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分析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围绕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研究层出不穷,尤其集中在高校扩招效应得以体现的2003—2013年。清华大学高淑娟教授从2005—2014年对清华大学学生的期望就业情况作了连续10年的问卷调查。经过与实际就业情况相比较,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本文针对这一偏差,结合调研数据,拟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问题。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上,以“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为主题进行模糊检索,搜出论文1862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33篇,足见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程度。

研究大学生就业的理论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自我效能感、压力认知交互作用理论等。在此主要结合清华10年调研数据,就期望就业与实际就业之间的偏差做出理论分析。

(一)

2014年2月,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发布了《清华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该报告显示,总体而言,清华毕业生签三方就业的单位以企业为主,达到62.7%。所有签三方就业的毕业生中,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为43.8%,高校及科研等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为24.5%,各级党政机关就业的比例为12.0%摘自《清华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http://edu.people.com.cn/n/2014/0403/c1053-24818548.html。见表2-3。

表2-3 分学科毕业生签三方就业的单位性质分布(%)

结合2005—2014年的10年调研数据来分析,数据出处:高淑娟教授主持的2005—2014年清华学生就业·生活问卷调查数据。以下凡引此数据者,皆不再另注出处。2008年金融危机前,2005—2007年平均有37%的在校大学生选择外企,29%选择国企,20%选择民企,11%选择公务员。2008—2014年平均有38%的在校大学生选择国企,36%选择外企,略低于国企,14%选择民企,12%选择公务员。见图2-19。

图2-19 你如果尚未就职,将来的就职选择

经过对比发现(见表2-4),实际就业情况和期望就业情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造成这种数据上的偏差,分析起来,大概有以下原因:

表2-4 实际就业和期望就业情况对比(%)

其一,两种统计口径有着巨大的差异性。两部分数据虽然都针对清华大学学生,但期望就业部分具有随机性,而实际就业部分有着明确的对象和准确的统计口径。

其二,两部分调研群体的重合具有或然性。如果问卷回答者与毕业者为同一人,两种行为本身存在着时间上的距离,况且作为两个群体其重合的概率也是极低的。

尽管存在着上述问题,但实际就业与期望就业之间的偏差,通过两组统计数据来加以比较,仍然有着一定的可行性。这是因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作为个体的选择,无疑带有他那个时代的客观烙印,即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的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在张扬个性的时代,人们可以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历史的发展也确实是诸多单个人的意志和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然而,正如恩格斯所云:“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2005—2007年平均值。这种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及其趋势归根到底体现了经济运动的必然性。恩格斯接着又讲道:“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做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2008—2014年平均值。由此可见,个体与整体、个体与时代有着错综复杂的相关性。

从理论上分析,在诸多就业问题的研究中,舒尔茨(Schltz)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7、贝克尔(Becher)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7等人率先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由于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受经济、政治、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确定性,客观存在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过程。

社会资本理论较早应用于劳动就业领域,学者主要集中分析社会关系网络对就业过程的影响。其中,美国学者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Schultz,T.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1-77研究社会网络关系在个人求职过程的作用时提出了“弱关系假设”;林南(Nan Lin)Becher,G.S,Human capital: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M].2nd ed.New York: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75.11在格兰诺维特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社会资源理论,认为弱关系不仅能帮助获取有效信息,更可以获取不同资源;伯特(Burt)Granovetter,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Sociology.1973(78):1360-1380重新定义社会资本为网络结构给网络中的行动者提供信息和资源控制的程度,朋友、同事以及更一般的熟人,通过他们获得使用金融和人力资本的机会,即结构洞的社会资本。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则通过将劳动力市场进行划分,Nan Lin,Social Capital: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42强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属性以及制度和社会因素对劳动报酬和就业的影像。

另外,也有不少学者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效能感、压力认知交互作用理论、情绪智力理论以及基于系统工程和胜任特征理论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去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Burt,R.Structural Hole[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9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差?什么因素影响大学生对就业的选择?本文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选择,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结合基础理论,从问卷数据出发,对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做出实证分析。

(二)

内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专业背景、学历层次、就业观念、性别、就业信息的掌握五个方面。

1.专业背景

自身专业知识背景在影响大学生就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所学专业是否为热门专业,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社会需求是否相适应。

钱明霞Dickens.W.T&Lang.K.TheReemergenceofSegmentedLaborMarketTheory[J].TheAmerican EconomicReview,1988(5):129-134等人认为,高校学科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是毕业生就业的局限因素之一。李彬李璞,杨德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2-126从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不平衡的角度来分析江苏省高校专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认为专业结构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付永昌认为,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差异、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是大学生就业的薄弱环节。

