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Ⅳ,100个汉字中的古代风俗史
- 许晖
- 1305字
- 2020-08-28 18:40:35
勺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礼记》)
汉字身世小档案
■“勺”最早的用途是挹取酒浆,可通表示斟酒的“酌”字。
■ 古代,十三岁的男孩子称“舞勺”之年。
■“勺”不仅是饮食用具,还是一种祭礼。
勺子是一日三餐必需的用具,今人对“勺”这个字的理解也就仅限于此了。殊不知在古代,“勺”可不仅仅指汤匙,而是有着非常深厚的内涵。
勺,甲骨文字形,这是先民们最早使用的勺子:下部是便于手持的勺柄,中间是张开的勺口,左边的一短竖表示用勺子舀起来的东西。金文字形,栩栩如生的一把勺子的样子,里面的一点同样表示舀起来的东西。金文字形,横放并且舀起食物的一把勺子。小篆字形,略有变形,但还能看出勺子的形状。
《说文解字》:“勺,挹取也。象形,中有实。”也就是说,“勺”最早的用途是挹取酒浆,因此可通表示斟酒的“酌”字;不过,金文字形中舀起的很明显是食物,因此“勺”也可用于舀食物。
不同的时代,勺子的形制也不一样。据《礼记·明堂位》载:“其勺,夏后氏以龙勺,殷以疏勺,周以蒲勺。”柄上刻有龙形的称“龙勺”,夏代所用;镂刻以画饰的称“疏勺”,殷商所用;以蒲草纹为饰的称“蒲勺”,周代所用。
最有趣的是十三岁的男孩子称“舞勺”之年。据《礼记·内则》载:“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男孩子长到十三岁的时候,要学习音乐,念诵《诗经》,还要学会“勺”这种乐舞。
那么,“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乐舞?为什么十三岁的男孩子要开始学习呢?原来,“勺”是周公所作的乐舞,用以称颂周武王的功德。但此舞为何称为“勺”,历来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汉书·礼乐志》中也只是简单地说:“周公作《勺》。勺,言能勺先祖之道也。”颜师古注解说:“勺读曰酌。酌,取也。”意思是说能够酌取先王之道。
但其实,“勺”不仅是饮食用具,还是一种祭礼,甲骨卜辞中有“勺于上甲冓雨”“勺岁”“勺羊豕”“勺用羌”等记载;词义分化后,这个义项加了个表示祭祀的“示”字旁,写作“礿(yuè)”。
古代有四时之祭,不同的季节都要祭祀祖先,《礼记·王制》中有四时之祭的祭名:“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夏、商两代春祭称“礿”,夏祭称“禘”;周代时改为春祭称“祠”,夏祭称“礿”,秋冬两季不变。所谓祠、礿、尝、烝(zhēng),都是指以正当时令出产的祭品供奉给祖先。
《礼记·中庸》中有言:“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意思是说:水是一勺一勺汇聚起来的,等到了浩瀚无边的时候,鼋(yuán)、鼍(tuó)、蛟龙、鱼鳖都在里面生长,货物、财富也就产生了。
“一勺”极言其少,因此“勺”有少之意;祭祀的供品,夏季时出产很少,因此以“礿”为名,正如张舜徽先生在《说文解字约注》一书中所说:“礿之为言约也,谓品物简约也。礿亦四时祭中之省薄者。”
综上所述,周公所作乐舞名《勺》,显然是夏祭时的乐舞。舞蹈时童子手持一个竹制的乐器“龠(yuè)”,因此属于文舞,区别于执干戚的武舞;“龠”是最简单的乐器,正如“夏礿”之简约,因此“礿”还可以写作“禴”,正是祭祀之舞手持“龠”的如实写照。
至此可以得出结论:十三岁的男孩子年龄尚小,执龠而舞《勺》;而《勺》舞的真正来源,即夏天的礿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