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内部审计全流程指南
- 杨文梅主编
- 7618字
- 2024-11-01 13:11:07
第1节 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
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部门、单位的组织管理体系等具体情况予以设置。一般而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采取分级管理和集中管理两种方式。
1.分级管理方式
分级管理方式是指按照部门、单位的组织级次设置审计机构,一级组织相应设置一级审计机构;部门、单位本级的审计机构对下属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统一指导,下属审计机构独立行使职权。分级管理的方式可使内部审计人员熟悉各自单位的环境和情况,使审计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及时性;但也会使内部审计机构过于庞大,内部审计人员会受到所在单位负责人的一定约束,独立性相对不强。
2.集中管理方式
集中管理方式是指只在本部门、本单位最高层次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下属单位不专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由专门派出的审计人员对下属单位进行审计。在这种设置方式下,派出人员对下属单位具有较高的权威,其独立性程度也较高。但要求加强审计的计划性,在了解下属单位的实际情况之后,再开展工作。
提醒您
分级管理与集中管理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可根据企业的特点灵活选择。例如,一些特大型企业,或是下属单位众多的部门,就宜采用分级管理的形式;如有必要,也可在部门内对一些较小的下属机构,实行集中管理。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原则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其他机构设置一样,需要遵循一定的组织原则和要求,以便真正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并达到其他既定的工作目标。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应当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相对的独立性
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必须符合审计独立性的原则。内部审计机构,无论是部门中的还是企业中的,均必须保持其组织上和业务上的独立地位。有的单位将内部审计机构附设在财务部门内,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内部审计机构要审计财务收支和财务报表,监督财务工作,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如果将其设置在财务部门内,则很难对财务工作、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一般是同级部门,如果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财务部门内,则难以对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同样,如果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其他部门内,则内部审计机构就丧失了其独立性,就难以客观地进行审计。
相关链接
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因其隶属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所形成的接受其领导并向其报告的组织关系。《第23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一、一般原则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领导,保持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良好关系,实现董事会、最高管理层与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的协同作用。
1.对内部审计机构有管理权限的机构
对内部审计机构有管理权限的董事会或者类似的机构包括:
(1)董事会;
(2)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
(3)非盈利组织的理事会。
2.对内部审计机构有管理权限的最高管理层
对内部审计机构有管理权限的最高管理层包括:
(1)总经理;
(2)与总经理级别相当的人员。
3.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主要包括:
(1)接受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领导;
(2)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告工作。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积极寻求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在设立监事会的组织中,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配合监事会的工作。
二、接受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领导
1.接受领导的方式
内部审计机构接受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领导的方式主要包括:
(1)报请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批准审计工作事项;
(2)接受并完成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业务委派。
2.报请批准的事项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请批准的事项主要包括:
(1)内部审计章程;
(2)年度审计计划;
(3)人力资源计划;
(4)财务预算;
(5)内部审计政策的制定及变动。
3.其他
内部审计机构除实施常规审计业务外,还可以接受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委派的下列事项:
(1)进行舞弊检查;
(2)实施专项审计;
(3)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4)评价社会审计组织的工作质量;
(5)其他。
三、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告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保持有效的沟通,除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提交审计报告外,还应当定期提交工作报告,一般每年至少一次。
1.报告的内容
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报告应当概括、清晰地说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及内部审计资源的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年度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
(2)审计项目涉及范围及审计意见的总括说明;
(3)对组织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总体评价;
(4)审计中发现的差异和缺陷的汇总及其原因分析;
(5)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和建议;
(6)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
(7)人力资源计划的执行情况;
(8)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9)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要求或关注的其他内容。
2.提交报告的要求
(1)内部审计机构提交工作报告时,还应当对年度审计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重大偏差及原因作出说明,并提出改进措施。
(2)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及时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当清晰地反映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审计结论、意见和建议。
3.须交流的事项
日常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还应当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就下列事项进行交流:
(1)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关注的领域;
(2)内部审计活动满足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信息需求的程度;
(3)内部审计的新趋势和最佳实务;
(4)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
2.应当注意保持其功能性和效率性的统一
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中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部门。为真正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监督作用,企业应该设置专职工作岗位,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属职能,保证其不参与直接经营活动,不直接承担经营责任,不能经管其他部门、其他单位的钱财物资和账目。只有在形式和实质上置身于具体的业务之外,内部审计机构才能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其审计工作的成果才能被管理层和其他部门认可。
3.应保存内部审计机构和报告的足够权威性
