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PET(PET/CT)的发展在淋巴瘤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一)PET/CT显像在淋巴瘤疗效评估中的评判方法

PET/CT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将PET与CT融为一体,由PET提供病灶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两种图像优势互补,对疾病做出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判断。PET超越CT或MRI等常规显像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识别治疗后常见的残余病灶是可增殖的肿瘤、坏死还是纤维化。Juweid等对54例既往接受以蒽环类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了将PET纳入IWG标准中的作用。结合PET后,完全缓解(CR)患者例数增加,CRu类别被消除,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在无进展生存期(PFS)上的差异更易识别。

应用18F-FDG PET显像评估淋巴瘤疗效,通常需要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PET显像,将治疗后的扫描与治疗前的基线扫描进行比较,进而判断疗效、评估疾病是否缓解或进展。对于两次或多次PET图像对比判读,目前有肉眼法、量表评分法、SUV值对比评估等多种方法。为了表示淋巴瘤病灶摄取18F-FDG的不同等级以便更好地评估疗效,2009年在法国Deauville第1届PET淋巴瘤国际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五分量表(5PS)评分法,其适合于评价治疗中期和治疗结束后病灶的不同反应程度。5PS经过大量实践证实并被推荐作为标准的报告工具,即Deauville标准(表4-3),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DLBCL和滤泡型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中应用5PS法,不同观察者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Waldeyer环或一些结外部位较高18F-FDG摄取可能是生理性摄取;应用化疗或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激活脾脏和骨髓,其FDG摄取可能>正常纵隔和(或)肝脏。这种情况下,需仔细鉴别高代谢部位是否为生理摄取或反应性改变。如判断为生理性摄取,且初始病变部位的FDG摄取<周围正常组织,可推断为完全代谢反应(CMR)。FDG生理性高摄取还发生于脑,虽然颅内淋巴瘤通常显示更高的葡萄糖代谢,但PET检查可能会遗漏弥漫性和小体积的软脑膜疾病。因此,怀疑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时优先选用磁共振成像(MRI)。

(二)PET/CT显像疗效评估时间点的选择及意义

1.基线18F-FDG PET/CT(baseline18F-FDG PET/CT)

 准确分期是淋巴瘤患者选择适当治疗策略的基础,以避免治疗过度或不足,降低治疗相关病死率。同时,基线18F-FDG PET/CT为正确判读中期PET/CT及治疗后PET/CT结果提供了对照。对于DLBCL和HL的患者,强烈推荐在治疗前进行PET检查以更准确地评价病变范围,并最好应用PET显像进行疗效预测和评估。

2.中期F-FDG PET/CT(middle treatment F-FDG PET/CT)

1818 根据肿瘤细胞杀伤动力学,具有预后价值的中期PET/CT的最佳时间是治疗2~4周期后进行,多项研究表明,其具有独立评估预后的价值,可以减少对标危患者的过度强烈的治疗,更准确地确定高危患者,指导和调整治疗策略。然而目前还没有资料证明根据PET/CT作出的治疗调整能够提高疗效。

3.治疗后18F-FDG PET/CT(post-therapy 18F-FDG PET/CT)

 18F-FDG PET/CT对HL及NHL一线治疗完成后的肿瘤残留评估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以更准确地鉴别疾病残留与纤维化和瘢痕组织,以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毒性。一般来说,PET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期值,假阴性主要与其不能检出治疗后残存肿块内的微小肿瘤残存有关,从而导致复发。PET阳性预期值略低(70%~80%),而且HL的阳性预期值低于NHL。

在HL、DLBCL和高瘤负荷FL中,全部疗程结束后的PET显像,对于病变缓解的评估比CT更为准确。需要注意的是,经过化疗或者联合放疗后达到CMR的患者,代表淋巴瘤对化疗敏感,已有相当部分肿瘤被消灭,但并非彻底根除了所有肿瘤细胞,这种完全缓解只是一种临床意义上的初步治疗成功,实际上此时体内可能还残留几十万、上百万的肿瘤细胞,只是用普通的CT、B超,甚至PET/CT和血液学检查难以检测到而已。

(三)PET/CT显像在淋巴瘤疗效评估的局限性

PET/CT对评估淋巴瘤受累范围较其他影像学检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准确性,其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分期、疗效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不可否认,其用于淋巴瘤疗效评估存在一定局限性,如PET/CT检查费用高;对少数18F-FDG摄取不高的淋巴瘤不适宜;不同类型的淋巴瘤之间,疗效评估存在巨大差异;定性分析方法、定量中靶兴趣区的选择等均可能影响结果的判读;更为合理而准确的评估方法仍需临床前瞻性、多中心的大样本病例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