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国内外农村宽带网络建设的经验

21世纪以来,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国家宽带网络的发展建设,尤其是在城市宽带市场趋于饱和的今天,发展农村宽带网络就成为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地区数字鸿沟,协调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必然需求。以下就通过对国外农村宽带网络建设经验和国内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对我国农村宽带网络建设的借鉴启示。

(一)国外农村宽带网络建设的经验

1.韩国农村宽带网络建设

农村地区的宽带发展是韩国宽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韩国政府提供了大约1000亿韩元的贷款以鼓励网络提供商在农村地区修建宽带网络。韩国政府还大力推进信息网络村庄建设,中央政府投入6400万美元,地方自治团体投入4100万美元,乡镇政府投入1100万美元,主要集中在构建超高速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提供个人电脑,建设乡镇信息中心,开发信息收益模式,对居民进行信息教育,确立管理系统以及营造信息化氛围等方面。

韩国政府目前计划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分三大阶段实施下一步计划,旨在2014年达到构建800个网络信息村的目标:

(1)成长期(2001—2006年)。将网络信息村建设成全国性政策事业,构建306个乡镇;由中央政府主动推进事业;选择适当的乡镇,开发和增加网络信息村典型。

(2)扩大期(2007—2011年)。管理工程事业的主体由中央政府过渡到地方自治体与乡镇。开发农村与渔村地区,为其提供固定提高收入的模式。

(3)稳定期(2012—2014年)。以地方自治团体和乡镇为主推进事业,接着形成自立的运行机制,起到地区发展的领导作用。

另外,韩国政府对其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在发展农村宽带网络方面也起着大力支持与引导的作用,如其要求韩国电信运营商KT在比较偏僻以及需求不高的农村地区建设1Mbit/s宽带网络。

2.日本农村宽带网络建设

200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下一代宽带发展战略,提出了到2008年消除“零宽带”城镇和乡村、到2010年扩大超高速宽带网络覆盖范围的目标。同时,日本制订了u-Japan计划,旨在2010年建立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使得无论在何时何地,任何人都可接入网络。为了确保u-Japan目标的实现,日本的通信监管机构内务和通信部(MIC)发布了相应计划,并且每年都会滚动更新。

日本宽带政策的两个主要方面——投资和竞争对日本宽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投资方面,日本政府和运营商不断地对FTTH进行投资,以确保人们能够以可接受的价格接入IP网络。为实现u-Japan的目标,日本政府还提供了赋税、拨款、贷款等财政方面的支持。此外,MIC还出台了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临时性措施和政策,并大力提倡运营商同政府、居民展开合作。

同时,考虑到目前电视和互联网分离管理的方式制约了IPTV的推广,日本政府计划将电视和互联网统一进行管理。日本政府还计划立法,以鼓励更多的新进入者参与市场竞争,该法案于2011年生效。

在竞争方面,日本政府保持开放的竞争政策,鼓励私营部门投资其中。例如,日本政府在2000年引入了用户驻地网(铜缆)的非捆绑政策,自此以后,日本的ADSL市场保持了充分竞争和高速发展。延续这一做法,在2001年,MIC就制定规则,要求NTT向竞争对手开放光网络,这也是LLU的做法。采用LLU,网络所有者按照前瞻收费模型收取租金。根据该模型,现阶段的LLU收费基于2001—2007年的平均收费,MIC在2001年8月进行计算,得出每位用户每月收取5047日元的结论。

通过开放光网络,NTT推动了市场竞争,运营商能够在FTTH上以较低的价格提供多种业务。例如,2004年K-OPTI提供了一种宽带(100Mbit/s)和话音捆绑的FTTH业务,每月收费5200日元(折合31.41欧元),比Yahoo!BB的ADSL和NTT的话音业务相捆绑的业务还便宜。其他一些运营商也推出了类似策略,推动了FTTH的建设热潮,通过FTTH提供的捆绑业务已经成为宽带市场的重点。

3.美国农村宽带网络建设

21世纪以来,信息通信服务发展一直居于世界前列的美国在宽带互联网的普及方面却比许多国家都慢了一步,究其原因正是该国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发展滞后。