2006年,上海高校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工作调查课题组以上海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调研报告为例指出,专业知识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被调研的学生中,有63.7%的人认为所学的专业知识、所受教育程度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在被调研的用人单位中,有84.6%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时比较看重其所学专业。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管理人员中有79.3%的人认为用人单位录用大学毕业生时比较看重所学专业;有67.2%的人认为是看重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钱明霞等.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江苏为例.辽宁教育研究,2008(5)

而根据《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公布的数据,建筑专业高居榜首,成为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除了建筑专业,就业率最高的四个专业还有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和护理学。除了护理学外,其他均为工科专业。而在就业排名前50的专业中,超过70%也都是工科专业。根据就业蓝皮书显示,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本科平均就业水平。而本科类专业中,物理学、英语、动画、公共事业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以及美术等专业排名靠后,其中物理学专业的就业率只有85.3%,动画和美术专业还被定位为红牌专业。就业率排名靠后的专业基本都为基础学科和文科专业。

2.学历层次

学历层次显然也会显著影响大学生就业情况。一般认为,学历越高,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强,就业的可能性也越大。朱晓文李彬.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学历层次越高,对就业指导的需求就越低。据此认为,学历层次高的学生在就业市场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对个人就业有一定助力作用。但这也存在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随着学历的上升,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大学生过于追求一些“体面”的工作,不愿意从事琐碎的杂事,从而错失就业良机。而硕士生、博士生更是追求其自身人力资本的实现,对工作过于挑剔也是其就业困难的一部分原因。

《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数据表明,高职生初次就业率高于本科生,这体现出社会对“高级蓝领”的迫切需求。高职专业就业率最高的5个专业中3个与轨道交通有关,其中第一名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半年后就业率高达97.6%。而就业率最低的十大高职专业中,法律事务专业上榜。

3.就业观念

就业观念,包括个人价值观、对就业的期望心理、工作偏好、负面心理等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朱晓妹上海高校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工作调查课题组.专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针对上海高校、学生、用人单位的调研报告.教育发展研究,2007(4):30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傅新华朱晓文.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淮安市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1):88认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心理困惑和不良就业心理。如认知不准确、自卑心理、自负心理和焦虑心理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谢国柱、文灿朱晓妹等.大学生就业期望的影响因素研究回顾.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58认为,学生过高的期望心理、缺乏社会经验、能力不足是形成学生就业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具有一定盲目性。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对外企保持一贯的热忱,2005—2012年平均有36.38%的受访者会选择外企就业(见图2-20)。但在对外企经营模式、本土化战略以及人才招聘方针的了解方面,大多数人表示并不十分了解。其中,对外企经营模式的了解方面(见图2-21),非常和比较了解的总和仅占16%傅新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因素及干预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74-76,平均有51.3%谢国柱,文灿.大学毕业生就业障碍及清避方法.现代大学教育,2004(3)的受访者表示只是一般了解,超过了半数水平,而完全不了解的更是达到了平均32%2005—2007年平均值。的水平;对于外企本土化战略,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其对于外企经营关系很大,占到了83.25%2005—2007年平均值。(见图2-22)。但其对外企本土化战略的了解却严重不足,平均有43.67%2005—2007年平均值。的受访者表示只是一般了解,而完全不了解的更是达到了平均33.33%2005—2014年平均值,其中2010年、2011年无数据。的水平(见图2-23)。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往往具有盲目性,事实上并不是十分了解全部信息。

图2-20 将来的就职选择

图2-21 你对外资企业的经营了解吗

图2-22 外企本土化战略与其经营关系大吗

图2-23 你对外企本土化战略了解吗

4.性别

性别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不容忽视的个人因素。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女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她们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学习,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本的价值不断提升,成为女性中的优秀群体。据统计,女大学生在大学环境中的个人素质不亚于男大学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女大学生投入了与男大学生相同甚至更多的成本,却出现了因性别问题而不能获得同等就业机会,严重影响女性自身价值的实现,打击社会与家庭对女性人力资源投资的积极性,妨碍社会公平的实现。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出现。美国女大学生协会在2003年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女性在接受大学教育方面已经获得了和男性相同的地位,而且在过去的20年间,女性从事管理和专业工作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但女大学生能够进入那些待遇好、地位高的行业的几率依然很小。在日本,尽管女大学生的比率逐年增加,但各企业在招聘时对女大学生敬而远之,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每况愈下。从求职、录用人数和供需比率来看,女生是1∶0.61,而男生为1∶1.43,有差不多40%的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在韩国,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少,而且结婚后大多数被迫辞职。另外,女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秘书、服务员和一般办事员等工作,很难进入管理阶层。在金融危机下,韩国经济不景气的现象日渐明显,韩国校园出现了“结婚热潮”,用结婚来替代就业。

