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解读校长标准

2010年7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倡导教育家办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提出“提倡教育家办学”的理念,都从国家层面对校长专业发展和培训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与目标。

鉴于此,研制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基本标准应从校长面临的工作挑战和社会期望出发,明确校长工作的重要领域以及相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等内在专业结构,体现国家对中小学校长的基本要求,也是制定资格、聘任、培训、考核、晋升、薪酬等校长管理制度的主要依据,并紧紧围绕以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校长专业发展提供目标愿景、行动框架和评价标准,通过促进校长个体和群体的专业发展来实现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已达到62.3万名,如果加上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校长,其总数超过100万。虽说拥有百万名校长队伍,但领导职责界定与校长评价工作一直存在缺乏专业依据、指标体系不明确、重显绩轻潜质等诸多问题,迄今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标准。因此,《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基本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校长专业发展和校长培训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有利于营造促进优秀校长成长的体制机制环境,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教育视野和开拓创新精神、甘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奉献并具有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的教育家型校长。

本部分是对校长专业基本标准的六大核心工作领域进行解读: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并对各工作领域所要求的理念、品性、知识、能力和行为等进行阐述与说明。

[1] 徐京跃,吴晶.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N].解放日报.201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