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阳虚是寒邪作祟,调理阳虚重在医“寒”

病从寒起,寒邪是万病之源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寒气虽为平常事,人体祸患则无穷。传统中医通常有六症(即寒、热、温、凉、虚、实)之说,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的说法,由此可见寒气对人体的伤害性。人生病,多是寒气造成的。中医认为,寒气常伤人阳气。太阳给大自然带来光明和温暖,失去了太阳,万物便不能生存。而我们体内的阳气如同太阳一样,如果人体没有了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生命也就要停止了。而寒气会阻滞阳气的运行,使人血流不畅,肌肉疼痛,关节痉挛,因为湿困脾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时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所以多表现为畏寒肢冷、腹胀、泄泻或水肿等。

一提到温度,人们就会把它和气象、气候联系在一起,而很少有人会想到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在生活中,我们的许多疾病都是寒气入侵所导致的。从一定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温度决定人体的健康。

figure_0048_0075

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驱除体内的寒湿,涵养身体内的阳气,让身体温暖起来。

如何判断身体内有没有寒湿

寒湿之气是人生病的因子。有病之人的体内,肯定有顽固的寒邪和湿邪在作祟;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寒邪与湿邪埋伏在那里伺机行事。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寒湿呢?

figure_0049_0076

总之,寒湿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寒湿之气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温床。所以,对付寒湿邪是我们养生祛病的首要任务,把体内的湿气驱逐出去,身心就会光明灿烂。

阻断寒气入侵的五条通路

寒气其实也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它们通常会先寻找人体最容易入侵的部位,找到之后就大举进攻,并且在那里安营扎寨,为非作歹。所以,我们与其等寒气入侵到人体以后,再费尽心思地驱除它,不如事先做好准备,从源头上切断寒气进入我们体内的通道。

一般来讲,头部、背部、颈前部、脐腹部及足部是人体的薄弱地带,都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

figure_0050_0077

5.足部

俗语说“寒从脚下起”。脚对头而言属阴,阳气偏少。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回流循环不畅。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很差,容易发冷。脚部一旦受凉,便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隐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乘机大量繁殖,使人发生感冒,或使气管炎、哮喘、肠病、关节炎、痛经、腰腿痛等病症发生。

因此,在冬季人们应该保持鞋袜温暖干燥,并经常洗晒。平时要多走动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临睡前用热水洗脚后以手掌按摩足心涌泉穴5分钟。在夏季,要改掉贪图一时凉快而用凉水冲脚的不良习惯。

寒从脚底起

——泡脚治百病

我们知道脚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通道之一,防止寒气入侵要从脚底做起。而泡脚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不仅防寒,还能强身健体,防治百病。中国人是非常讲究洗脚的,民间就有“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的说法。现代医学也已证实,“寒从脚下起”“小看脚一双,头上增层霜”,这说明了脚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寿命有很大关系。脚掌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紧相连,同时又密布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脏”之称。另外,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保温力不强,且与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黏膜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脚掌一旦受寒,就可出现上呼吸道局部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导致感冒等多种疾病。而热水泡脚就可使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得到调节,并有益于大脑细胞增生,增强人的记忆力,而且能使体表血管扩张,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热水泡脚也要有讲究,最佳方法是:

figure_0051_0078

实践表明,晚上临睡前泡脚的养生效果最佳,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泡脚完毕最好在半小时内上床睡觉,这样才有利于阳气的生发,也不会太多地透支健康。

所以说,很多养生的方式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很简单,也很方便,重点在于你是否有心,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养生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只有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才能看到效果。

让身体远离寒湿的养生要则

通过前面的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病从寒中来”,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完全避免身体受到寒气的侵袭,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正确的养生原则,尽量减少寒气的入侵。

1.洗头时不做按摩

figure_0052_0079

许多人到理发店洗头时都喜欢叫理发师为自己按摩一下头部,但是这种按摩会使头部皮肤松弛、毛孔开放,并加速血液循环,而此时我们的头上全是冰凉的化学洗发水,按摩的直接后果就是吸收化学洗发水的时间大大延长,张开的毛孔也使头皮吸收化学洗发水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寒气、湿气也会通过大开的毛孔和快速流动的血液循环进入头部。

2.顺天而行,不吃反季节食物

figure_0052_0080

有的人爱吃一些反季节的食物,例如在冬季的时候吃西瓜。而中医认为,温热为阳,寒凉为阴,只有将食物的温热寒凉因时因地地运用,才能让人体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阴阳平衡,不会生病。如果逆天而行,在寒冷的冬季吃性寒的西瓜,就会生病。

3.好好休息

figure_0052_0081

要排泄寒气,休息是最好的策略。休息可以省下身体的所有能量,让身体用来对付寒气。如果强迫身体把更大的能量用在其他地方,例如耗费大量体力的运动,也能使症状消失,不过这并不代表寒气已经清理完毕,而是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继续驱赶寒气。身体只有经过适当的休息,有了足够的能量之后,才会继续祛除寒气。

4.避免淋雨

figure_0052_0082

经常淋雨的人,头顶多半会生成一层厚厚软软的“脂肪”,它们就是寒气物质。等身体哪一天休息够了,血气上升,就会开始排泄这些寒气。由于长时间积累了大量的寒气,身体需要借助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水的方式将之排出,这时又会因为频繁打喷嚏、流鼻水而被医生认定为是过敏性鼻炎。所以,切忌淋雨。

5.睡觉时盖好被子

figure_0052_0083

夏天因为天热,有些人为了贪图凉快,睡觉时喜欢把肩膀露在外边。殊不知,这样做的话,寒气很容易从背部入侵。一个背部总是受凉的人,身体状态一定不是很好,所以在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被子。

6.家中常备暖饮

figure_0052_0084

除了按时休息之外,人们也可以适当服用中药,加速寒气的驱出。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服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的一些传统的配方。当确定是肺里的寒气时,可以服用姜茶;如果确定是膀胱经的寒气,则可以服用桂圆红枣茶来协助身体祛除寒气。

固本御湿邪的桂枝汤

《伤寒杂病论》里的第一个药方,叫“桂枝汤”,被称为“群方之首”。之所以有如此赞誉,原因就是桂枝汤在强固根本,抵御病邪方面有着显著的功效。

桂枝汤由五味药组成: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甘草(6克)。这也是伊尹《汤液》里的小阳旦汤,针对太阳病初起,感冒初起的方子,适用于感冒发热,“头项强痛而恶寒”,头痛、脖子僵硬、怕冷、发热、身上有一点儿微微出汗等症状。

figure_0053_0085

中医可以治急症,关键是辨证准确。如果是太阳经脉的发热,体表受寒,微微有汗就用桂枝汤,没有汗就用麻黄汤。如果是少阴的发热,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讲到感冒初起吃了药后,马上要进被窝发汗,如果汗发不出来,再喝一碗热粥,助发汗,又补脾胃,发出汗来去掉病邪,马上停药。如果出汗太过,就喝一碗凉粥,主收敛,也不伤脾胃。

张仲景指出,此药方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平素嗜酒者禁用。饮食上要注意,凡是腥的、臭的和味浓的都不要吃,因为吃这些食物会调动元气。本来病在表层,如果元气调上来,病邪就会往下走,侵入身体内部,变得更加严重。所以,感冒发热忌讳多吃,忌讳吃味浓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