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阶认知
  • 舒文
  • 1953字
  • 2020-06-25 02:47:35

自我认知与自我价值整合

朋友梅今年三十出头,是个五岁孩子的妈妈。我原本以为她有房有车,有稳定的工作和家庭,应该选择相夫教子、按部就班地惬意生活,结果前不久收到她从外地发来的微信,她竟然休了一个长假,去一个封闭式培训学校学习画画。

信息里带着她一并传来的照片,有她画的画,还有一些生活照。照片中的她神采奕奕,眼神里透露着未经岁月洗刷的干净。这种干净和澄澈散发着一种力量,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伟大,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其实学画画是梅很早之前的计划,和一般人不同的是,她想要去学习这件事情,不光计划了,也切实去做了。她没有因为生活的多重属性,为自己选择各种理所当然的理由,放弃它。她认为生活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攀升的过程,所以即便她有很多角色要去扮演,有很多责任和义务要去完成,也不忘填补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想到,很多人试图改变自己,却发现改变很难。想学画画、学一门新的语言、学弹琴、写歌……口号喊得很响,但最终无法坚持。

有时难免说一套做一套,在选择做什么事情时看重的是做成这件事带来的好处,但很少考虑自己的时间、精力、能力、决心是否匹配意愿。

部门里一个刚毕业不久的新同事,因为方案的调研做得不够充分,被要求返工重做。他为此很沮丧,跑来找我诉苦。

他觉得上司的要求过于严格,甚至已经超越了他的能力范围,不是这个阶段他可以完成的任务,应该把这件事情交给更有经验的同事去完成。虽然他认同学习做好方案是他做这个行业长久的目标,但是现在将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他,他实在很难完成。

如果现在不是学习做这类方案的最好时机,那什么时候是呢?我反问他。

培养一项能力之所以强调超前,是因为希望在应用能力时可以得心应手,是当机会找到你时,能够不辱使命地高质量完成,而不是错失良机。机会的出现不会在一个准备好了的非常时刻,每当你经历瓶颈,看似顶到天花板的时候,就是你掌握这门技能的最佳时机。

方案可以规划,人的能力也可以超前培养。关于个人能力的培养,很多人会提问,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放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很难回答的。

回答想要什么很难,回答不想要什么就相对简单了。通过排除法,可以筛选出个人突出的能力项。

人需要保持一种海洋式思维方式,即知道变化是常态,变中求稳而无永恒稳定。

有本书里面提到“两眼论”这个观点,即一个人需要培养至少两门以上互补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安稳的栖息地。越适应旧世界的人就越容易被时代淘汰。

关系链中的人脉理论,尽管略显赤裸,却很真实,因此需要借助行业背景,跨行业结交人脉。弱关系产生钱,强关系产生爱。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当自己准备好了,所谓的机会和运气会不经意间来自一些并不太熟悉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偶然的必然性。圈子不必强融,当你个人完善到位,自然有和你志趣相投的人与你相遇。

圈子终归是圈子,是外在的事物,它是变化的、随机的、不可控的。很久之前看到一些人为了挤进所谓的人脉圈,曲意逢迎,丢失自我,却仍然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美国投资家查理·芒格曾经说过,想拥有一个东西的前提是你必须先配得上它。塑造自己,时刻为你想要的机会做准备。

旧瓶新装的方式也可以应用到自我投资的过程中。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成就了此时此刻的自己,包括你的认知、感受等,无论好的、坏的,都作用于此刻你的决策和判断。因此,过去的经历和能力,完全可以迁移到新的环境和事物中去,要尝试用已知能力并结合新事物为职业做“嫁衣”。以我个人经历为例,因为曾经有培训行业的从业经验,有长时间对着大班讲课的实践经历,因此在从事互联网行业之后,方案宣讲时就能够迁移之前的能力经验为己所用。

愿景要高,行动要低,将高目标与可实际操作的行动方针结合起来。

我在《一生的计划》这本书中,曾提及规划需勤奋,最好的方式就是目标拆解,将大目标分为小目标。结合时间的长短,大目标更适合放置到一个相对长的时间范围内,而小目标应该拆解到具体的每一天,甚至是以小时为维度的小片段时刻中。投资自己是一个长远的大目标,而具体如何投资自己、培养哪些能力,每天、每小时都应该做什么事情,就是精准的小目标。

时刻为自己下一次寻找突破口做准备,而不是安于现状。结合目前能力的天花板和可拓展的能力与兴趣点,尝试包装一两项核心技能和个体必备的软实力。很多时候,综合能力决定一个人的适应能力,而一两项专项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不可替代性。

关于自我管理和个人投资的原动力,不来自外在的宣传,不来自他人的推动、培训班的鼓励,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自我,内心的声音是推动个人成长和进步最持久和最强大的动力。

所以,每当自己坚持不下去时,犹豫不决、止步不前时,或者自我怀疑、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都会想起,自我投资是个人觉醒的开始,人必须紧守自我优化的底线,有一种超越苦难、战胜惰性的脾性,有一份破釜沉舟、重新再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