国内对这个问题也多有研究。根据厦门大学叶文振教授对2002年1068名本科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在同等条件下,女生一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性别因素降低了女生落实就业单位的概率,降低了签约单位拟付的工资水平。李瑾、彭建章2005—2014年平均值,其中2010年、2011年无数据。通过对华北电力大学2010届毕业生调查研究发现,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形下,女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满意程度都普遍低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投递简历的份数多于男生,获得的面试机会却少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的求职成本高于男大学生,找到第一份工作花费的时间也比男大学生长。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存在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这一现状的出现是传统性别歧视观点的延续。在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或多或少会对现在的就业单位招聘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一些能力不逊于男性的女性求职者拒之门外。传统的观念不仅客观上束缚女性发展,还会作用于女性的价值取向。目前,许多女大学生也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的性别观点,并且产生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认识,对其职业选择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2008年,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共同完成的一份“女大学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三成女生表示愿做“全职太太”,问及原因,选择最多的答案是“找工作太难”。

其二,女性相比于男性,在家庭方面客观上承担更多职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育下一代。一个人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在25~40岁,而女性在其职业生涯刚刚起步之时就面临生育、抚养下一代的“人生大事”,在一年的时间里必须要告别职场,事业发展道路不得不中断,这严重影响其升迁以及用人单位对于女性求职者的预期,导致女性就业难的问题。

其三,女性在选择就业时会更多考虑就业地区与家乡的距离、工作强度和稳定性,对于离家近、工作强度较小且稳定的工作有更大的偏好。除此之外,女性也会更多考虑配偶就业地点因素。为了维持家庭的稳定,当配偶工作地点发生变化时,大多数女性会考虑跟随丈夫。这大大限制了女性就业选择的范围,使其就业难上加难。

5.就业信息的掌握

大学生对于就业信息的掌握也会直接影响其就业目标的实现。魏有兴2005—2014年平均值,其中2010年、2011年无数据。等人认为,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处理是职业选择的基本前提,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可靠保证。根据其于2002年6月在海河大学学生中开展的一次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7.97%的非毕业生和80.55%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过程中“比较重要”或者“很重要”。有55.76%的学生还认为就业指导应该从大三开始。这充分说明学生在步入毕业阶段前(尤其在三年级时),能够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动去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以合理的规划未来职业。李瑾,彭建章.女大学生就业难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2)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2005—2012年平均有36.38%的受访者会选择外企就业。但在对外企经营模式、本土化战略以及人才招聘方针的了解方面,大多数人表示并不十分了解。而对外企的信息了解,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十分大。在媒体宣传方面(见图2-24),有76%的受访者认为其对自身了解外企具有“非常大”或“比较大”的影响;在亲友言谈方面(见图2-25),有55%的受访者认为亲友对外企的评价和态度会对自身的就业选择产生“非常大”或“比较大”的影响。同时,外企的自身宣传和经营形象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其中,有55%的受访者认为外企的自身宣传对其了解该企业以及做出就业选择具有“非常大”或“比较大”的影响(见图2-26);有72%的受访者认为外企的经营形象对其了解该企业以及做出就业选择具有“非常大”或“比较大”的影响(见图2-27)。

图2-24 媒体宣传对你了解外企的影响

图2-25 亲友言谈对你了解外企的影响

图2-26 外企自我宣传对你了解其企业的影响

图2-27 外企经营形象对你了解其企业的影响

(三)

内部因素在择业意向中起主要作用,但内部因素要通过外部因素起作用。那么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外部因素有哪些呢?

本次调查问卷显示(见图2-28),就业倾向与哪种引导形式最有关系。2005—2007年,平均35%的在校大学生选择社会引导,选择学校、家庭的分别占26%2005年至2012年平均值。和23%2005年至2012年平均值。,选择校友的占15%2005年至2012年平均值。。下面就调查结果对社会、学校、家庭、校友这四个外部因素做具体分析。

图2-28 你的就业倾向与哪种引导形式最有关系

1.社会

社会是以各种社会关系联合的人的集合,交流、整合、导向、继承、制约是社会的基本功能。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社会引导对大学生就业选择起重要指导作用。其社会引导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网络舆情。此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见图2-29),舆论导向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高达50%2005—2007年人生观与价值观之和的平均值。

图2-29 网上舆论导向对你的影响主要集中于

2011年11月,国家教育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共同发起支持女大学生创业活动,当时花木兰基金作为特邀单位,最早以实际行动响应了此次活动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084734/7233091.htm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11年11月立项开展了“中国大学生创业培训”项目,设立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运营和推广工作,并搭建大学生创业培训线上服务平台“中国大学生创业培训网”http://baike.baidu.com/search/none?word=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pn=0&rn=10&enc=utf8,随后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自主创业的宣传。我们能从图2-31看出2012年清华大学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从2011年的4.73%上升到8.35%。由此可见,社会引导对大学生就业影响之大。中国大学生创业培训网大事记(见图2-30)。

