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现代化不但要求实现政治民主体制,而且要求在民主与集权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以便开创一个有利于经济现代化的政治与社会大环境。在这方面,一些拉美国家往往处理不好。这也是它们政局多变、社会浮动的原因之一。

拉美国家自独立以来陆续引进欧美的政治制度,包括它们的宪法、议会、政党制度等。但这种引进充其量是形式而不是实质。当时有两种不同的立宪方式。一种主张仿效1812年西班牙《加的斯宪法》,在立宪的装饰下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另一种则主张建立西蒙·玻利瓦尔—拿破仑式的国家,设终身制总统和世袭的或终身制的参议院。这是比前者更赤裸裸的专制统治制度。这两种立法方式实际上都排斥民主。因此,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考迪罗成了1810—1870年间拉美历史的“主角”。

大约在1870年或1880年之后,一些拉美国家进入了史学家称之为“自由派专制”时期。如1876—1911年墨西哥的迪亚斯政府,1871—1885年危地马拉的巴里奥斯政府,1870—1888年委内瑞拉的布兰科政府,1887—1888年哥伦比亚的努涅斯政府,它们在经济上开始放松控制,政治上仍坚持传统的专制主义。当时流行的实证主义口号是“秩序与进步”。“进步”是指引进西方的资金和技术,兴建铁路、矿山、通信设施,推行出口型农业。“秩序”是指维持一支军队和骑警队,以镇压政治反对派(如果收买不过来的话)和民众的起义。这个时期除了阿根廷和智利等少数国家外,民主即使作为专制统治的点缀也是很有限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墨西哥的迪亚斯独裁统治。在他的第二个任期(1884—1911 年)内,墨西哥在物质文明方面云开见日,政治文化方面却万马齐喑。1884—1900年墨西哥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895年后政府财政预算年年保持平衡,到1900年全国已铺铁路线19300多千米[7]。但迪亚斯在政治上仍固守陈旧的专制主义,不允许存在独立自主的政党,报刊越来越被控制。国内无民主可言,广大民众过着悲惨的生活。改革之路走不通,结果爆发了1910年革命。

1930年之后,民众主义的专制主义取代了旧式(考迪罗式)的专制主义,民主多了一些,主要是指政党从事政治活动的自由有了起码保证。有人把这时期的民主称为“政党民主”。一方面是民众主义的独裁统治,另一方面是政党垄断民主,两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到50年代和60年代,军人不满足于扶植某种政治势力执政,这种政权不仅时间短暂,军人权力有限,而且无法推行有连续性的政策。这时候又产生了“新权威主义”理论,强调现代化更需要政治集权主义而不是民主,并且起用一批以“镇压”为特长的专家治理国家,经济上则大搞跨国化。80年代以来,“新权威主义”随着军人政权的瓦解在拉美失去了势头,政党民主又有了回潮。但除了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以外,政党民主在许多拉美国家很难有效地组成一个权威的政府和推行连续的政策。无怪乎秘鲁总统藤森在“自我政变”后对“政党垄断民主”很不满,声言自己是“真正的民主战士”,并要用“直接民主”来对抗“代议制民主”。

独立后,拉美国家陆续成立了一些政党。比起其他发展中地区,拉美的政党制既是早熟的又是畸形的。从历史上看,一些政治团体的核心是个人联系,而不是什么坚定不移的意识形态信仰,“成立派别或政党主要是为了控制政府和政府职位”[8]。为了参加竞选,它们可以与对手们结成联盟,毫不顾忌各自在宗旨上的差异。一旦获胜而上台执政,它们又往往不能求同存异而是相互拆台,内讧不已。厄瓜多尔前总统奥斯瓦尔多·乌尔塔多指出:拉美人不存在谈判文化,而是冲突文化占上风,“我们拉美人喜好争论和吵架,而不是谈判和和解。我们的人民没有受到尊重差异和别人不同想法的教育。我们很难承认……对手的观点可能包含有部分真理……一切都被看成非白即黑,因此最终会采用非友即敌的无情逻辑”。[9]

与此同时,一些政党竞选时是一副脸孔,上台执政后则又是一副脸孔。一位汽车司机针对1990年5月多米尼加共和国的总统选举,对新闻媒介说:“左派政治家当权之后就变成右派,而右派政治家当成为反对派时又变成左派。”一语中的,这是对拉美不健全的政党制度深刻而形象的评价。布莱克指出,在现代化国家,“意识形态必须保持稳定是合乎情理的,因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在众多不同的人民中间维护意见一致”[10]。但是除了像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等少数政党以外,拉美的许多政党都做不到这一点。

(原载《拉丁美洲研究》1993年第1期)


[1]参见S.S.侯赛因《拉丁美洲的经济改革与世界银行》,1991年2月英文版,第3页和附表。

[2]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四川人民出版社,第92页。

[3]世界银行拉美与加勒比地区技术部人力资源处:《拉美经委会的观点:80年代拉美的贫困程度》,1990年11月英文版,第2页。

[4]《世界银行拉美与加勒比地区技术部人力资源处第18号报告》,1991年9月英文版,表1。

[5]美洲开发银行:《发展政策》,1992年3月号英文版。

[6][美]基辛格:《自由贸易的半球》,载美国《华盛顿邮报》1992年5月17日。

[7][英]贝瑟尔·莱斯利:《剑桥拉丁美洲史》第5卷,1986年英文版,第28页。

[8][英]贝瑟尔·莱斯利:《剑桥拉丁美洲史》第3卷,第403页。

[9][厄]乌尔塔多:《拉美危机的政治因素》,载美国《新闻日报》1991年3月28日。

[10][美]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四川人民出版社中文版,第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