由于美国没有出台明确的宽带政策,市场上的自由竞争使服务提供商大都以富足的城镇地区为目标,而不愿意为边远农村地区的居民提供服务。这就导致了在大城市,消费者有着花样繁多的宽带服务可选择,而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宽带服务就少得可怜,有的地方甚至根本没有宽带覆盖,拨号上网还一直是大部分农村地区连接互联网的唯一方式。尽管一直被拨号上网的不便利性所困扰,但由于在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铺设宽带网络存在很高的投资回报风险,因此投资者一直望而却步。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这些地区的宽带普及率偏低,同时,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各种宽带应用的普及也受到了影响。

因此,面对农村宽带接入这一尚未被充分开发的潜力巨大的市场,在2006—2007年期间,美国休斯通信公司和Wild-Blue公司相继发射卫星帮助农村普及上网;到2008年8月,美国运营商AT&T表示,考虑到铜缆部署DSL成本高昂,WiMAX将是在偏远和农村地区替代电缆建设宽带网络的首选,并计划在阿拉斯加以外的美国农村地区部署WiMAX。

4.英国农村宽带网络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的农村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果,英国政府表示,其目标是要让所有人都用得上现代信息技术,人人用得起宽带,使信息新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最大程度缩小数字鸿沟。为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英国政府首先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使宽带网络覆盖全国。2005年,英国电信已使全国99.6%的电信交换所实行宽带接入,2006年英国宽带网终端可接入全国99%的家庭,成为G8国家中宽带网络最密集的国家。基础设施的投入极大地刺激了上网人数的增加,2002年英国宽带用户只有35万户,2005年增至700万户,2007年4月则达到了1300万户。

为解决“用得上”方面的问题,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上网中心,吸引更多的人上网冲浪。2001年英国教育部在全国建立了1000个上网中心,鼓励人们去上网,学习新技能,中心还为新手提供技术指导。中心规模大到可配置200多台电脑,小到只有一间小屋,配备几台电脑。在偏远地区,政府还设有移动上网中心,用一辆装备10多台可上网电脑及1名技术顾问的大巴士,在一地停留一周,吸引当地人上网,培养兴趣。

另外,英国还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在英格兰,政府启动了“直接学习”项目,政府通过补贴,请为企业服务的大学给16岁以上的人士授课,对象是没有文凭、没有技能、无机会接受传统高中或高等教育的人士,目的是要提高这部分人的技能,增强就业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和生产力。目前,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还建有800多个网络学习中心,学习课程500多种。自2000年以来,已有200多万人学习了450多门课程,其中75%的课程是通过网络授课,其余是在网络学习中心学习。“直接学习”项目还提供咨询服务和学习建议,通过电话和网络,中心人员可以提供学习课程选择、职业规划、技能提高等方面的咨询。

1999—2006年,英国政府还推出“家庭电脑倡议”,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企业)无偿出借办公电脑给雇员晚上使用,以提高全民的信息技术能力,促进家庭上网的普及。“家庭电脑倡议”结束后,英国政府又提出了“家庭培训倡议”,目的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让雇主帮助雇员接受信息技术培训。

此外,英国政府一直对农村信息化工作进行跟踪调研,及时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工作调整。2004年12月英国电信经过调研,出台了“2025数字鸿沟”的报告,标准是看农村能否上网,目前全英有2400万成人家里未接通网络,由于缺乏数字信息渠道,难以接触便宜的商品及服务,掌握不了及时信息。未接通网络的主要来自收入少、有残疾、电脑技能差的家庭。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25年将有2300万的老人、残疾人和低收入成人家庭不能上网。

2005年2月,英国政府还与专业公司合作,就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及影响问题,走访了约2436家企业,其中农村企业1756家,城市企业680家。调研结果显示,在采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农村企业落后于城市企业,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地区宣传推广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不够,农村袖珍企业信息化程度最低,尤其是只有10人以下的小企业。为改变这种情况,2005年3月英国推出了名为“链接英国的宽带战略”的国家信息化战略,英国政府认为,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对农村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企业中采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越高,人均收入越高,经济增长率也会越高。信息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鼓励企业向城市外围扩散,据调查,30%的受访英国城市企业表示愿意迁到农村去,因为有了信息技术,农村反而显示出成本低、环境好等优势。

