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评格林的《司汤达》[210]

格林先生的《司汤达》据说是六十年来第一部关于司汤达的英文作品。这或许表明传记作家和小说家创作时需要有不同的材料。司汤达的生平在局内人的眼中非常有意思,就像他的小说中的部分章节一样,但并不特别适合写成传记,因为他一直默默无闻,而且有好几年根本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他从来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偶像,也没有骇人听闻的丑闻,从未在阁楼里挨饿或在债务人的监狱里进行创作。在长达59年的活跃生涯里(1783年至1842年),他的经历似乎和不成功的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但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他曾近距离地观察战争。司汤达曾经在拿破仑的部队中担任后勤,而且经历了莫斯科撤退,这次经历对于普通人来说一辈子都足够了。这种事情似乎从来不会发生在一个有成功潜质的作家身上,但对于我们来说它发生在司汤达身上无疑是一种幸运。他似乎从来没有描写过莫斯科战役,但他并不觉得战争是一件无聊的事情,否则他就不会创作出描写滑铁卢战役的名篇,那应该是他最早期的写实战争文学作品。司汤达先是一名士兵,后来在领事馆服务,他似乎很勇敢能干,但和大部分思维敏锐的人一样,他觉得军事行动很乏味。在莫斯科的战火中他阅读了《保罗与维珍尼》的英文译本,在1830年的革命中他在街上听到隆隆的炮声,但没有想要加入的冲动。让他最受感动的事物似乎是风景和不断地谈恋爱,而他是一个很成功的情场高手。他还得了梅毒,这件事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思想,但正如格林教授所指出的,在易卜生[211]和布里厄大肆对其抨击之前,梅毒只是被视为一种普通的疾病。

作为一个作家,司汤达的地位很尴尬,因为每个人都读过他的两本书,而除了少数崇拜者之外,没有人会去读其它作品。格林教授对他的四本最重要的小说进行了有趣的长篇探讨,但发现很难去解释司汤达的魅力是什么。毋庸置疑,司汤达的作品很有魅力。他能营造一种精神氛围,使得他能够避免一般的感官小说的缺点。至于小说家惯犯的自我陶醉这个毛病,他能够沉溺其中而不会令人感到不快。在那两本众所周知的名著里,为什么《红与黑》能够感人至深,是因为它拥有其它小说似乎缺乏的中心主题。格林教授指出它的主题是阶级仇恨,这是正确的。于连·索雷尔是一个聪明而野心勃勃的农家孩子,在反动获得胜利而正直是愚蠢的同义词的那个时代,他以伪善的姿态进入教会,因为教会是唯一能够往上爬的职业。作为一个贵族家庭的穷巴巴的食客,他打心眼里讨厌身边那些势利而傻帽的贵族。但这本书的基调是他的仇恨与艳羡交织在一起,而现实生活正是如此。于连是典型的革命者,他们当中十有八九是口袋里揣着炸弹的夤缘者。说到底,那些被仇恨的贵族深深地吸引着他们。玛蒂尔德·德拉莫尔是最迷人的,因为她骄纵任性,“多么可怕的女人!”于连在心里说道,而她的可怕立刻使她变得更加迷人。拿《红与黑》和另一本描写势利的杰作《远大前程》进行对比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后者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一个较低的社会阶层,但主题有着相似之处。它的魅力还在于对糜烂堕落的事情的描写。《红与黑》的一个缺点是枪杀勒纳尔夫人,这使得于连被送上了断头台。格林教授认为这可以通过阶级仇恨进行解释。或许是这样,但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桩毫无意义的暴行,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于连必须死在聚光灯下。一个更符合情理的结局会让他在决斗中被玛蒂尔德的某个心怀嫉妒的亲人杀死。或许司汤达觉得这么写太流俗了。

《帕尔玛修道院》似乎并没有同样明确的主题,但是你在阅读它的时候会觉得它拥有一个主题,因为就像格林教授所说的,司汤达特别擅长于营造“基调的统一”。如果他不是拥有非常精妙的平衡感,或许他无法如此到位地描写不合情理的事情。事实上,《帕尔玛修道院》的主题是“宽容”。与现实中的人不同,里面的主要角色都有体面的思想。除了滑铁卢战役之外,整本书是一个架空的时代,让人进入了莎士比亚式的幻想世界里。必须承认,里面的角色展现的是一种奇怪的“宽容”,但这正是司汤达的才华的体现:你会觉得桑瑟维利纳公爵夫人是一个比寻常的“良家妇女”更贤良淑德的好女人,虽然她参与了几宗诸如谋杀、乱伦的罪行。她与法布里斯甚至莫斯卡一样行事下流卑鄙,但这种事情在犹太—基督教的道德体系里算不了什么。和其他一流的小说家一样,司汤达的感觉敏锐而深刻,而且非常成熟,或许正是这个不寻常的组合,构成了他的特殊风格的基础。

格林教授的书有几个部分,尤其是开头那几章不是很好读懂,但要写出这些内容一定很难。除了辛苦的研究之外,还需要将传记与批评结合在一起。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作品能做到更富于技巧和对得起良心,特别值得称赞的是格林教授避免了马洛伊斯[212]的笔触,忽略了司汤达的背景中的风云历史——法国革命、拿破仑等等。他坚持题材,当他对事实有疑惑时,他会直白地说出来。这本书的出版很有必要,而且将会是司汤达的英文传记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