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助学派通论

唐代中叶,学术界兴起了一个新《春秋》学派。这个学派以啖助、赵匡为先驱,陆淳(质)集其大成,对当时学术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宋人陈振孙说:“汉儒以来,言《春秋》者惟宗三传,三传之外,能卓然有见于千载之后者,自啖氏始,不可没也。”(《直斋书录解题》卷2)清末学者皮锡瑞也说:“《春秋》杂采三传,自啖助始。”又说:“今世所传合三传为一书者,自唐陆淳《春秋纂例》始。”(《经学通论》之四《春秋》)“淳本啖助、赵匡之说,杂采三传,以意去取,合为一书,变专门为通学,是《春秋》经学一大变。宋儒治《春秋》学者,皆此一派。”(《经学通论》之四《春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序认为,清代以前两千年经学凡六变,其中唐代的“孔颖达、贾公彦、啖助、陆淳”为上承章句之学,下启宋明理学的第二变。这些评价表明了啖、赵、陆等人在经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啖助著有《春秋集传集注》及《春秋统例》,赵匡著有《春秋阐微纂类义统》,均已佚。陆淳的著作今存三种:《春秋集传纂例》十卷,《春秋集传辨疑》十卷,《春秋集传微旨》三卷。这三种书是陆淳在啖赵二人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实际上集中了啖、赵、陆三人的《春秋》学思想。他在《春秋集传辨疑》凡例中说:

《集传》取舍三传之义,可入条例者于《春秋集传纂例》诸篇言之备矣。其有随文解释,非例可举者,恐有疑难,故纂啖、赵之说,著《辨疑》。

这就说明了《春秋集传纂例》《疑辨》二书综合了啖、赵二人的研究成果,集其大成。二书中多处明标“陆淳曰”,提出自己观点。至于《春秋集传微旨》,则先列“三传”异同,参以啖、赵之说,而断其是非。在该书自序中,陆淳说“其有事或反经而志协乎道,迹虽近义而意实蕴奸,或本正而末邪,或始非而终是,介乎疑似之间者,并委曲发明,故曰《春秋集传微旨》”。可知该书大体上为陆淳自撰,代表了他本人的观点。但每条必称“淳闻于师曰”,以示不忘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