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跳班生考第一
- 芳林③:根在芳林——我的家国情
- 薛日旺 薛汉权 薛有勤主编 薛汉权口述 薛日旺整理
- 1501字
- 2021-09-26 09:31:56
千金难买少年穷。读书像万里长征,有人一步步前进,也有人走中带跳,闯过了关。
我朴实、勤奋。父母遗传给我的优秀品质是一不懒,二不假,勤与诚,成为我少年时期最宝贵、终身受用的财富。
我把求生的做工的劲用在学习上,学习对我是多么轻松(也许别人感到厌倦)。贫穷,使我没有对吃喝玩乐的追求,使我被人看不起,但少了你来我往的社交活动,我反而有充分的时间学习。
我借用黄瑾光小孩等人读过的课本。星期日,我戽鱼虾、卖田螺,换钱买练习本;我回家外膳,走路时背英语单词和读古诗词;我穿老祖宗遗留下的老人衣裤,改短就可;早点,有时是家里带来的隔夜冷饭,有时是红薯干,有时是饿着肚子熬到中午放学……
我从不迟到早退,在公共场所从不喧哗吵闹;打架闹事与我无缘。学生值日或劳动课,我尽力而为;我身体因营养不良而矮小瘦弱,对球类力不从心,但跑跑跳跳并不差过别人;我常在图书阅览室里面看书,我如饥似渴地求知识。
第一学期结束,我就以全校学科成绩最优、操行、体育成绩及格,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奖学金,第一名的奖学金可抵交下学期开学时要交的全部费用。此后的个个学期,我都以勤奋和遵守校规,拿下了头名奖学金,保证我得以完成学业。
我不能对不起生我育我的母亲,她为我受了太多的苦。我要帮助母亲看田水、拔杂草……为了赶上课时间,我有时筋疲力竭。一些懒惰的同学要我替他们完成作业,考试时要我做“枪手”。我不敢做,也不愿做。
我是靠奖学金维持学业的,我势在必得,一旦失去,我就不能继续读书,我必须保住我的第一名。
一部分同学向班导师(班主任)发难,说我自私,只顾自己,不帮助人。他们找不出我别的毛病,就企图在操行上搞垮我。他们捏造说:我各科都有两本练习,一本故意写错,让同学抄了上交;一本正确,我交老师。他们又无中生有,说:考试时,上半节课我将试卷全部写错,待同学照抄错的答案后,下半节课,我才猛改过来,“独捞”了唯一的最优。
这些一想就能判定是谎言的话,神奇荒唐到令人拍案惊奇。我这样难找来的钱,容许我同时买两套练习本吗?我有做两套练习的时间吗?考试时间紧而短,为了保证拿下最优答案,容许我分心造假吗?
人言可畏!他们包围班主任,他们公然在教室、宿舍叫我selfish,叫我“老舍”(竟然污损到名作家),认为我从此日夜惶恐不安,成绩就会垮下去。但事实始终是事实,事实不以若干人的谎言而转移,在部分同学日夜嘲讽的环境里,我受得了、抵得住,因为我从没做亏心事,没有害人,我坦荡。纵使我学习上没有尽力帮助人,也是出于我当时(贫困,欠缺社交活动,拼命顾着读好自己份下的书)的无奈,我实在没有错。也因此,任人怎样打击,我依然旗帜不倒。
历届的班导师为我担了心。他们无法劝止一些同学无事生事,人云亦云,但他们对班中同学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了如指掌,特别令我刻骨铭心、永世不忘的是导师谢焕新(后来知道他是中共地下党员),为人正直,主持公道,他深知奖学金是我的救命钱。他义不容辞,为我写下了如实的操行评语,并在每个学期结束前有各班导师参加的学校评奖会议上,将我的实际情况与一些同学对我的议论全面汇报,并坦诚地申述其个人的看法与评定结论,使我的操行成绩终于合乎乙等以上的获奖规定而未被谗言毁于一旦。如果没有历届导师的公道、诚实和爱心,没有李镇校长(1941年春起任校长)的谨慎认真和负责任,也许我的学业在初中时早就夭折了。
我读完初中第五学期,1943年1月,临中有了自己初中的毕业班1—3班,学校顺理成章办高中,我以同等学力报考,竟以第一名考取。先我读早半年的三个班的同学给我让路,外地来报考的数百毕业生,也被我比下去了。
我又一次成了社会新闻。毕业生考不过肄业生,有钱娃比不上养牛郎。
两年半的苦读,胜读三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