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工作和提交审计报告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只有具有权威性,才能减少内部审计的阻力和障碍,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实现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的目标。因此,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企业最高管理层和治理层应该明确授权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独立审计和报告的权利。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组成
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通常由执行董事、审计委员会和审计人员组成。
1.执行董事
执行董事是审计工作的委托和最高决策机构。执行董事负责依据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及决策要求,结合股东的具体利益要求等因素,委托企业内部或外部审计机构具体的审计监察事项;根据股东会授权,决定外部审计机构的聘请和改聘,审批审计结果和审计决定等。
2.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为执行董事下设专业委员会,是企业审计工作的最高管理机构。其职责为:
(1)确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审议、批准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企业年度内部审计计划;
(2)监督企业的审计制度执行及其实施;
(3)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
(4)组织协调和配合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审计工作;
(5)组织企业本部各部门、项目部召开审计工作会议;
(6)审议核定内部审计报告和内部审计决定。
3.审计人员
审计人员为企业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职责为:
(1)制订企业审计监察制度、具体审计业务规范和年度审计计划;
(2)定期按审计计划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财务工作进行审计,发布审计通知书;
(3)依据审计监察制度要求,或者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执行董事的委托,参与企业重大经济业务决策,监核决策过程;
(4)接受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执行董事的委托,对特殊经济事项等进行专项审计;
(5)出具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并作出包括错弊纠正、责任人追究、程序制度修正等在内的审计决定,向总经理和执行董事汇报;
(6)根据审计结论和发现的问题,组织对企业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进行业务规范、制度规范等方面的培训;
(7)对阻挠审计工作及拒绝提供资料的人员,有权向执行董事提出建议,采取必要措施,追究其责任;
(8)协调外部审计工作;
(9)负责调查、处理企业内部各种涉及经济问题的检举信件;
(10)对审计结果中反映出的重大问题,可先形成处理意见,然后提交审计委员会讨论解决。
二、内部审计人员优化配置
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在众多审计资源中,人才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要素。
(一)配置适宜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
在大中型企业中,应当根据规模的大小,职工人数的多少,独立核算机构的数量和职权的分解程度,设置相应规模的内部审计机构。从内部审计工作实践来看,内部审计机构在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一般认为,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占企业职工总数的0.5%比较合适。
(二)调整内部审计机构专业人才结构
调整内部审计机构专业人才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调整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结构
合理调整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结构,目的是保证内部审计专业人才具有相对较高的水平。理想的配置是要保持中高级人才在审计队伍占较高的比例。随着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内容相当深入,也加大了内部审计机构的责任,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评价标准应包括学历水平、职称等级和工作经验。
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明确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在人员选择上,内部审计机构要比其他管理部门有更大的自主权,要求进入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同时内部审计人员最少取得一项国家中级以上的专业资格证书,同时应具有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确保工作质量,为开展现代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理调整审计队伍的专业技术结构
随着内部审计内容和对象的不断扩展,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掌握的知识技能种类不断扩展。内部审计人员所需要的执业知识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会计、审计、法律、税务、信息技术等。内部审计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宽的工作,因此,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应当包括财务、审计、法律、管理、经济、期货、工程等,在取得专业资格上至少应有“五师”组合配备,即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工程师和律师五方面的专业人员,这样才能基本符合现代综合审计的需要。
3.合理调整审计队伍的年龄结构
将经验丰富的资深内部审计人员和富有革新精神的年轻内部审计人员合理结合,发挥各自优势,避免出现“断层”现象,同时为审计工作的稳定与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4.合理调整审计队伍来源结构
由于内部审计是一门综合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人员来源要趋于多元化。内部审计人员的来源不同,各自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和不足等也各不相同。
人员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高等学校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拥有很好的理论基础,接受新生事物快,但缺乏审计实务知识,缺乏对企业整个业务流程的深刻认识,缺乏综合管理知识,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
(2)企业内部财会人员:他们的财会实务经验丰富,擅长财务收支审计,但由于长期从事具体账务工作,缺乏综合管理知识,思维存在局限性。
(3)工程和造价管理人员:他们一般具有工程及技术经济专业背景,主要从事工程项目审计,但由于专业单一,难以适应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综合性审计的要求。
(4)企业内部具有丰富阅历的领导人员:他们一般年龄偏大,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但缺乏活力和创新力,缺乏对国际内部审计理念的吸收。
(5)企业内部其他部门调入的人员。
5.借用内外专家或聘请外部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不可能配置所有适应企业内部审计业务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上,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临时借用内部或外部的专家参与审计工作,在充分利用专家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节约了审计资源,降低了审计成本。
(2)部分大型审计项目聘请外部中介机构联合审计。发挥内外各级专业人才的力量,对于部分专业性强的审计采取聘请外部中介机构联合审计的办法。
(3)联合其他职能部门一起组成审计组开展审计。为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合作,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应联合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审计,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其他部门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增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部门的团结协作精神,从而增强整体审计效果,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相关链接
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条件
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丰富的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
一、必备知识
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内部审计知识
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掌握一定的审计知识是最起码的要求。
2.财务知识
