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河间之战

上一章讲到,薛世雄率大军南下,沿途各路变民军闻讯后纷纷逃窜,薛世雄兵至河间,河间政府官员见大树来了,异常兴奋,强烈要求薛军在此停留,剿灭长乐王窦建德。

薛世雄也久闻窦建德是此间的巨寇,不将其剿灭,河北难安,于是欣然同意,将部队驻扎在河间城南七里井,河间政府立即令诸县也在此集结兵力,并将大营扎在世雄的营旁。

薛世雄整肃军队,准备一举歼灭窦建德,这时的窦建德在干什么?嗨,别提了,怎么回事?原来窦建德正领着大伙征粮呢,部队分散在各个乡间,短期内难以召回,想集结军队与世雄抗衡,已然不及,就自己手头的这点军队,想与薛世雄抗衡,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窦建德非常人,否则不会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骁勇善战且谋略过人,知隋军强大,正常与之交战,取胜概率极低,经过细心策划,制定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术,怎么讲?窦建德大造舆论,声称将要逃到豆子一带,宣扬得人人皆知。

暗地里,窦建德积极备战,令各地征粮的猛将精兵火速赶回,苏定方此时正与高雅贤在武邑一带征粮,接到命令后,与高雅贤飞马赶回,等到苏定方赶到时,已然晚了一步,窦建德已经走了。

原来窦建德已经遴选出精兵二百八十人,组成一支敢死队,亲自率领,连夜出发,准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夜袭隋军,令高雅贤等将领赶回后作为后续部队,赶上先头部队,于是,一场决定隋末群雄格局的战役悄然打响。

二百八十人的小部队,借夜色急行,后续部队千人尾随,部队火速前进,日行百里,即使是这样,在距隋军大营不远时,天已开始放亮,如果是这样,袭击对手的计划就将破产,而就在此时,天降大雾,此种天气,正是袭击的最佳时机,建德大喜,天助建德,命部队奋力前行,雾越下越大,敢死队顺利抵达隋军大营前。

建德采取先攻其弱的策略,河间兵比幽蓟精兵的素质要差一大截,战斗力也相差太大,建德一声令下,敢死队直扑河间兵营,河间兵顿时大乱,人马相践,丢盔卸甲,竞相逃往世雄的大营。

大雾之中岂能分辨敌我,自己人先干起来了,隋军大乱,不知建德军来了多少人马,敢死队以一当十,奋力冲杀,隋军皆弃帐而逃,薛世雄急忙上马,试图指挥军队进行反击,无奈已乱成一锅粥,无人听令。

此时后续部队千人亦赶到,苏定方等见前方厮杀正酣,令众人杀入,加入战团,再一阵砍杀,隋军更是惊恐万分,为保性命,大多数举手归降,败局已定,薛世雄只得与左右数十骑,逃往河间城内。

河间之战(又名七里井之战)就此结束。此次战役影响极为深远,由于世雄被建德击败,打乱了隋炀帝的部署,也使王世充取代了世雄的位置,成为隋军围攻李密的统帅,造就了王世充这个郑国的皇帝,一代枭雄。而瓦岗军也受益匪浅,对其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窦建德,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袭击战中,以二百八十人击败三万精兵的经典战役。此战过后,建德声威更隆,隋军的一支精锐部队也收归己有,河北之地望风而降,地盘也日益扩大,其霸业也顺利展开。

这幽蓟精兵怎么如此不经打?这些可是大隋军的精锐部队!后世胡三省给出的答案是幽蓟精兵不愿意背井离乡攻打李密,不想给政府卖命了,军无斗志,借窦建德偷袭之际,溜的溜,降的降。

但这只是一家之言,想想薛世雄的治军,怎么也能与尧君素抗衡一下吧,况且薛世雄治军在所有隋军将领中,公认的是比较出色的,只能说窦建德在此战中打得巧妙,发挥得出色,攻其不备,有力地借助了天时。

薛世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败得窝囊,愤愧交加,愧的是对不起炀帝,有负圣恩,愤的是败在了一个草根手里,不服气,又有什么办法,卷土重来,重振旗鼓,手里已没有军队,没有军队就没有抗衡的资本,况建德何人,会给你机会?