图2-31 毕业后打算

图2-30 中国大学生创业培训网大事记

然而在相对单纯的校园生活中,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缺乏经验,对自身行为缺乏理性认识与控制能力,使其容易盲目受舆论影响。由于网络的开放和虚拟的特性,政府有责任对网络舆情予以鉴别,积极应对网络舆情,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学校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它是为学子的成长和未来事业奠定良好品德及文化科学知识的第一基础阵地。根据本次调查问卷的3个题目,分析大学生对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基本内容、基本形式的态度。

①体制是基本制度的重要体现形式,它为基本制度服务。

②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

③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

结合2005—2014年10年的调查数据来看,清华大学的在校学生对目前的教育体制(见图2-32)、内容(见图2-33)、形式(见图2-34)70%以上都渴望改革。其中,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的数据对改革必要性的选择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2-32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改革必要吗

图2-33 中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内容有改革必要吗

图2-34 中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形式有改革必要吗

事实上,清华大学学生学业压力是非常大的,根据2014年幸福问卷数据显示(见图2-35),如果郁闷,选择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业占64%。学生只满足于完成必修课,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自身就业素质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就业选择。图2-36中数据显示如果教师结合网上信息授课,会使你的认知更深刻、选择有提高占70%2005—2012年选择“更深刻”、“有提高”之和的平均值。以上,也能看出学生渴望授课信息与时事相结合。

图2-35 你如果有郁闷,压力主要来自于

图2-36 如果教师结合网上信息授课,会使你的认知有何变化

以上数据来自于清华大学,也是全国高校的缩影,实际上受高校自身教学改革的约束,高校更多侧重眼前的工作与局部发展,缺乏对学生长远发展、全面发展的系统培训,对于用人单位需求了解还不够深入。当然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我们还是应该乐观看待教育改革,教育形式正向多元化发展,目前已经有许多企业家到高校任教,他们从书本中走出来,传授更多的社会经验,改变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

3.家庭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家庭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同时,家庭也是大学生求职的坚实后盾。家庭经济情况、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结果。大学生就业不再是一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的集体选择。郑茂熊通过调研数据和结果分析得出基本结论: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显著。从家庭社会资本的地位结构因素来看,来自农村、城镇和城市的被调查者的就业满意度差异较大,来自城市的被调查者对工作本身、领导风格、同事关系、晋升机会、薪酬等的满意度和总满意度的均值都高于来自乡镇和农村的被调查者。基于父母职位级别及教育程度考察满意度的差异,总体上,父母职位越高,教育程度越高,在就业满意度的各个维度上,满意度均越高郑茂熊.家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高教探索,2012(2):134

据调查的一手数据显示(见图2-37和图2-38),遇到高兴之事时,第一时间愿意告诉家长的为36%;遇到不愉快之事时,第一时间愿意告诉家长的下降至24%。这项调研结果也正好与传统文化中提倡“百行孝为先”,其表现为报喜不报忧、不想让家长担忧相吻合。那么在就业选择时,即使与自我选择发生偏差,大部分学生也会尽可能向父母的意见靠拢。这也再次证明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图2-37 遇到高兴之事,你第一时间愿意告诉谁

图2-38 遇到不愉快之事,你第一时间愿意告诉谁

4.校友

校友关系建设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有重要意义。潘懋元教授曾说过“校友是大学办学业绩的标尺,是学校最可贵的潜在资源”。经济学者吕世杰提出“校友经济”是指在校友的社会活动中以母校为核心,通过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母校与社会之间所产生的物质、文化、人才等方面的交流,给母校、校友以及社会带来客观收益的经济活动。它以母校和校友为载体,目的是通过校友与母校之间天然的纽带,长期不断循环推动相关经济活动的发展http://baike.baidu.com/view/4573439.htm

根据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对2013年毕业生求职过程和求职结果的抽样调查,求职成功的首要渠道是校园招聘会和学校就业信息网(50.4%),其后依次是社会招聘网站和招聘会(15.8%)、学校老师和校友推荐(13.3%)、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9.2%)以及工作实习(3.7%)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清华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4年2月,http://edu.people.com.cn/n/2014/0403/c1053-24818548.html。在美国有些高校,比如,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提供与校友联络的服务,学生通过职业信息网可以搜索到自己想从事的职业信息,并且和相关校友交流欧阳曙.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举措及对我国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2013(6)。建设好校友关系,并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对于大学生就业意义非凡。

总之,就业的选择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乃至干扰,但应该首先确立主体意识,对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做出科学判断。入学前做到综合自身特点,为长远发展考虑,不盲目选择热门专业和职业;入学后要不断提高学历层次,使自己在人才市场中更有竞争力;学习中要摆正心态,多交流学习,开阔眼界,把握机会。毕业时结合社会、学校科学的引导,寻找自己最满意的就业岗位。

(胡汪音 李瑶,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