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就是这么来的:字里字外的衣食住行
- 孟琢
- 1485字
- 2021-03-27 05:33:27
卒·裳·裘
古人穿什么样的衣服?
我们的衣服有很多种类,有衬衣、长裤、短裤、外衣、夹克等。古代的衣服也有很多种类。在这一讲,我将为你介绍中国古代很有意思的三种衣服——“卒”“裳”“裘”。
卒/ 衣服上有字的小卒 /
“卒”常指士兵,也就是军队里的小兵。在象棋中,小卒子一往无前,虽然勇猛,但战斗力可是最差的。问题在于,小“卒”和衣服有什么联系呢?
“卒”与一种特殊的衣服有关——奴隶的衣服。在古文字中,“卒”与“衣”的形体非常相似,“卒”就是在(衣)字上增加了一个标识,变成了或,这种造字方法叫作指事。
《说文解字》中说:“卒,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卒,衣有题识者。”“卒”的本义是穿着特殊衣服的奴隶。奴隶和囚犯一样,身份卑微,和老百姓的衣服相比,囚犯的衣服上会多出个“囚”字,在奴隶的衣服上,也会有奴隶身份的特殊标志。要知道,(卒)比(衣)多出的两笔,就是标明这是一件特殊的衣服,穿这件衣服的人是“卒”。这种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利用一个小标签、小标记来表达新的字义的方法,就是指事。
在古代,奴隶要服劳役,士兵要服兵役,他们都属于底层民众。士兵的衣服上也标识着“兵”“勇”等标注身份的字样。因此,“卒”也表示士兵。
除了奴隶、士兵,“卒”还有完结、终结的意思。结束一段学业时,我们会说“卒业”;“生卒”中的“卒”指人结束一生,离开人世。这个含义从何而来呢?有人认为,甲骨文的(卒)在(衣)的基础上加了个“×”,表示衣服缝制完成。因此,“卒”有完结的含义。
裳/衣和裳有什么不同?/
我们现在总说“衣裳”,在古代,“衣”和“裳”并不相同。
“裳”是一个形声字,从衣尚声。其中,“衣”是形符,说明“裳”与衣服有关,“尚”是声符,用于表示读音。许慎先生在《说文解字》中说:“上曰衣,下曰裳(cháng)。”古人把上衣叫“衣”,把下衣叫作“裳”。
裳和裙子很像,不同的是,裙子是一片布围一圈,而裳则分前后两片,一片遮挡身体的前面,一片遮挡后面,不论男女、尊卑都可以穿。到了汉代,裳的前后两片连在了一起,变成了裙。慢慢地,裙取代了裳,成为女性的主要服装。
至于裳的读音cháng ,则在时间的流逝中变换为shang 。
裘/ 皮毛做的衣服 /
“裘”这个字,经历了由象形字到形声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裘),是在(衣)的外部添加了表示兽毛的线条,形象地展示出一件毛茸茸的皮大衣,看上去就很暖和。随着字形的演变,金文(裘)在“衣”中间加入“求”字,将“裘”改造成了“从衣求声”的形声字。到隶书时,“求”字的位置被调整到“衣”字上方,变成了今天的“裘”字。《说文解字》中说:“裘,皮衣也。”寒冷的冬天需要御寒衣物,“裘”就是古代的毛皮大衣。
在古代,裘是只有贵族才能穿的奢侈品。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五花马,千金裘。”名贵的皮裘价值千金。《史记》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件珍贵的皮裘:
齐国的孟尝君曾被秦昭王软禁,眼看就有性命之忧。于是,孟尝君派人私下里找到了秦昭王的宠姬帮忙。宠姬说道:“我愿意帮你,但我要你的狐白裘作为谢礼。”这让孟尝君犯了难,要知道,这件“狐白裘”非同小可!它是一件用狐狸腋窝下的白色毛皮做成的裘皮大衣,价值千金,普天之下再难找出第二件。而这唯一的一件,他早已送给秦昭王了。
危难关头,孟尝君有一位“鸡鸣狗盗”的门客挺身而出。“主公莫忧,不是给秦王了吗?我把狐白裘再偷回来不就结了!”
于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这位门客从一个狗洞里钻进了秦昭王的宫殿,摸到库房,偷出了狐白裘。得到了千金狐白裘后,秦昭王的宠姬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一番美言,让秦昭王放了孟尝君。
为了一件裘皮大衣,宠姬竟愿为秦昭王的敌人说话,可见“裘”的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