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才能生生不息
2018年夏天,我和一些企业家去日本考察,顺便访问了一家叫前泽工业株式会社的企业。这家企业成立于1937年,专门生产给水阀门,规模不大,约有670名员工,年销售额12亿元人民币。
访问结束时,接待方与我们在企业门口的一个小花园合影留念,花园里有一尊企业创始人前泽先生的铜像。
在回程的中巴上,我们就企业在其创始人离世后该不该立铜像的问题,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
在日本,企业家的铜像比较多见,我在松下、花王等大企业都见到过其创始人的铜像,但前泽工业的规模和我们这些参访者的企业差不多,所以大家感觉“立铜像”这种事,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
最高境界的领导者,大家不知道他的存在;第二层境界的领导者,大家都很爱戴他,会赞誉他;第三层境界的领导者,大家都畏惧他;最差的领导者,大家都轻侮他。领导者失去了诚信,人们就会不再信服于他。
最好的领导者,悠悠然,不轻易发号施令。事业成功了,大家觉得没什么,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能立铜像的企业,首先要活得久,至少要比其创始人的寿命长。其次,铜像立了后,还要能保得住,至少不会在某一天被卖到废品回收站。
所谓的百年企业,也可以理解为在创始人“百年以后”依然能发展得很好的企业。立铜像的意义,在于检验企业没有了创始人之后是越来越好,还是江河日下。
创始人只有建立机制、摆脱人治,才能把企业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企业在离开创始人以后还能健康发展,否则,就算立了铜像,也不能保证这尊铜像最终不会躺在废品回收站里。
所谓的无为而治,就是企业能摆脱对企业家的依赖,具备自我发展、自我修正的机制。这让我想到老子在《道德经》第17章中,对领导力有四个层次的定义:
最高境界的领导者,大家都只知道他的存在;
第二层境界的领导者,大家都很爱戴他,会赞誉他;
第三层境界的领导者,大家都畏惧他;
最差的领导者,大家都轻侮他。
华为的营业额超过1000亿美元后,国内很多企业家都去学习华为的管理模式,但是,大家真正要学习的,应是任正非在20多年前就想明白的一些事情。
1998年,华为创立10年,营业额刚过10亿美元,任正非就认识到要慢慢淡化企业家对企业的直接控制,让企业家的更替和生命终结,与企业的命运相分离。他说:“长江就是最好的无为而治,不管你管不管它,都不废江河万古流。”
2003年,任正非在华为内部的管理培训班上,再次阐述了他对领导力的认识,他说:“企业家在这个企业没有太大作用的时候,就是这个企业最有生命的时候。所以,企业家还具有很高威望,大家都很崇敬他的时候,就是企业最没有希望、最危险的时候。”
这认识真深刻!任正非只追求“下知有之”的最高境界,“亲而誉之”都被认为是最没有希望、最危险的信号。
很多企业家在企业的存在感都超强,他们整天忙着谈项目、跑资金、见领导,每天发号施令,日理万机,企业根本离不开他们。你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忙,他们通常会告诉你“手下没有人才”。
越是没有人才,他们对人越苛刻,见谁都觉得不满意。时间长了,大家就都怕他们,甚至还会在背后抱怨他们,不知不觉中,他们便会跌落到领导力的最低境界。
“下知有之”并不是鼓励大家当甩手掌柜,啥都不管。相反,要达到这个境界,企业家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建立不依赖任何个人、不依赖外部资源却能源源不断产生发展动力的系统,这个系统建成了,企业才能生生不息,企业家才能安心地把铜像立在那儿。
《道德经》第18章
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