,然而事态的发展,地方官吏不能左右,只能恪尽职守,维护政府法制。

张金称本身就是鄃县人,是杨善会管制下的居民,其于公元六一一年聚众起事,鄃县首当其冲,成为抢掠的目标。其部众有数万人,兵强马壮,本人又凶暴残忍,善于作战,军队的战斗力较强。

张金称率军屯于鄃县边境,时常屠城剽邑,郡县均不能抵御,张金称抢劫的目标是不分对象的,逮谁抢谁,谁都杀,树敌最多,因此不论是政府还是百姓,都对其恨之入骨,对杨善会也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杨善会集结部队,与张金称会战,双方大战数合,杨善会每挫其锋,张金称晓得杨善会是块硬骨头,不好啃,于是率众退走。

二征高句丽国的中间发生了杨玄感之变,将全国反抗暴政的斗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鉴于全国变民蜂起,隋炀帝加大了对各地变民军的镇压。

在炀帝第三次征讨高句丽班师时,甚至还发生了河北变民军袭击炀帝后卫部队的事件,可见当时河北变民军的气焰十分嚣张。

袭击炀帝的是杨公卿所率领的邯郸变民军,杨公卿当时也就有部众八千人,抢得了上等马匹四十二匹,这些马可都是马中精品,隋炀帝虽然大发雷霆,严令政府军缉捕,但成效不大。

显然,河北变民军比山东更难对付,以杨善会的地位、经历也只能是望尘莫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进剿,于是炀帝派出两位隋政府高级将领加入了河北战场。一是右候卫将军(禁军、从三品)冯孝慈,二是虎贲郎将(禁军副将军、正四品)王辩,这两位都是久经战阵的大隋将领。

王辩主要对付的是魏刀儿与高士达的变民军,而冯孝慈主要对付的是张金称变民军。在王辩出征前,炀帝亲自召见,问以方略,王辩为炀帝仔细分析了河北群贼的形势以及自己所采取的对策,炀帝听后大喜,道:“诚如此计,贼何足忧也。”

魏刀儿有众十余万,自称历山飞,在隋唐史中,魏刀儿最露脸的是派部将甄翟儿率众十余万劫掠山西,并攻打太原府,隋将潘长文战败身死,并且在雀鼠谷将李渊团团围住,使李渊惊出了一身冷汗。

王辩率步骑三千镇压魏刀儿,史载“击败之”,王辩挥师继而讨伐高士达,史载王辩讨伐高士达“屡挫其锐”,也就是使高士达变民军的锐气减弱,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

冯孝慈也是一位能征惯战之将,在隋炀帝讨伐汉王杨谅的平叛战役中立下战功,但在征讨张金称时不幸阵亡,可见张金称部的凶悍。冯孝慈也是隋政府在河北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协助冯孝慈作战的苏邕在此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回去不久即一命呜呼,苏定方痛哭一场,将父亲掩埋,发下誓言,定手刃仇人张金称,为父报仇雪恨。苏邕死后,县令令苏定方接替父职,统领武邑的乡闾武装。

炀帝闻冯孝慈战死,十分震怒,你想一个国家的高级将领战死,皇帝能不震怒吗!马上遴选良将,再次讨伐,那么,炀帝这次会派谁呢,山东、河北的变民军又会发生怎样的走势,且看下一章《横槊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