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阶认知
  • 舒文
  • 2546字
  • 2020-06-25 02:47:35

认知自我与保护自我

衣冠楚楚的人背后都住着一个痞子

看大卫·芬奇执导的电影《搏击俱乐部》,看之前以为是比较血腥暴力的动作电影。

但越往下看,越发现不是。电影讲述了生活苦闷的杰克为了找寻刺激,在好友泰勒的鼓动下与泰勒组成“搏击俱乐部”。在那里他们可以宣泄一切不快的情绪,借着自由搏击获得片刻快感。但杰克最后发现那个自称是自己朋友,血腥、叛逆、残酷和暴烈的行动力量的痞子英雄泰勒,竟然是他自己。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杰克是一个充满中年危机的汽车公司职员。他憎恨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一切,却无比在意自己材质独特的沙发和DKNY牌子的裤子。

泰勒的身上有主人公杰克奢望和厌恶的一切东西。这一点,不就是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的吗?你希望日子稳稳定定,但当真的没日没夜地重复一样内容的时候,你会觉得厌倦,想去找乐子,想要刺激,想要激情,甚至会想要那些一直以来被你说成“不正经”“不靠谱”的东西。越是克制和压抑的东西,越是你渴望的东西。

泰勒是幽默的、健谈的、放荡不羁的、背离社会道德准则的、不入流的,杰克却是压抑的、控制的,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自己的人生。杰克想要突破和改变,想找一些乐子,可是长久的抑制让他做不出“出格”的事情。他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在生活中不断自我毁灭,又在不断抗击,自我救赎。

一直觉得这是个两极的世界,一端力量过大,必然激发另一端能量滋长。

当看到作为普通职员的杰克时,我似乎看到了生活中的自己和许多人,明明不喜欢眼前的生活方式,不想要唯唯诺诺,却不得不继续在生活面前扮演老好人。在死水一样的生活面前,狂躁地渴望摆脱枯燥,然而做出来的却是拍摄泡好的一壶茶,以彰显自己的品位与心境,在家刷两圈朋友圈,百无聊赖地戳一戳“赞”。“不出格”的人生,本身就注定了波澜不起。

“痞子”是一种态度,无关对错。每个人内心世界必然都有,比如肆意地打嗝、放屁、吃到撑、爽到极致……每个衣冠楚楚的人背后都住着一个“痞子”,建议时不时放“他”出来晒晒太阳。毕竟,憋久了会出问题。

谈到“痞”性,我很喜欢引用“雅痞”来做解释,它形象更为正面。“雅痞”这个词音译自yuppie,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源自于young urban professional(雅皮士)。

雅痞通常是用来形容年轻、上进,接受过良好教育,居住在大城市,有体面工作且收入不菲、品位不俗、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人生赢家。

在电影《美国精神病人》里,克里斯蒂安·贝尔饰的帕特里克·贝特曼是很典型的雅痞。他二十七岁,毕业于哈佛商学院,在华尔街上某投行皮尔斯担任副总裁,可谓英俊、潇洒、多金。他西装革履,经常健身,还做面膜,甚至疯狂之前都要精心选好唱片,跟着曲子扭一段,谈笑风生更是不在话下。他有光鲜的外表、风度的谈吐、高水准的品味,但也保留一些自己的独特趣味,即便外界看来不合身份。

当你经历过很多事情、见识了无数人之后会发现,最能够让你记住的一定是一些出乎意料和异于寻常的人。他们可能身上多少保留着自己的一些“痞”性,没有那么正式,随心随性,保留一丝天真,即便让你哭笑不得,你也愿意认识和了解他们、听他们的故事。

所以,每个衣冠楚楚的人背后都住着一个痞子。请保住你的“痞”性,做个迷人的“混蛋”吧!

非正式疯狂

有一次开会,我看到茱莉亚和凯文各自端着电脑,端坐在椅子上,用矍铄的目光对着屏幕,手指尖传来一阵“哒哒哒”的声音。好认真啊,我心里暗自感叹。

会议开始了,主持人讲解着会议的大致议题、背景,介绍到场的与会人员的情况。

这时,我在角落里默默地环视了一圈,有人在专注地聆听,有人耷拉着头,有人盯着手机屏幕,有人仍然在不断地“哒哒哒”。

就在我目光肆无忌惮地游走时,突然,在这十多平米、四四方方的会议室里面,一束和我一样毫无目的、四处游走的目光对准了我。

我们四目相对,我不认识他,估计他也不认识我。

片刻迟疑,我朝他点了点头,不出所料,他也以同样的方式朝我点了点头。

那一刻我感觉我们像被逮了个正着,然后默契地打了打招呼:

“哥们儿,你神游了?”

“没错,我游了,你也游了吧!”

主持人仍然保持着原先的声调,一本正经地继续讲着。我突然觉得有点儿羞愧,就像是没认真听课的小孩子被老师发现了似的。

会议继续进行着,这时随着“哒哒”声,我将目光投向茱莉亚和凯文。跟上次不一样的是,这次我是在偷窥他们的屏幕。

我瞪大眼睛,看着上面写着:

“你看看隔壁的简,估计又在神游吧。快看都成斗鸡眼了!”

“是啊!我看见了。他好像正在看你呢。”

那一刻我特别想大笑,结果憋得面红耳赤。

憋笑之余,我也想起了前些年读的刘瑜的一篇文章《非正式疯狂》:

以前看一个电视访谈,一个女演员说她总是恐惧自己会突然失控,做出什么特别疯狂的事情来。比如有一次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坐在观众席中,她突然想大喊一声“薄荷”,这个高呼薄荷的念头如此之可怕,以至于她身上都憋出了汗。事后她说:“如果我做了,那么我就是officially mad(正式疯狂)了。”想想吧,多可怕,officially mad和unofficially mad(非正式疯狂)之间就隔着小小的一个词:薄荷。

当空间仅属于你时你才最真实

大学的选修课上,老师讲过这样一句话:

“当把一个人放到一个仅属于他的空间时,他才能够暴露出最真实的一面。”

于是,我就开始回想,假如在一个空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坐着我一个人,那么不用多想,我一定会毫无顾忌地放屁、打嗝,神态自若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倘若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突然多出一个人,你就会开始考虑举止言行是否得当了。

这让我想起在高中某个自习课的晚上,当时教室里面没有人,大家都还在外面活动。我来到教室,坐到自己的位子上,摊开历史课本,准备复习书上的知识点。

就在这时,内心的小神经不知为何突然非常想哼歌,而且还是哼唱我平时不常听的那一类歌曲——《山路十八弯》。

那种冲动就像是饿狼扑食,于是我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什么人,就高声哼唱起来。

一边唱着,一边自带伴舞地扭动。

正当我背对着门,自顾自扭动得正兴奋时,突然,听到有声音从后门传来。

“大姐!你吃多了?”

尴尬随之而来,我不得不窘迫地停下自己的动作,回归到平时的那个自己。一场释放自我的大戏,就这样走向了剧终,而我似乎还没完全尽兴……

无论是雅痞、非正式疯狂,还是单独空间里的自己,都是在教人正视自己的多面性。与此同时,生活也远不是千篇一律,按一定的模式过活。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认知自我,然后保持自我,按照自己期望的模式过生活,活出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