(二)国内农村宽带网络建设的经验

截至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97%以上的乡镇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92%的乡镇已开通宽带,部分行政村具备了宽带或窄带上网能力。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宽带,北京、天津、浙江、贵州、山东、吉林等一批省市已经实现乡乡通宽带,全国“乡村通宽带”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

1.广东湛江宽带网络建设——“信息兴农”工程

从2000年始,湛江确立以湛江电信为“龙头”,大力发展宽带业务,不断丰富接入手段。为用户提供包括ADSL、LAN、WLAN、“ADSL+WLAN”有线和无线的宽带组合等多样化的宽带接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商务通信、IP VPN、新视通、面面通、全球眼、星空极速等新的互联网应用业务。

2008年3月,湛江市全面启动了“信息兴农”工程,利用信息技术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过程提供全面支持,使信息资源在农村得以充分开发、应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实现农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其目标是“网络到村、信息到户、应用到人”。此计划实施分三个阶段,即集中推广阶段、全面铺开阶段和优化升级阶段。具体如下:

集中推广阶段(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在各县(市、区)、镇、行政村集中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并选择示范县(市)、示范镇、示范村(社区);

全面铺开阶段(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全市全面铺开农村信息化建设;

优化升级阶段(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加强信息基础设施、服务与应用体系等的优化升级,各县(市、区)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基本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农村信息化支撑体系。

“信息兴农”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2008年3月,已在6个地级市建立了信息服务中心和培训中心,在51个山区县中建成了信息化培训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以及5600个体验服务站点,向农民提供免费的信息化体验服务。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商贸流通、远程教育、旅游开发、基层管理等多方面得到应用,促进了广大山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2008年5月份建成手机信访信息系统,以增加快捷的信访渠道,及时化解或处理农村矛盾纠纷,今后农民向政府部门反映民情,只需动动手指发条短信,就能得到信访部门通过此系统回复的处理结果。在2008年6月底,全市1501个行政村、290个市区实现宽带接入,以连接全市所有镇、街道和村、居委会的光纤网络,使得农民在家中就能上网冲浪、查阅信息。

2.杭州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四个一点”合作模式

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浙江各地积累了众多推进农村信息化的经验。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四个一点”的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在杭州农村得到推广以后,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农村信息化的“门槛”降低了,广大农民在信息化的殿堂里普遍得到了实惠。

“四个一点”的发展推广模式为:政府出一点,即由政府统一出台促进农村宽带发展的奖励政策;村里补一点,即村集体制订实施相应的补贴方案;两电贴一点,即电信运营商通过产业链协作方式联合电脑供应商以农民普遍能接受的优惠价格为其提供“宽带+电脑”的打包服务;农民掏一点,即农民再支付少量费用。“四个一点”模式在杭州农村悄然兴起后,杭州各地的信息化示范村、信息化达标村、平安乡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带动了区域经济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更好更快发展。门户网站、电子阅览室、全球眼监控、短信平台这些现代化高新企业和豪华住宅小区才拥有的高科技“装备”,如今已在杭州农村落户。远近闻名的余杭区竹乡瓶窑镇彭公村实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后,按照“四个一点”的模式,建起了瓶窑镇的首个信息化示范村。同时,建立了村务总机、农村网站,开通了全球眼监控、村级彩铃、来电显示,桐庐县横村镇华凤村、分水镇柏山村等乡村也相继被当地政府评为信息化示范村和平安乡镇。目前,桐庐分公司正在与电脑厂商合作,扩大“四个一点”合作模式,针对农村市场有效地提升宽带普及率。在萧山区临浦镇,镇政府已经将宽带普及率达到30%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通过这个模式,建立起了“全球眼”治安监控,并通过提高农村宽带普及率来实现办公自动化的有效应用,在打造平安乡镇的同时,将临浦镇打造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样板村。随着“四个一点”模式的不断推广,实践证明,以农村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3.河南宽带网络建设——“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工程

2003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开始在山东、湖南、贵州三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2005年1月进一步在全国12个省(区)扩大试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基于ADSL的“宽带+机顶盒+电视机”的IPTV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其要求将中组部农村远程教育视频节目送到每个行政村,并且具有互动能力。这实际就要求宽带到行政村、电视到行政村。

