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二)
- 张伯江
- 1597字
- 2022-09-02 12:18:01
1. 2+1式复合词的名词属性
2+1式复合词呈现出名词属性。根据何文秀(2011)的统计,偏正结构的2+1式复合词的中心语位置上出现的成分95%以上为名词,余下的5%出现在中心语位置上的成分是谓词性成分,但构成的三音节词在整体上看仍是名词。由此可见,2+1式复合词具有名词性。董秀芳(2004)指出,汉语中名词性复合词可以在形式上比较长,而动词性复合词在形式上比较受限,音节数目一般不能超过两音节。2+1式三音节复合词中基本不存在动词这一事实也可以验证这一点。
一个结构的整体句法性质与其中心语(head)的性质应该是一致的。一般而言,中心语的性质决定其整体的性质,反过来,整体的性质也对其中心语的性质起到一些强制性的调节作用。2+1式复合词的名词属性对于进入其中心语位置的成分会产生一种临时的名词化要求,从而使得出现在中心语位置上的词即使原本是其他词类,可当进入复合词后在结构整体的要求下也会表现为名词性。不少学者注意到,汉语动词中单音动词比双音动词的动词性更强一些,表现在单音动词比双音动词更少地用为名词(张国宪,1989;张伯江,2012等)。但是在句法状态下不容易出现在名词位置上的单音动词也可以进入2+1式复合词的中心语位置从而体现出名词性。例如:
(1) 橡皮擦 中长跑 撑竿跳 俯卧撑 同性恋 海水浴
宫外孕 二重唱 三重奏 过劳死 忘年交 自由行
白内障 个人游 随身听 万事通 百日咳 剖腹产
可以说,动词性强的单音节动词其实也可以具有指称性,这从一个侧面支持沈家煊(2007、2009、2012等)的论述,即汉语的动词也是名词,汉语的动词和名词之间不是分立关系而是包含关系,动词是名词的一个次类。根据沈家煊的论述,汉语的形容词又包含在动词之内,因此形容词归根结底也具有指称性。这可以从以下事实得到验证:一些形容词(包括区别词)也可以进入2+1式复合词的中心语位置从而表现出名词性。例如:
(2) 祖母绿、鱼肚白、出国热、景泰蓝、珐琅彩、万年青
在2+1式复合词的名词性制约下,进入中心语位置的兼类词会选择名词属性。比如,以下复合词中心语位置的成分既可以有动词性用法,也可以有名词性用法,但是在复合词中都表现为名词性:安全套(“套”的动词用法如“套住了一头狼”,名词用法如“他给沙发加上了一个套(儿)”,名词用法经常儿化)、百花奖(“奖”的动词用法如“奖给他一台电脑”,名词用法如“他得了一个奖”)、表演赛(“赛”的动词用法如“咱们俩赛一赛”,名词用法如“参赛”)、淘气包(“包”的动词用法如“包书皮”,名词用法如“头上起了个包”)等。
有的2+1式复合词中心语位置上出现的成分在单用时既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但是在复合词中也表现出名词性质,如:自然美(“美”的形容词用法如“这座城市很美”,名词用法如“这也是一种美”)。
正因为2+1式复合词在整体上表现为名词性,处于中心语位置上的成分是对某类事物或现象的命名,所以如果某类事物或现象内部成员比较多,某个成分在2+1式复合词中心语位置上的出现频率就比较高,就可能被人们认为是词缀或类词缀,如“族”,在当代汉语中可以指具有某种性质的一类人:“上班族、打工族、月光族、啃老族”等。
据卞成林(1998)的统计,三音节复合词中名词的数量占83.45%。占勇、杨爱姣(2009)认为,三音词中的名词占全部三音词总量的95%左右。郑庆君(2003)也提到三音节合成词具有强烈的名词化倾向。以上这些研究表明,即使在所有三音节复合词的大范围内,名词所占比例也是极高的(Duanmu,2012)。数据统计上的差异可能是因为不同学者对三音词认定的标准宽严不同而导致的。不仅如此,三音词,特别是2+1式词,构词能力强,新词不断产生,王治敏、朱学峰、段慧明(网络文件)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统计出三音词占全部未登录词语的44%。这表明,如果说双音节显现出较强的名词性,那么双音节以上的词名词性的可能性更为显著。这个现象不难理解,因为三音节复合词是在双音词的基础上产生的(张国宪,1989;张伯江,201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