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字词解释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高空。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气蒸:一作“气吞”。
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撼:摇动。一作“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欲济”句: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这里也是借指船。
“端居”句: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徒:一作“空”。
羡鱼:语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以字行。襄州襄阳(今属湖北省)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其诗清新淡雅,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
写作背景
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孟浩然、张九龄、王维为忘年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干谒的痕迹。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乎与岸边齐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我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赏析
在岳阳楼旁边的客栈里住了好几天,孟浩然觉得百无聊赖,无所依托,他手捧一杯清茶,望着窗外的潇潇秋雨,点点滴滴,缓缓急急,倾洒在辽阔无际的苍茫大地上。天灰蒙蒙的,他无奈地叹了叹气,心里急切盼望着晴朗的好天气。
终于,这一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穿过若有若无的薄雾,欣然露出笑脸,洒下道道金辉,透过茂密的枝叶,投下斑斑驳驳、错落有致的光影,孟浩然见此情景,心里一阵欢喜,秋高气爽,天朗气清,正好可以一边欣赏着洞庭湖光山色,一边搭船北上长安。随即,他收拾行囊,来到了洞庭湖边。
八月的洞庭湖,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接连下了几天大雨,所有的江河雨水都汇入洞庭湖中,湖水暴涨,湖面越来越开阔,几乎与岸边齐平,八百里洞庭更显广阔无垠。白茫茫的湖面上泛起道道金波,好像是谁故意洒下千万锭闪闪发亮的金子,任其在水中游动似的。
孟浩然站在岸边,极目眺望,看不到洞庭湖的尽头,唯见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洞庭湖水如脱缰的野马,似猛虎出山,波涛汹涌,奔泻而来,又叫嚣着滚滚奔去,发出千万惊雷般的轰鸣声。孟浩然注目凝望,湖中心好像砸开锅一样,浪花飞溅,升起白白的水雾,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
孟浩然感受着,倾听着,被大自然神奇的力量所震撼。面对浩瀚无边的洞庭湖,面对眼前气势磅礴的景象,他多想乘着一叶扁舟去迎接狂风大浪,与风浪搏斗。他的心中凝聚着一股壮志豪情,渴望跨越所有的屏障,像雄鹰展翅飞翔于天宇之间。
想要乘船,环顾洞庭湖上竟没有一只船停泊,见此情景,孟浩然不禁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身为大唐子民,应当为国家贡献绵薄之力,然而自己却无人举荐赏识,只能隐居鹿门山。他希望能学姜尚,临渊垂钓,遇上明主周文王,在这个圣明的时代建功立业,留名青史。岂料自己出仕之路艰难,一直找不到机会。前不久,他听说任人唯贤的张九龄被朝廷任命为丞相,因此,这次到长安,他打算去拜访张丞相,希望能得到赏识,实现经世报国之志。
正在凝神沉思中,忽然一只小船出现在孟浩然的视线中,越来越近,孟浩然又惊又喜,心也像这洞庭湖一般宽阔,荡起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