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融合、互动、内化:浙江省高校首批“翻转课堂”优秀案例
- 陆国栋
- 4140字
- 2024-11-02 11:03:52
“翻转课堂”在“视听语言”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俞洁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视听语言。
课程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课。
面向专业:全校影视相关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学生。
教学班规模:40~50人。
使用教材:《视听语言》(第2版),邵清风、李骏、俞洁等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已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3轮,约440学时。
课程学时:4。
依托在线教育平台:超星慕课平台的“视听语言”课程网站。
二、教学改革背景与思路
“视听语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述影视作品的语言构成及一般语法规则。课程的设计之初,就定位于课堂讲授与视听实训相结合,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有限,我们的教学体系实际上偏向于理论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因而缺少实际的视听元素训练。虽然也安排学生课外实训,但由于课程设置上没有安排足够的实训点评和讨论的时间,所以影响课程学习的实际效果。鉴于此,如何使理论与实践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本课程教改工作的核心环节。
要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就要考虑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建设一个层次明确、步骤清晰、系统化的课程方案,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专业才能。
三、“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思路
“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图通过“翻转课堂”将知识的学习前移至课外,而把知识的内化、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放在课内;同时通过“视听元素训练+摹拍+短片创作”逐步递进的手段提高学生对视听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1.课前设计
本课程组利用超星在线学习平台建设“视听语言”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在课余随时上网学习课程。我们尤其加强了资料库建设。资料库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录制并上传微课。我们在每个章节挑出几个重点、难点,分别录制了7~10分钟的微课。现已发布相关知识点的微课有15个。发布微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攻克难点,更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以及完成课前任务,教师也可以及时监测和了解学生对任务点掌握的情况,在课上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和答疑解惑。
(2)发布课前预习单、课件。每次课前教师将下次课要学习的章节内容的“主题任务单”(预习作业)发布于“视听语言”网络教学平台上。课前学习后,学生完成教师事先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及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告知教师,并通过微信群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与讨论,从而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的转换。所有的课件(15个章节)均已上传平台。
(3)学习资料发布。我们每次课前与课后结合知识点上传了大量与章节内容有关的经典影片段落和学习文档,以便让学生提前看到,课后也能自主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2.课堂活动设计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视频学习及做练习时所提出的疑惑,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供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理论及实训问题,上讲台演练或用PPT汇报,然后进行课堂讨论。
3.课后反馈评价
我们建立了“光影之眼”公众号,定期传播视听语言知识,推送学生作品。课程结束后,教师会要求学生对某一视听元素进行拉片分析,并在实践周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视听元素拍摄实训,并将优秀的拉片分析作业和小组拍摄作品在“光影之眼”公众号上推送。
(二)具体教学案例
“违反连续时空连续原则的剪辑——非连贯剪辑”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课教学内容是《视听语言》的第三章“剪辑”的第二节“剪辑的基本原则”的第二次课“时间和空间的非连贯性剪辑”。连贯性剪辑,一种创造时空连续性幻觉的剪辑手法,好莱坞经典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有时导演会采用非连贯性剪辑有意打破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封闭性,来提醒观众对时空的关注,从而突破叙事层面,彰显时间、空间自身的含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前一节“连贯性剪辑法”的学习基础上认识“非连贯性剪辑法”的方法和意义,重点介绍非连贯性剪辑打破时间连续性的几种主要方法,使学生对全章“剪辑”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2.学习目标分析
本次课基于“视听语言”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微课并完成学习任务单,课上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共同讨论,理解非连贯性剪辑的思维表达,旨在推行一种适合“视听语言”课程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连贯性剪辑法并不陌生,但对非连贯性剪辑法有意打破时空连续性的意义并不是很理解,对于不同情境中如何灵活运用非连贯性剪辑的几种主要方法实现特定的效果并不熟悉。本次学习任务难度为中等,但应用性较强,课中讨论分享的部分问题是大部分同学都曾遇见或思考的,预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比较高。
4.课前任务设计
(1)登录超星教学平台,结合教材观看教学微课视频《非连贯性剪辑(一)》。
(2)从超星教学平台下载并查看教学用PPT课件及相关视频资料。
(3)每位同学以PPT的形式拉片分析当代某一影片片段对于非连贯性剪辑法的运用。
(4)各组组长收集好组员作品,并组织分享,推选出最好的作品。同时收集组员在观看视频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思考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写在A4纸上。
5.课上任务设计
总体设计思路:什么是非连贯性剪辑法?→有哪几种主要方法?→什么时候用哪种方法?
