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黄济教授担任国家教委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资助的“教育哲学系列研究”项目的负责人。黄先生的研究思路是,先对中国和西方的教育哲学思想分别加以整理、研究,在此基础上再写一本教育哲学教程。为此,黄先生鼓励、支持我对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方面的资料加以整理,并对我将从事的这项工作的进行程序,以及成果的基本框架、结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受命以后,我即在黄先生的指导下开展资料的整理研究工作。
关于本书的写作,除了上述缘由外,还必须感谢引导我进入教育哲学领域的傅统先教授和张文郁教授。我于1979年师从傅先生和张先生攻读教育哲学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当时,两位先生命我除学好校方规定的各门学科之外,着力于西方教育哲学思想的学习,并把它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傅先生要求我阅读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原版书(尽管它们已有中译本),并以他自己珍藏的杜威著的《价值论》作为我专业外语的教材,逐句逐段地加以讲解。1982年取得硕士学位去山东师大工作后,遵从师命开设教育哲学课,主要讲授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本书就是在我上课用的讲稿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哲学系列研究”课题的要求,加以补充,修改而成的。回山东工作以后,由于傅先生和张先生远在上海,自己的业务进修又就近请教山东师大的潘伯庚教授、章益教授和其他老师,得到了他们很多的帮助。在完成本书的写作、回顾成书过程的时候,对于许多老师在我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帮助和鼓励,深表感谢。现在,傅统先教授、章益教授和张文郁教授三位恩师都已先后辞世,而他们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每念及他们,尤感凄然。
本书主要叙述20世纪以来西方主要的教育哲学流派。原先计划在开始部分对20世纪以前的西方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作一概述,此外,20世纪以来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还有一些,由于本人在这方面材料的收集、整理不够完善,加以1991年返沪以后许多事务需要处理,时间、精力不济,未能实现原定计划,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本书“分析教育哲学”一章是在我和华东师大马荣根同志合作的一篇论文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补充而完成的,马荣根同志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感谢。征得张家祥教授允许,附录“当代西方 ‘新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述评”一文选自张家祥、王佩雄编著的《教育哲学研究》(1990年出版),作者是王佩雄,特此说明并对他们表示感谢。
赵祥麟教授和张家祥教授分别审阅了本书的一些部分,向我指出了许多具体的修改、补充意见,并给我提供很多宝贵的材料。瞿葆奎教授也从治学、写作的态度和经验方面对我加以指点。对于诸位老师的耳提面命,“感谢”一词岂能容纳得了!
尽管得益于老师、同志和家人的许多帮助,由于本人的理解能力和学术水平有限,书中定有许多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给予指正。
陆有铨
1993年1月16日
于上海教育学院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