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话实说2:川菜平反论
- 老波头
- 1403字
- 2020-08-29 03:34:18
菠饺三道汤
也算结识了不少大师傅,总结起来,叫“厨如其菜”。
太多类似的经验了,你吃完一桌菜留下的印象,和主厨性格中最鲜明的那面作比较,往往是一致的。
比如做私房菜的汪姐,下起酱油和糖来稳准狠,一派风风火火、干练爽脆的上海阿姨形象。又比如蔡澜先生推崇的阿山师傅,平日不修边幅,他炮制完红烧划水,直接端盘子入锅去抄,举手投足,完全是乡下流水席作风。
邓师傅呢?老实说,不穿制服的话,你判断不出他的职业。那副老花镜一戴,像教师多过像厨师,难怪大家皆以“邓教授”称之。
他的菜,我和沈宏非老师曾经拿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名菜集锦》的图册来对比,简直一模一样,所以用“教科书式”来形容,毫不为过。
书中记有菠饺鱼肚一菜,邓师傅轻轻松松地复现之。
所谓菠饺,是将肥瘦肉剁成蓉,放入碗内,加芝麻油、精盐和肉汤拌匀成馅,再用菠菜两斤洗净,取汁,与面粉拌匀,揉成面团,搓成条,扯成二十四个面剂,擀成饺皮,加肉馅包成半月形的水饺,放入沸水锅内煮熟。
成都著名的“钟水饺”即是这种用纯肉馅的做法,唯一不同是菠饺要搭配白色的奶汤和主料,故加入菠菜汁,绿茵茵的显得好看。
肉馅当然以手工剁出为佳。邓师傅回忆学艺时的场景,徒弟入行,不可能一下子上炉灶,必须先从打杂做起,有一项工作即是磨刀。
“磨好的刀锋要在一条线上,全部青口。”邓师傅说,“如果刀锋上看到白线,说明中间的钢板磨过头,凹了下去,一定被师父骂得狗血喷头。”
刀磨得过关,才有机会去剁肉。一大块肉剁得手酸,以为合格,结果师父又瞪眼,“我不叫停,就是没完成。”
别小看剁肉的训练,邓师傅总结,一是练技能,二是磨耐心,三是锻炼手腕,关键是下刀要平。厨师切东西不靠蛮力,全凭手腕巧劲。熟练的厨师切切剁剁一天也不累,新手上阵,犹如壮士断腕。
菠饺制成备用。另边厢,锅内下菜油和鱼肚,以浸没为度,小火烧至五成热,这时鱼肚已浸软,捞出切成七分长、五分宽的小块,待油烧至七成热,再放入浸炸五分钟,改猛火将鱼肚炸泡,其间不断翻动。
以上是鱼肚的油发法,把炸好的鱼肚捞出晾凉,浸在清水中去其油质,再洗净。邓师傅有一诀窍,是用一点面粉,把余油吸出,但是下手要轻,千万不可过分。
把鱼肚泡得发胀,捞出挤去水分。取一锅,下猪油烧至五成热,放入葱姜炒香,再加奶汤烧沸,弃去葱姜,放入鱼肚煨一煨。
鱼肚本身无味,干货反而容易变蒿,要通过煨的过程,把蒿味拔出,让鲜味进入。煨毕,把鱼肚捞出挤干,重新换奶汤和葱姜,再来两次。
最后一次的奶汤要留用,把鱼肚装盘,火腿和菜心垫底,周围镶菠饺,原汤勾二流芡,淋鸡油,浇在鱼肚上。二流者,将流不流也。
另有一味菠饺秧鸡汤,又是一种变化。秧鸡是沼泽和水田的鸟类,是川人爱吃的野味,尚不属于保护动物。这道菜则是用清汤和网油把秧鸡蒸了,保留原汤上桌的。
和菠饺鱼肚类似,用奶汤可做菠饺银肺汤。
是选白净无破损的猪肺,一边用根水管插入拼命冲,一边以牙签不断扎之,使血水尽去,不然达不到银肺的效果。葱姜、花椒滚成汤锅,下猪肺煮熟,凉后切成一寸二分长、一寸宽、半分厚的片,在蒸碗内摆成风车形,再加入葱段、姜、精盐、绍酒及半斤奶汤蒸至。
跟着制菠饺、淋汤和摆盘,手法相同。猪肺和鱼肚两种食材,一廉一贵,但只要处理得当,都能登上大雅之堂。
我请教菠饺银肺汤有什么秘诀,邓师傅挠挠头,“不像雪花鸡淖和肝膏汤那些菜式多少需要一点天赋,你老老实实把奶汤熬好,猪肺洗干净,只要认真去做,没有失败的道理。包饺子又有什么技巧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