在河南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建设中,河南网通在农村建设5万个综合接入点,170万个端口。2008年河南全省完成宽带到村,信息村建设计划投资达70亿元,河南网通借此契机推动了宽带应用发展。目前正在发展“网络DVD”,这是一种以点播为主的IPTV业务。与国内其他地区IPTV试点不同,河南农村IPTV不局限于传统影视类节目,而是针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实际需求,开发了很多适用于农村特色的业务,诸如技术咨询、市场信息、医疗常识、文化娱乐等内容(如表3—1所示),对农民来说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表3—1 河南IPTV业务内容

除此之外,低廉的价格也是吸引农民的一个重要原因,网通不收取农民安装机顶盒的费用和其他初装费用,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农民只需要每月交纳10元的管理费就可以观看丰富多彩的电视内容。根据用户调查显示,这些应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素质,同时,也为中国IPTV的多元化规模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4.宁夏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宽带接入

在西部地区,宁夏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工程,并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和信息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截至2008年8月,宁夏2362个行政村,村村能上网,并达到网络、电视、电话的三网融合。宁夏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网络全覆盖。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从2007年启动实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覆盖全区的以光纤通信网络为主、辅以无线宽带WiMAX的数字化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在大部分行政村通过光纤实现通宽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在偏远的南部山区采用WiMAX技术完成通宽带161个,有线接入82个,使山区8县区实现通宽带行政村数量达到750个,占山区行政村总数的60%以上。南部山区其余40%,共计499个施工条件差、不具备通宽带的行政村,采用450D无线上网解决互联网经营,用新一代卫星电视安全接收系统解决农民看电视问题,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和文化共享工程卫星接收系统实现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方式,建成了三项功能齐备的信息服务站。

5.新疆农村宽带网络建设——“信息田园”实施方案

中国电信新疆公司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早在2005年,就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主动”的原则,积极推进“村通工程”、“千乡万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开展“一镇一店、一村一点”建设;2007年,推出“信息田园”农村信息服务品牌,因地制宜,有步骤地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

为务实推进农村信息化,中国电信新疆公司按照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将全区农村按照基础设施标准划分为信息田园示范乡、信息田园示范村、信息田园达标村、信息田园普及村四大类,并对县乡镇行政村信息化发展所需的信息化服务设施、应用核心产品进行了规划,以行政村为单元,以信息化为抓手,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

在积极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中国电信新疆公司根据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了新疆电信农村信息化——信息田园实施方案,推出了“三电合一”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以电脑(互联网)、电视(IPTV)、电话(声讯)为接入终端,为农村、农民、农企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设有农业资讯、政策法规、农业市场、科技兴农等多个栏目,具有信息查询、发布和点播等多项功能,能够实现涉农群体与平台的信息双向互动,较好解决农村、农民、农企信息获取难、应用难等问题。为支持新疆电信开展“三电合一”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新疆农村信息化进程,打造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产业化促进现代化的良好格局,自治区政府专门下发了新党农(2007)14号文,将伊宁县、沙湾县、玛纳斯县作为全区第一批“三电合一”试点县,要求试点县乡镇所在地党政领导积极支持,协调开展“三电合一”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各级农业、农村工作部门,要积极做好本地农业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发布工作,充分利用“三电合一”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区普及推广。2008年初,自治区已实现第一批39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通宽带并设立信息服务站,新开通宽带行政村426个,新开通乡镇宽带点45个,越来越多的农村信息服务站在南北疆各乡镇村悄然兴起。

6.陕西洛川宽带网络建设——“数字果业”工程

经过多年努力,陕西信息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其建设主要是以光缆为主体,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多功能通信骨干网络体系。目前,“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工程圆满完成。61%的行政村具备宽带接入能力,电话用户普及率超过67%。网民数、互联网普及率位列西部地区第二。有线电视数字化稳步推进,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中国电信延安分公司利用丰富的网络和信息资源,积极推进洛川果业信息化建设,在实现网上果品交易的基础上,把苹果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监控也搬上了互联网,给苹果戴上“身份证”,广大果农也由此尝到了甜头。洛川县位于陕西中部的渭北高原,无任何工业污染,是全世界公认的最佳苹果优生区。围绕地方政府信息兴农规划,中国电信延安分公司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为地方政府和果农提供从网络平台建设到应用开发的一揽子信息服务解决方案,并搭建起洛川苹果信息网—农村信息服务站—信息进村入户三级果业信息网络,在重点示范园区开通“全球眼”视频业务,消费者和各级管理部门可在网上实时察看苹果的生产过程。