在此心态下,老倔头河间发病,无奈只得回涿郡养病,不久即离开人世,终年六十三岁。一代宿将,军事生涯就此完结,可惜,可叹。

薛世雄虽亡,但其子个个都勇力过人,均是将才,真是将门虎子,其中以薛万均、薛万彻最为著名,深受李世民的赏识,在唐号为名将,世雄地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河间郡丞王琮也被窦建德俘虏,王琮答应回到河间即举城投降,窦建德信以为真,王琮回到河间后,立即关闭城门,登城据守,窦建德率人马包围了河间。

薛世雄中途被击败,成全了王世充。在隋末群雄中,王世充亦是个出类拔萃之人,但其人狡狯诡诈,可谓邪之代表,达到了邪的最高顶峰,成为一方霸主,其建立的大郑国,成为隋末三大武装集团之一。

王世充是胡人后裔,本姓支,祖支颓耨,父亲支收,因其父早死,母亲改嫁仪同三司王粲,遂姓王,官至怀、汴二州长史。

王世充卷发豺声,典型的外国人,擅长辩论,每次辩论时,口若悬河,利口饰非,大家明知他不对,但就是辩不过他,倘若放在现在让世充去参加大学生辩论会,王世充定是顶尖高手。

王世充还精通法律,喜好兵法,这在隋末之际,可谓是生得逢时,又会谄媚,溜须拍马又是世充一绝,具备了一个政客的一切素质,所以在官场上很快脱颖而出,当禁军时积累军功,为兵部员外郎;任江都郡丞时,因揭发张衡建造工程时偷工减料(诬陷),获得炀帝信任,得江都宫监之美差,时不时地再呈献些珍宝美女,这下炀帝对其更加宠爱。时江都是隋朝的陪都,炀帝数下扬州的实际统治中心。

公元六一三年,杨玄感乘炀帝二伐高句丽之时,起兵反隋,吴郡朱燮、晋陵管崇亦起兵,击败隋虎牙郎将赵六儿,声势大振,余杭变民首领刘元进,率部准备北上,响应杨玄感,中途得到噩耗,玄感已败。朱燮、管崇索性推刘元进为盟主,登极称帝,江南一带有数州豪杰聚兵起事,响应刘元进。

炀帝派出隋政府名将左屯卫大将军吐万绪、光禄大夫鱼俱罗率军讨伐,二人连战连捷,将刘元进围在黄山(苏州),双方一场大战,管崇阵亡,刘元进、朱燮仅逃一命。

然而在风起云涌的抗暴斗争中,变民军在战败后,很快就会重新集结,而且声势比已往更加浩大,刘元进退守建安(福州),炀帝命吐万绪进军,吐万绪认为士卒疲惫,请求修整,待明年再战,炀帝十分不悦。

鱼俱罗则见天下大乱,悄悄派人接自己的儿子(尚在洛阳),隋炀帝闻讯大怒,认为其图谋不轨,下令将鱼俱罗斩首,并召见吐万绪。吐万绪忧心忡忡,在中途去世。

二将俱没,给了王世充领兵的机会,有了施展自己军事才能的舞台,自各地乱起后,王世充就阴结豪杰。百姓犯罪,也想方设法帮助脱罪,以树立私恩,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一班人马。

炀帝征调淮南军队数万人,下令由王世充统率,征讨刘元进,此数万人构成世充成就霸业的基本班底。世充率军南下,一举击溃变民军,刘元进、朱燮在吴郡阵亡,残部有的逃走,有的投降。

王世充召集降卒,将其集中在通玄寺,当众在佛像前焚香盟誓,承诺对那些逃走的变民,速来归降,决不会被杀头,否则后果自负。

结果那些逃走的、被迫抗暴的变民信以为真,纷纷回来自首,王世充将这些人引诱至黄亭涧,下令全部屠杀,计有三万余人,可见王世充是个背信弃义、心狠手辣之辈,厚黑学人物的典范。

刘元进覆亡,隋炀帝大喜,认为王世充有大将之才,越发宠爱。别看王世充对变民军狠,对自己的部下却很好,否则也不会成气候,平乱之后,总是推功部下,战利品也一概发给士卒,自己分毫不取,由此颇得军心,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威望。