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能使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财务系统了解到很多业务轨迹,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线索。
3.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知识
在企业随时会面临各种风险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理解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和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风险而无控制就可能出问题,只有控制而无风险则是在浪费资源。
4.公司治理知识
因为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参与者之间存在着报告关系,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应掌握一定的公司治理知识,将公司治理作为审计对象,能够促进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及其内部控制的整合。
5.信息技术知识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要了解本单位的信息系统和精通各种审计软件,通过使用审计软件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6.单位的经营业务
熟悉本单位的经营业务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若不懂本单位的经营业务,就不能深入企业内部,去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必备能力
以上知识通过多看相关方面的书籍就可以掌握,但是,学习知识不是目的,具备一定的能力才是关键。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1.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一个陌生的组织中如何发现问题,是内部审计人员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发现问题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天职,也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立身之本,如何才能发现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和判断力。
2.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末,从制订审计计划、分析发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等都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很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发现问题显然不够,内部审计人员还要与被审计单位一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把问题解决,才有可能使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意见。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表达能力
不管有多么重大的审计发现,也不管有多么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把问题和方案表达清楚,那么会使审计成果大打折扣。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人际交往技巧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经常发现被审计单位工作中发生错误或低效率的地方,内部审计人员经常会存在潜在的人际关系的冲突,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积极的态度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可以有效解决人际关系的冲突。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具有的职业品德、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的总称。
《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从职业道德行为的角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品质、专业胜任能力等各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地进行内部审计活动,确保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一)诚信正直
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保持诚信正直。
1.诚实、守信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不应有下列行为:
(1)歪曲事实;
(2)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
(3)进行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
(4)做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
2.廉洁、正直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廉洁、正直,不应有下列行为:
(1)利用职权牟取私利;
(2)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
(二)客观、公正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
1.对客观性进行评估
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前,应当采取下列步骤对客观性进行评估:
(1)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
(2)评估可能影响客观性因素的严重程度;
(3)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可能造成的影响。
2.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识别下列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
(1)审计本人曾经参与过的业务活动;
(2)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
(3)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
(4)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
(5)遭受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压力;
(6)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3.采取保障内部审计客观性的措施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保障内部审计的客观性:
(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
(2)选派适当的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审计项目,并进行适当分工;
(3)采用工作轮换的方式安排审计项目及审计组;
(4)建立适当、有效的激励机制;
(5)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程序和方法;
(6)当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受到严重影响且无法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影响时,停止实施有关业务,并及时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告。
(三)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履行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1)审计、会计、财务、税务、经济、金融、统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法律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以及与组织业务活动相关的专业知识;
(2)语言文字表达、问题分析、审计技术应用、人际沟通、组织管理等职业技能;
(3)必要的实践经验及相关职业经历。
提醒您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通过后续教育和职业实践等途径,了解、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审计实务的发展变化,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四)保密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经常会接触到组织的一些机密的内部信息及资料,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这些信息及资料进行保密,不能滥用,要避免因信息泄露给组织带来损失。
(1)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所获取的信息保密,非因有效授权、法律规定或其他合法事由不得披露。
(2)内部审计人员在社会交往中,应当履行保密义务,警惕非故意泄密的可能性。
(3)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利用其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获取的信息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者以有悖于法律法规、组织规定及职业道德的方式使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