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旁考生上正榜
- 芳林③:根在芳林——我的家国情
- 薛日旺 薛汉权 薛有勤主编 薛汉权口述 薛日旺整理
- 1628字
- 2021-09-26 09:31:56
学生入学考试,总在课堂里。偏有人蹲在教室外考试。
1940年3月,私立临江中学(初中)在芳林马子庙创建,十多年后才有围墙。芳林街、三家寨都有不少同学成为第一届学生。马子庙面朝芳林河(马蜂河、沙田河),左侧和后背是营城土堤,堤底有草坪,杂树丛生,右侧是临江河畔,多竹木。
我在三家寨养牛,因为好奇,有时就牵着水牛,坐横水渡船(船和水流基本垂直)横跨临江,来到中学的草坪放牛,看同龄人读书、唱歌、跑步、打球。老师见我从不吵闹,不拿学校或学生物品,就默许我在教室外听课。偶然捡得同学扔掉的一份习题,我就如获至宝,又能供我学一两天了。我好学不倦,向我从不认识的老师、同学请教,他们都乐意指点我。
当年秋季招第二届,很多外地学生也参与报考,我问过报名处,同等学力可以报考,但我照相没钱,报名费也拿不出,只能错失机会。
考试那天,我牵牛又去了马子庙。当年考初中只有两科,上午考算术。正是抗日艰难时期,学校没用蜡纸刻印试题,而把全份试题预抄在木制黑板上。我站在近河边一个试场的窗口,往黑板望,读完了全部试题,离开时无心地自言自语了一句:“这些题我都做得出。”意思只是自怨自家穷,错失了机会。声音不大,竟给一个监考老师听到。当时教导主任是李镇,他查试场恰巧走到这里,也听到了。李主任惊奇这个见过多次了的养牛仔,“你没读书,这么口出狂言,难道我校的入学试题出得太浅?”监考老师凑过来说:“这个看牛娃就是经常在课堂外旁听那一个,穷苦而可爱。”李主任对我早有印象,他抽出中山装口袋上插着的钢笔,从大口袋里掏出大笔记本,扯下三四页的纸,又从讲台上取来一块上学期用的木制点名牌,叫我对着黑板,蹲在教室门口做题。我十分高兴,有缘用上当时堪称时髦的钢笔,然后不慌不忙,一题一题解答。我和有钱的学生一同圆着“考秀才”之梦。
我交了卷,那个试场尚未有考生交卷,有的正在咬笔头,眨着眼望我这个“场外考生”。李主任叫监考的一个数学老师认真看我的卷。老师看后说:“值得一百分。我没发现错漏。”李主任说:“这才怪!”
我站在教室外,心怦怦跳,十分恐慌,面对着老师和李主任,我像做了错事的小孩,等待大人的惩罚。李主任没有责诫我,反而安慰我:“你的数学考得不错。下午准时来考语文,记住。”
牵牛回姑母家,吃过饭,我又早早牵牛到了马子庙,我早就选好了草地,在教室对面,有系牛的老树。考试钟声一响,我系好牛,快快去到教室。仍在那个旁考的位置,放着那支钢笔,那块板。学校已为我准备了一张纸质稍好的八开湘纸。
语文只考作文:《我的愿望》。
我这个穷孩子能有什么愿望?
我写了(大意):
每个人都有他的愿望。有人想当官,有人想发财。有人想横霸四方,有人想出头见天。世界上最苦痛的人,是有愿望而永远不能实现的人。
我父死母寡家贫,替人养牛挣饭吃。眼看同龄人都进了学校,我却被拒于门外。我长年累月蹲牛栏。
我有志气。听人说,读书能长知识,使人想得长,想得远,想得高,能使人创造事业。但是我家实在太贫穷。我读书的愿望会落空的。我只能做一个牛背上的学生。
一篇短短的作文,居然感动了李主任,感动了临中创办时期的老师们。
第二天早上,李主任竟一个人跑到三家寨找到了我。我正在挑牛屎:一对“短耳”的粪箕担子,装着半笼箕牛屎压在我矮小瘦弱身躯的肩上,喘着气一歪一斜地趔趔趄趄地迈着脚步。他找到我的姑母,问清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姑母的左邻右舍,都说我很自爱,怪使人同情。他还找了芳林乡名绅黄瑾光(临江校董),证实三家寨有一个穷苦而不能读书的养牛仔,正在替他姑母看牛。李主任还将情况向常务校董黄研真做了汇报,学校的老师都知道了情况。
当年录取新生,是在学校大门口放大榜。三天后,榜贴出来了。正取生150人,备取生20人。第一名是黄爱媛,女的,第二名是我,一个场外考生。
这竟成为当时的社会新闻。临江中学有胆识,李镇有魄力,由李主任倡议,黄瑾光先生担保,由我叔父借给我200市斤谷子,缴交入学的学杂费,母亲和姑母凑了几块钱给我买开学的用品。
我跳出牛栏门,读临中初第五班。
再见,牛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