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新疆中亚留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冲突情境

(一)基于利益的理解不同而引发的课堂冲突

新疆的中亚留学生大多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除此以外,也有少部分的学生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亚五国虽然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比如饮食、节日、风俗等。再加上俄语是他们的通用语,因此,在很多方面,中亚留学生具有相似性。但是,即使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件。毕竟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是各不相同的个体,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由于中国与中亚国家文化的不同,导致了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冲突。

案例一

汉语综合课上,老师在讲一个语法,刚讲完,班里平时学习很好的一名塔吉克斯坦学生就喊道:“懂了、懂了,老师下一个。”老师看看其他同学的表情,很显然,不明白。当老师再讲一遍时,这个学生会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他就会找其他学生说话,或者自己一直说,不给其他同学机会。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老师只能有意识地忽略他,让别的同学说。这时候,他就会不高兴,说老师不喜欢塔吉克斯坦的学生,或者这节课甚至这几天都会很沉默,不再发言;或者他会在这节课上说很多很多话,以此证明他学会了。而他的这种行为也会引起其他国家学生的不满。中亚的学生,尤其是塔吉克斯坦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会比较活跃,他们喜欢老师注意到自己。因此,塔吉克斯坦的学生总是在问老师问题,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与关注。可是,一旦老师的目光不在他的身上,或者他在上课时说不该说的话时,老师多次点他的名,请他不要再说话了,他就会很生气。并且认为老师对自己有意见,伤了他的自尊心。学生认为老师不公平,没有照顾到他的个人利益,还会认为其他同学太笨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听不懂。

而中国老师认为,课堂是全班整体的课堂,因此,应该顾及全班学生的整体利益,照顾大局。这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必然产生。

案例二

已经上课两分钟了,老师也已经站在了讲台上,可是教室里还有学生在说话,音乐的声音也在继续。老师喊了一声:“同学们,上课了,上课了。不说话了,手机里的音乐也请关掉!”课堂安静了两分钟,过一会一个电话响了,学生就径直走出了教室。老师转过身去写字时,学生们又开始聊起天来了。老师很生气,语气严厉地说:“安静!说了未经过老师的允许,不要出教室,上课的时候不要说话!”一名学生就质问道:“为什么,老师?我们交了学费,为什么我就不能在教室里说话?上课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出去?老师这是学校,不是监狱,你为什么不让我出去,我到中国是来学习的,难道我们没有自由吗?”

老师听后很生气说:“这是规矩,不行就是不行!”学生也很不高兴,整节课就趴在桌上睡觉,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以“老师,我不会”或者以“老师,我病了”为由,拒绝与老师配合。

在中国课堂上,学生是不可以接电话的,而且未经老师的允许,也是不可以离开教室的,上课说话或者睡觉也是不被允许的。中国学生的课堂十分的安静。只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学生也都在听老师讲课,即使有的学生觉得没有意思,也不会擅自离开课堂。

以上两个的案例就是由于中国老师和中亚留学生由于对利益的认识不同造成的冲突。中亚留学生认为课堂是自己的,不是老师的,也不是其他同学的;我交了钱老师就应该为我服务;课堂上我也应该表现自己;让老师看到我。既然我学会了,那么老师就应该进行后面的内容,而不是浪费我的时间。而中国老师由于受着中国文化的影响,本着“为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教学,课堂教学也应该以大局为重,大多数学生理解了,才是我讲明白了;个别同学的利益应该服从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学生交了钱,那是学费和书本费,是应该的,凭什么老师就应该为一个学生服务;老师是为整个班谋福利的,而不是为某个个人做事情的。

(二)非言语的课堂冲突

中亚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常常会有一些困惑,他们有时候不能理解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做,在他们看来,这种行为,在他们的国家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案例三

早读课上,老师在领读。抬头看见一名学生戴着帽子,低着头干自己的事情,老师边读着课文,边走到该学生的身边,用手轻轻地移了移他的帽子,提醒他不要做小动作,并且也告诉他在教室里不要戴帽子。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学生很不高兴,皱着眉头又把帽子移了回来,并且这一节课都没有听课,趴在桌上睡了一节课。下课后,老师走到该生跟前,问他怎么了?学生用俄语告诉老师,你不应该动我的帽子,没经过我的允许,请不要碰我。