大体流程是从案例及学生课前作业入手,通过分享作品、介绍方法来检测课前作业和回顾重要知识点,然后针对课前任务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团队(小组)讨论,并开展相关练习。
(1)团队最优作品展示(30~40分钟)。在课前微课中给学生讲解了非连贯性剪辑的几种主要方法,分享了相关的片例,也布置了相应的课前任务。课前各位组长已将本组作业汇集并带领大家一起选出了最优的作品,课前已上传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供教师审核,课上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交流。
(2)课堂讨论(30~40分钟)。分享完优秀作品之后,讨论大家在完成作品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各小组轮流提出问题,每组1次只提1个,其他组讨论思考后给出解决方法,讨论在微信群进行。由于小组数量有7~8个,不可能每组都有机会提问,拟讨论4~5个问题,其余问题由组长汇总交学委,发布到超星网络平台供课后讨论。
(3)小结及作业(3~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的学习情况并要求大家在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PPT拉片作业,同时要求登录超星课堂平台积极参与课后讨论。
6.教学评价设计
主要评价方式:一是课前的作业检查(由组长协助),二是课堂提问(检查问题收集),三是讨论中的课堂观察,四是课后的作业检查,五是网络讨论评价量规。
7.教学设计反思
选择“非连贯性剪辑”这一节做“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一是该内容具有代表性:需要理解非连贯性剪辑法超越经典叙事的意义,更需要理解如何运用恰当的技术和方法针对性地使用;二是教学内容具有非常大的可延伸性,适合讨论: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需求,剪辑方法各异,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于激发学生思考,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好的效果。团队协作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大大提高学习质量。而这些都是传统的讲授与演示所无法解决的和实现的。
在课堂汇报讨论问题这个环节,教师还需要事先跟学生进行沟通,鼓励汇报人更积极地与同学展开讨论,教师只需起到引导的作用。
四、“翻转课堂”具体实施
(一)课前设计
我们利用超星泛雅慕课平台建设了“视听语言”慕课学习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不仅可以用电脑上网学习“视听语言”慕课,还可以下载超星泛雅手机客户端,注册后通过手机也可以随时上网学习本课程的慕课和相关知识点。学生使用后反响很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课堂活动设计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视频学习及做练习时所提出的疑惑,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供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每一小组的组员控制在5人左右,同组的学生围成圆桌一起进行协作研究。根据教师提出的理论及实训问题,学生上讲台演练或用PPT汇报。学生说这样富于个性的课堂学习环境可激励他们自主学习。
我们还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讨论方式,比如邀请设计艺术学院的虞思聪老师给戏文专业的学生做了关于微电影拍摄的讲座,在实践课上请摄像老师专业指导学生如何操作摄像器材。
(三)课后反馈评价
我们建立了“光影之眼”公众号,定期传播视听语言知识,推送学生作品。课程结束后,教师会要求学生对某一视听元素进行拉片分析并及时打分反馈意见,在实践周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视听元素拍摄实训,并将优秀的拉片分析作业和小组拍摄作品在“光影之眼”公众号上推送。
(四)课程考试改革
为调动学生课程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程进行了课程考试改革。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视听思维能力,以及对所学相关知识点的应用能力。所以每次的视听实训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末考试也以影像作品的摄制代替卷面考试,综合考虑学生分组提交的实践作品来给出最终成绩。
五、取得成效分析与体会
“视听语言”作为浙江省课堂教改项目、校精品课程、浙江传媒学院的校级重点课程以及戏文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两年以来,本课程组成员一直在探索和实行“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网络平台使用情况良好,课堂反响相当不错。通过每年的考试考查,反映出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良好,成绩分布正常,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均衡,也说明这是一种适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手段,值得继续推行。在省级课改开题与中期检查时获得了校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我们在学期结束前安排了期末作品展映、评比的师生交流环节,学生公开展示自己的期末作品和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师生共同点评、讨论作品具体的优缺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之后将学生的作品、拍摄总结和教师点评都发布在“光影之眼”公众号上,使得整个过程更加充实,也激励了学生的创作热情。2016年9月,2015编剧班王佛玲导演的短片《礼拜二午睡时刻》入围乌镇戏剧节短片展映,2015戏文2班李素涵导演的纪录片《糍粑》获新浪四川举办的2016年“纯净的坚守”怡宝微视频大赛二等奖。这两部短片都是“视听语言”课程改革的教学成果。
作者简介
俞洁,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博士。主讲“视听语言”“影视作品解读”“纪录片研究”“纪录片创作”等课程。出版教材《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实训教材》《影视作品解读》。研究方向为影视理论与文化批评,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翻转课堂”示范性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