齐郡变民首领孟让,流动作战,由北向南劫掠,进军至盱眙,世充率军抵抗,先以军示弱,蒙蔽孟让军,孟让果然上当,认为世充不足挂齿,遂轻视世充,世充抓住战机,乘孟让军懈怠之际,发动突然袭击,孟让大败,率数十骑兵逃走,世充斩首一万余人。

公元六一五年,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包围,形势危急,炀帝下令各地勤王,王世充闻讯后,立即发兵赴难,夜不解甲,藉草而卧,以示帝难在身,炀帝回朝后,对世充的表现非常满意,对其更加信赖。

无上王卢明月在淮北一带活动,号称部众有四十万,王世充此时已升为江都通守,率军讨伐,在南阳一带击败卢明月军,卢明月阵亡,树倒猢狲散,部众四散奔逃,变民军瓦解。

王世充担任了剿匪总司令,韦霁、王辩、孟善谊、独狐武都各率军队在东都会师,越王杨侗派虎贲郎将刘长恭率守城部队,庞玉率本部人马与王世充会师,大军十万余人,可谓兵强马壮,准备进攻李密据守的洛口,一时之间洛阳一带阴云密布,空气几乎凝滞,大战一触即发。

王世充率军乘夜色渡过洛水,进驻黑石。翌日,留部分军队守卫大营,自己亲率精兵,在北岸列阵,李密率军迎战,双方会战,结果李密军大败,溃不成军,其手下重要将领柴孝和不幸落水淹死。

李密在败退当中兵分二路,命一部分残部撤退到月城,自己则率精锐悄悄再南渡洛水,世充率军追击,将月城团团围住。李密火速行军,直扑黑石,发动猛烈攻势,黑石守军死命抵抗,发出六道烽火狼烟,向世充告急,世充急忙撤军,回军来救黑石,李密转过军队,迎头拦击,双方军队遭遇,又是一场血战,世充大败,逃回大营,紧闭营门,拒不出战,第一次交战就此结束。

越王杨侗闻讯,派出使节慰问世充,希望世充不要气馁,胜败乃兵家常事,世充很是惭愧,也怕杨侗追究责任,于是再度向李密挑战。

两军在石子河列阵,李密大营更是南北相连,长十余里,这次是翟让率先发动攻击,被世充军杀得大败,无奈向后撤退,世充随后追击,不料瓦岗军大将王伯当、裴仁基二将率军从两旁横着切入,将王世充军后军截断,李密率主力出击,打了世充一个措手不及,一场激战,世充支撑不住,大败,率残部逃走。

王世充坚壁不出,并且预测,瓦岗军内部肯定会不和,翟让与李密会互相攻击,两败俱伤,到那时,自己渔翁得利,一举扫灭瓦岗。基于这种思想,世充耐心等待时机。

恰如王世充所料,随着瓦岗军的不断做大,内部权力之争亦起波澜,翟让的领导权已转到了李密手中。

公元六一七年十一月十一日,李密摆下鸿门宴,宴请翟让、翟弘、翟摩侯、王儒信等人,单雄信、李(此时叫徐世)、裴仁基、郝孝德等人作陪,翟让等人丝毫不作防备,坦然赴宴,席间李密以不需要这么多人伺候为由,令左右侍卫退出。

翟让素来喜爱弓箭,酒酣之际,李密取出一张良弓请翟让鉴赏,翟让取弓在手,拉弓以试弓力,就在弓弦拉满之时,李密手下勇士蔡建德突然跃起,从身后一刀将翟让砍倒,翟让一头栽倒在桌前,脖子已被砍断,发出牛吼般的声音,翟弘、翟摩侯、王儒信等人亦被乱刀砍死。

事起突然,李大惊,第一反应便是夺路而走,一眨眼已到门口,殊不知门口早有卫士在那等候,一刀正中李脖子,顿时鲜血直冒,哎呀一声栽倒在地,千钧一发之际,王伯当恰从远处跑来,见状大声喝止,这才救下李一命。