在中国,老师拍拍学生的肩膀是经常的事,那是老师在鼓励学生要好好学习。并且在中国的课堂上是不能戴帽子的,因此,老师摘掉学生的帽子在中国也是常有的事情。

案例四

上课时一名学生正在玩手机,老师看见了,一个粉笔头扔过去。学生很生气地抬起头,班里的其他同学也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老师。很显然,这节课的学习氛围已经不对了。

在中国的中小学,看见学生在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时,有些老师会扔个粉笔头,以这样的方式既不打断课堂,又能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中国学生对于老师这种的举动早已司空见惯,而中亚留学生却认为这样的举动太不可思议了。

案例五

一个学期过后,开学的第一天,学生见到老师非常高兴。姑娘们就上来与老师拥抱,行贴面礼。当时站在讲台上我就傻了眼了,这是怎么回事啊?我可不喜欢与人进行这么亲密的接触!男孩子们也一直在夸“老师,你很漂亮!”“老师,你为什么这么漂亮呢!”听到这样的夸赞,我有一点点的害羞,笑着说:“谢谢!你们也很帅!不过我们现在要开始上课了。”

作为一名中国老师,身上带着中国的文化烙印;而中亚留学生作为他们国家的一分子,带着他们的文化来到中国学习。他们见到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觉得亲近的人时就会与他们行贴面礼,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喜爱。而中国人,不喜欢身体上的亲密接触,尤其是中国的女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即使是和女孩子,她们也不习惯贴脸的举动。

(三)基于课堂纪律观念不同引发的课堂冲突

纪律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好的纪律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对于纪律的理解,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长期的文化积淀,也使他们在课堂纪律的表现上有所不同。

案例六

上课已经十分钟了,班里还有几个学生没来上课。老师问班长:“他们人呢?怎么不来上课?”班长也不知道这些学生的去向。又过了五分钟,一个塔吉克斯坦、一个乌兹别克斯坦还有一个土库曼斯坦的学生来了。老师问道:“你们为什么迟到?”学生很奇怪地看着老师,指着墙上的表说:“老师,十五分钟也是迟到吗?”说完就走进教室与班里的男同学开始握手,一个一个地握手。老师刚才进行的教学内容被彻底打乱了。

案例七

在离下课大概还有十分钟的时候,一名塔吉克斯坦男孩才抱着一本书走进教室,老师叫住了他,让他站五分钟。学生问道:“老师,为什么?”“你迟到了!”老师答道。学生不能理解:“迟到了就要站吗?”不过该生的态度还是比较好的。站了两分钟之后就对老师说:“对不起,老师。下次再也不迟到了!”老师让其回座位。可是第二天,该生依然迟到了。那一个星期,该生每天都在说:“老师,对不起,以后再也不迟到了!”可是,每天都还是迟到。

案例八

上着上着课,突然一名学生站了起来,在教室里到处乱走,一会儿到韩国学生身边坐一坐,一会儿到吉尔吉斯斯坦姑娘那里聊一聊,然后又跑到哈萨克斯坦姑娘那里说两句话。老师的教学被他给扰乱了!“劳山,你要干什么?”老师生气地问道。“老师,上课太累了,我在休息。”老师顿时无语。

案例九

一位男老师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课,这时一名乌兹别克斯坦的学生站在门口:“可以吗?”老师没有停下讲课,只是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该生进了教室后就与同桌用俄语聊天,而且声音很大。老师就走到他的跟前,意思是别说了。该生停了下来。可是等老师回到讲台上,他又开始说话。老师很生气:“再说话,就出去!”学生又停了一分钟。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又开始与周边的学生聊起天来。老师走到他的跟前,发现他连书也没有,于是忍无可忍地喊道:“出去!”学生站起来就走了!后面就很少来上该老师的课,偶尔来也是在干自己的事情。

案例十

一天晚自习的时候,老师在办公室里工作晚了一点才到教室。可是等她到了教室以后,发现只有一个女孩在学习。她就问道:“其他学生呢?”“老师,你没来,他们就都走了!我们还以为可以下课了呢!”该学生答道。

