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一起用十年,改变亚洲教学

“学思达”一开始,我就告诉自己,用十年时光,凭一己之力,愚公移山,倾全力努力看看,能否改变台湾地区的填鸭式教学。

一转眼,迈入第五年了,我还是继续努力着,没有放弃、没有懈怠、没有气馁。

这四年多以来,我在全台各地学校四处奔波,经常累倒在高铁、飞机上,累积起来,总共面对过几万名老师、做了几百场演讲、举办了数十场工作坊,其中一场和叶丙成老师共同主持的整天工作坊甚至创下纪录,共集结了2236位老师牺牲“教师节”假日,纷纷从全台各地来参加演讲。不仅在台湾地区,我也努力将“学思达”推广到香港、澳门、北京、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地,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即使疲累,但想到会有一个又一个老师因“学思达”而重新点燃教学热忱,我每天几乎都处在亢奋状态中,恨不得东西南北到处讲,一点都不觉得累。

2016年和2017年,“学思达”更在公益平台文化基金会严长寿董事长和诚致教育基金会方新舟董事长的全力行政支持,以及方庆荣董事长(第一届)及台湾教育部门(第二届)的经费挹注下,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学思达”亚洲年会。从第一届参与的三百多人扩增到第二届的七百多人,海外“学思达”老师也从七十多位扩增到一百多位同来参加,“学思达”的共鸣者、支持者、同行者愈来愈多。

“学思达”至今已经推广四年多了,目前的发展已经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直贯通到大学、研究所,就连医科教授如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牙医系余权航教授,都尝试在课堂中实施“学思达”。“学思达”的实践同时横跨不同学科(文、理、工、艺术等),可以不断在体制内保有强大竞争力(已有实例证明可以胜过填鸭式教学的佼佼者),也可以在体制外发挥影响力;已经开始影响都会学校,同时也可以帮助偏远学校;可以帮助学校里的正常教学,也可以帮助课后的补救教学;可以影响普通型学校,也可以影响明星学校,甚至影响补习班;可以在台湾地区生根,也可以输出海外,影响更多国家和地区;可以用最朴素、简单的样貌出现,也可以结合最新科技的各种教学工具,展现出高难度与多样化的教学样貌——“学思达”可以单纯只用“学思达”教学法,就能独立举办一个又一个大型工作坊,涵盖不同科目,又能不断在台湾各地密集办起一场又一场的工作坊与培训坊。这四年下来,一共举办了几百场演讲、几十场工作坊和培训坊,甚至一路办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以及香港、澳门和大陆各地。

四年多来,我和高雄市英明中学郭进成老师组建facebook“‘学思达’教学社群”,目前已经有四万五千多位老师、家长、学生、学者进行专业教学讨论;又在诚致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之下建立“‘学思达’教学法分享平台”,打破校际藩篱,共享教师教学讲义。如今,“学思达”能力成熟的老师愈来愈多,并组成一支三十多名“学思达”核心老师团队,每天在全台各地分享“学思达”。同时,“学思达”也不断将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海外和大陆,各地也逐渐出现可以在当地推广“学思达”的推手老师们,例如:新加坡的陈君宝先生、陈丽仁副校长、胡容仪主任、邓禄星老师、吴依璇老师,马来西亚的萧翡瑥校长、蓝志东老师、王韦雯老师、林玮寰老师、许诗洁老师,以及香港郑建德校长、刘振华副校长、李振辉老师、郑淑华老师,广东东莞小牛津集团的执行长、校长和老师们,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地区,持续而稳定地推广“学思达”,影响越来越多的老师一同加入“学思达”的行列。

四年多过去了,“学思达”站稳了第一步,接下来“学思达”的五年目标是希望可以做到:


● 持续影响、培养出更多“‘学思达’老师”。

● 帮助更多老师做到“随时开放教室”。

● 深化“学思达”各种专业教学素养与能力(结合萨提亚、“学思达”讲义设计、课程设计等)。

● 培养出更多各学科“‘学思达’社群领导者”。

● 汇聚“学思达”老师的能量,同校之间出现一间又一间“‘学思达’专班”(让家长有机会选择在体制内不被“填鸭”)。

● 打造一所又一所的“‘学思达’学校”(全校随时开放,目前马来西亚德信中小学、广东小牛津教育集团辖下的两所学校正全力转型为“学思达”学校)。


最后,我想谈一谈“学思达”的精神。

“学思达”的精神,就是分享模式,优秀的老师把自己变成阶梯和舞台,帮助更多老师走上阶梯,登上舞台,发光发热,然后发光发热的老师又将自己变成舞台,帮助更多老师走上更高的阶梯和舞台,带领出、联结出更多优秀老师,这样将来的老师就能站在资深老师的基础上,一代胜过一代,持续发光发热。老师一代胜过一代,就能培养出一代胜过一代的学生。

而且“学思达”老师本身不断自学、思考和表达,因此不断精进、永保创新,又乐于分享,帮助更多老师和学生,形成一股能量越来越巨大的正向循环。

正是这样的缘故,更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一起用“学思达”来改变填鸭式教育,让亚洲教育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