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肝脏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一、肝脏的基本结构
关于肝脏的基本组织结构,目前存在着肝小叶和肝腺泡两种观点:
肝小叶:经典的观点认为六边形或六角棱柱形的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小叶由围绕着终末肝静脉放射状分布的肝细胞索组成,小叶的边角是含有门静脉与肝动脉分支以及小胆管的汇管区,由门静脉和肝动脉进入汇管区的血液混合后进入窦状隙,沿着肝细胞索渗透滤过,最终汇入终末肝静脉,经肝静脉出肝。肝小叶分为三个区带:小叶中心带、中间带和外周带。进入肝脏的毒物由小叶外周流向中央区,故首先接触到毒物的是外周带的肝细胞。
肝腺泡:肝腺泡则是一个功能肝单位的概念,肝腺泡的基础是来自汇管区延伸出来的门静脉和肝动脉的终末分支形成,相邻门管区三联分支终末支为中轴,两侧以中央静脉为界。肝腺泡内的血流从中轴流向外周,根据血流方向和获得营养物质的先后,将1个肝腺泡分为3个相对的循环带。在接近中轴血管的部分为Ⅰ带,此带的肝细胞能优先获得富含氧气和营养成分的新鲜血液供应,细胞代谢活跃,再生能力强。在接近中央静脉的外侧部分为Ⅲ带,Ⅰ带和Ⅲ带之间为Ⅱ带。Ⅲ带肝细胞获得的血液供应是继Ⅰ带和Ⅱ带之后,血液成分已发生改变,肝细胞对某些有害物质的毒性作用比较敏感,易发生病理损害,肝细胞的再生能力较差。
虽然存在两种观点,但以上两种肝最小基本结构单位的划分并不矛盾,两者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肝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此外,肝细胞是组成肝小叶的主要部分,这类细胞形态较大,数量多,对外来物质具有代谢能力。肝血窦是肝细胞索之间的通道,是扩大的毛细血管,其构成细胞主要包括内皮细胞、库普弗细胞、Ito细胞(也称星形细胞)等。肝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几乎无基膜分隔,从而有利于体液和物质在血液与肝细胞之间的交换。内皮细胞在清除脂蛋白和变性蛋白质方面十分重要,还能分泌细胞因子。库普弗细胞是定居在肝脏的巨噬细胞,位于肝血窦腔内,主要功能是消化和降解颗粒性物质,也是细胞因子的来源,并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Ito细胞位于内皮与肝细胞之间,在胶原合成、维生素A储存和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二、肝脏的生理功能
肝脏具有多种生理生化功能,它可以作为消化腺分泌胆汁促进肠道脂肪和脂质的消化和吸收;它具有内分泌腺的作用,能合成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以及多种载脂蛋白等,释放入血液,影响和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它是体内最大的物质代谢与生物转化器官,体内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激素等物质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由于肝富含代谢转化酶,它参与许多化学物质包括营养物质、药物与化学毒物的氧化、还原与结合反应过程;肝脏内有极其丰富的血窦,是人体内最大的贮血器官之一,血窦内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能吞噬和清除血液中的异物。胚胎期的肝脏具有造血功能,正常成人的肝脏不参与造血,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肝脏可恢复一定的造血能力。
在机体内,肝脏具有特殊的解剖位置和生理生化特性,因此最容易成为外来毒物作用的靶器官。外来毒物无论从何种途径进入机体,均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尤其从消化道吸收的毒物,在进入血液循环前,毒物首先与肝脏接触,因此与其他组织相比,肝脏通常处于具有潜在毒性物质的最高浓度中。此外,肝脏还是体内毒物生物转化的初级器官,在一定条件下,一些物质可能在生物转化中形成毒性活化物或短暂活性物质,从而对肝脏造成损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