在中国的课堂上,迟到现象是比较少的。即使有,也只是极少数的一两个人,而且迟到后老师罚站或者批评教育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学生一般都是低着头说:“老师,我错了。”并且下一次一定会在上课之前来到教室。中国的课堂相当的安静,除了教师需要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时候学生都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而且,中国学生比较害羞,要求回答问题时,总是等着老师叫到自己时才回答。但是,中亚留学生会不等老师说开始就抢着回答问题,而且还会因为老师没有叫到自己而跟老师生气。中国的自习课,老师即使不来,学生也会自觉上自习课,并且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不是因为老师没来就拿着书走了。中国学生如果生病了或者因为有事不能来上课,也会提前给老师打电话请假。而中亚留学生通常会因为起不了床就不来上课,如果生病了或者有事情来不了也不会给老师打电话请假,而是老师打电话问他为什么不来上课时,他才会说:“老师,我病了”或者“老师,我妈妈从哈萨克斯坦来了,我要去机场接她”。中亚留学生课堂纪律观念相当的薄弱。即使中国老师一再地强调纪律的严重性,也依然会有少数的学生不遵守。因此,中国老师和中亚留学生们常常会因为纪律的问题发生矛盾。

(四)基于教学方式不同引发的课堂冲突

不同的学校拥有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国度的教育方式也各具特色。

案例十一

一名哈萨克斯坦的姑娘说,中国的老师很辛苦,每天都会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这儿的老师就像妈妈,不但关心学生们的学习而且包括生活甚至学生的方方面面,老师都会来帮助你。他们把我们当成小孩子一样地照顾,无微不至。这样的老师很好,可是我却对于他们这样的行为有些不理解。老师就是老师,老师不是妈妈,没有必要照顾我们的方方面面。我们也不是小孩子了,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在我们国家,老师只管上课,上完课后就会离开教室,不逗留。我们那儿的老师也很凶,不会给学生留面子,而中国的老师太软弱了!

案例十二

一节口语课上,老师领着学生读生词与课文,读了很多遍。接下来的几节课,老师又通过听写来复习这些生词和课文。这时,班里许多男孩子就开始不愿意了:“老师,为什么我们没有游戏?”

以上两个案例说明中亚留学生更喜欢自己独立地去做事情,不喜欢老师过多地参与他们的生活,替他们操心那是父母做的事情,不是老师的义务与责任。而且,学生喜欢生动活泼的课堂,课堂上学生喜欢游戏,喜欢能够活跃的课堂氛围,那样才能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五)基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引发的课堂冲突

随着中亚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他们的课文中也越来越多地涉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可是当老师讲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又常常会因为和学生的观点不同而发生争论。

案例十三

有一堂课是讲丁克家庭的,学生们非常接受不了,我刚给解释完什么是丁克家庭就有很多学生非常激动地开始表达自己的看法了,说老师这样的人不好,这样的人不爱孩子,他们老了没有人来帮助他们。他们很不认同丁克家庭这种观点,有些学生还表现得非常气愤,他们认为孩子是胡达送给我们的礼物,怎么能够不要孩子呢!这也太不人道,违反了天意。

案例十四

这学期有一堂课是关于“谁当家”。讨论到这个问题时,老师说男女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学生对现在中国人的这种观点很不赞同,他们说在他们国家任何事情都是男人做主,他们认为有事情和妻子商量或听妻子的话的男人不是好男人,是怕老婆,他们还说在他们国家没有这样的男人,学生问我:“老师你是不是这样的人吗?”我回答说:“有事肯定要和妻子商量,如果妻子说的是对的应该听妻子的。”学生听到这话时,教室里嘘声一片,说“老师这样不好”,包括有好多女生也是这样认为的。

由于大多数中亚留学生都是穆斯林,因此,在许多方面他们更愿意相信他们的宗教,他们的教规教义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他们的心里,孩子就是真主安拉送给他们的礼物,是真主赐予的,是不可以不要的。而在中亚各国,女子在家庭中以及社会上的地位是相当低的。如果说女子当家,他们会认为男人很丢面子,这样的男人很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