单雄信见状,反应奇快,当即叩头,请求饶命。就此二人的反应,后人多道雄信不是,实则不然,就当时的情况而言,雄信的反应无疑是正确的,既然是鸿门宴,肯定早已埋伏停当,跑是跑不掉的,性命肯定不保。

但李比单雄信的高明之处是善于总结,自此事件之后,李越来越圆滑,终于将自己缔造成了老奸巨猾之辈。

而翟让的被杀,却在单雄信的心中成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埋下了对李密极为不满的种子,耿耿于怀,从此消极怠工,毕竟翟让是自己的老上级、老哥们,死得很惨,让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二人皆是将才,对这样的人才还是要用的,失去将至为可惜。李密将单雄信扶起,好言安慰,亲自给李敷药,并单人独骑到翟让大营,解释沟通,而翟让平时的为人亦有问题,部属们并没有太哀伤,自此内外全部安定。

不久李因对李密提出意见,被李密外派,镇守黎阳,退出了瓦岗军的权力中心,单雄信虽然还在李密军中效力,但不再真心为李密出力。

消息传来,王世充非常失望,李密将翟让杀死,坐稳了瓦岗军头把交椅,世充无奈叹道:“李密做事果断,将来是龙是蛇,很难判断。”

王世充粮草将尽,再度主动出击,攻击李密粮仓,李密却早有准备,派大将郝孝德、王伯当、孟让率军在粮仓城周围埋伏。

当晚三更,王世充发动攻击,与王伯当军遭遇,双方交手,王伯当军战败,王世充军急忙攻城,已有士兵爬上城墙,守城总管鲁儒拼命抵抗,将王世充军击退,借隋军攻城之际,王伯当重新集结部众,进行反击,世充再次大败,手下骁将费青奴阵亡,世充无奈撤军。

之后双方小战不断,世充连续攻击,均不能取胜,越王杨侗再度派人慰劳,世充向杨侗诉苦,言军队太少,屡次作战,士卒很疲惫,杨侗马上派出七万余人,补充世充兵力。

王世充大喜,得此兵力,底气十足,率大军进攻洛北,一举击溃李密,乘胜前进,驻军于巩县北郊。

公元六一八年正月十五,世充下令各军建造浮桥,准备渡过洛水进攻李密,命先建造完的,先行过河。

于是隋军前后出发,行动有些错乱,不一致。虎贲郎将王辩率领军队,一马当先,率先渡过洛水,对李密的大营进行猛攻,击破外栅,李密军大惧,马上就要崩溃,王辩乘胜就要攻入内营,而此时作为统帅的王世充却不知道,见队伍有些乱,加上建桥士卒疲劳,下令鸣金收兵,军令如山,谁敢不听,隋军急忙后撤。

李密见状,如此良机,焉能错过,马上率敢死队反击,隋军大败,王辩回至洛水,此时士卒为逃命,争夺浮桥,桥很快断裂,王辩无法渡过,只得涉水,行至水中间,不幸坠马,落入水中,王辩身披重甲,败军前后践踏,不能再度上马,可怜王辩,竟被溺死,与瓦岗将领柴孝和命运相同。

隋军被淹死一万余人,王世充侥幸逃脱,洛北隋政府军全部瓦解。此次大败,世充不敢回洛阳,率残部投奔河阳。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当天夜晚,突然狂风暴雨,气温骤降,士卒在渡黄河时,浑身湿透,加上严寒,冻死者万余,抵达河阳时,只剩下数千人。

此次战役,隋军伤亡惨重,尤其是隋政府名将王辩阵亡,更是个极大的损失。王辩少习兵书,尤善骑射,在隋屡立战功,是隋不可多得的将才,隋军闻王辩阵亡,无不痛惜,士气低落。

王世充将自己囚禁起来,关进大牢,上书杨侗,请求予以定罪,杨侗给予了世充以充分信任,下令予以特赦,命世充返回洛阳。

王世充收拾残兵败将,有一万余人,驻扎在含嘉城,从此不再出战,双方就此罢兵,李密与王世充的对决,大战四次,皆先败后胜,但李密也无法攻破东都。

就在双方僵持之际,从江都出来一个消息,令各方惊惧不安,从而也改变了群雄格局,这究竟是个什么消息,且看下一章《瓦岗末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