针对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2007年,延安分公司又协助洛川县政府建立起“洛川苹果质量安全监督网”,每箱给予一组唯一的20位电子数码身份,没有经过身份验证的,不得进入市场销售。当地政府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苹果防伪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提升了果农的品牌战略意识,通过苹果质量安全监督网,政府可以有效控制销售渠道,组织农户,改变依靠客商销售主导市场的局面;生产单位和流通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掌握产品流通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终端机查询等途径查询产品信息;执法部门对产品可以随时监控,发现有问题的产品迅速溯源和召回,对假冒伪劣行为予以快速查处。

(三)国内外农村宽带网络建设的经验启示

从国内外城乡宽带发展的实际看,市场发展各有特点,不同国家、不同运营商的发展策略也各有不同,因此,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可以照搬,但其中一些成功经验及失败的教训是可供我们未来发展所借鉴的。

1.政府积极主导,企业等各方力量多面推动

在农村宽带网络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长期发展规划、引导政策和投入至关重要。日本宽带市场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政府的e-Japan和u-Japan计划。瑞典政府通过财政补助来支持农村上网发展。在新加坡,由于政府政策的引导,上网费用不断下调,宽带互联网迅速普及,中小学都利用宽带网进行远程教学。在我国农村宽带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无论在政策还是投资方面政府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在农村宽带建设中,只有政府的参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信息企业等各方的积极参与。因为政府只能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而宽带建设中还需要技术等政府无法提供的资源,只有多方力量参与才能全方位推动农村宽带网络的发展,因此,政府、运营商、设备及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上各环节缺一不可。

2.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接入模式

在宽带接入技术方面,虽然目前DSL仍是全球最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但在乡村宽带接入上,政府和运营商应因地制宜,做出适合当地实情的选择。

在日本,DSL接入技术市场发展较好,这主要与地理与区域因素有关。因为,它的岛国特性,人口密集,更适合具有高接入速率的DSL发展。而且DSL的相对价格便宜,用户更容易接受。印度政府在缺少固网资源的乡村地区采用无线方式接入网络。同样在加拿大的乡村,面对地广人稀的通信挑战,当地政府与运营商联合采取无线接入方式满足人们对于宽带的需求。美国的一些乡村也选择了无线接入的方式。而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区间的地理和区域因素比较复杂,有些农村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地理环境差,人口居住不集中。如果坚持采用有线方式接入,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有些地方可能根本无法实施。所以在宽带接入的技术方面,应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接入模式。

3.重视农村宽带建设中用户市场培育

(1)大力培养立足基层的农村信息化人才

提高农村用户的电脑知识普及程度是推动农村宽带市场发展的关键。目前,大批农民不具备操作计算机上网的能力,培养一批有一定信息网络基础知识的人才,将成为解决农民在信息网络应用中所出现一系列问题的一条捷径。

(2)开发适合农村用户使用的宽带业务

与城市用户相比,农村用户有其自身的特点,电信运营商在进行农村宽带营销时要采用差异化战略,用吸引农村用户的业务内容把潜在的用户转化为现实用户。如在现有农村信息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对农村信息资源进行大力整合,打造面向农村用户的统一门户,综合农村生活服务信息和农业发展信息。另外,适度简化上网操作,使农村用户能够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同时,定制适合农村用户使用的物美价廉的上网终端,降低农村用户购买宽带服务的门槛。

(3)创新营销模式

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资金短缺,宽带终端的购买力弱成为制约农村宽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可以借鉴韩国和我国一些地区的经验,政府出资补贴为农村购买电脑等宽带终端;或者是借鉴泰州的终端捆绑营销方案,即“买宽带送电脑”,解决农村宽带建设中的终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