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桥中国宋代史·上卷:907-1279年
- (美)史乐民 (英)崔瑞德
- 4387字
- 2024-11-05 01:12:44
十国时代的结束
有两个因素造成十国的崩溃,成为十国时代结束的标志。一个因素是在1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许多幸存的南方王朝日趋不稳,这种不稳定大多是由统治者昏庸和财政困难造成的。第二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北方统治者处于稳定状态。这种稳定主要得益于郭威在951年建立后周,以及郭威的继承人后周世宗柴荣的励精图治,其后赵匡胤发动政变建立宋朝。尽管最终是由宋朝完成统一,但是最初是由柴荣奠定了统一江南的基础。
在1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一系列的政治动荡使得南方诸国秩序紊乱。新生的两个稳定的国家后蜀和南唐出现在中部平原之外,而同时,最不稳定的位于福建的闽国被消灭掉了。在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后唐的建立,动荡的北方地区趋于稳定。在这之间的几十年,南方诸国中江淮的南唐、四川的后蜀以及长江下游的吴越,有望能够成就霸业。
947年楚国统治者马希范的去世引发了南方的动乱,加速了南方诸国的崩溃。楚国的马希范去世引发了一系列事件,与之相对应的便是闽国在10世纪40年代灭亡。马希范去世,将领拥护马希广继立,北方的后汉便册封马希广为楚王,然而马希广、马希萼的弟弟马希崇反对马希广的继位,挑拨马希萼谋反。马希萼认为后汉偏袒马希广而转向南唐称臣,不待册封便自称楚王,南唐李璟接受了马希萼。
950年,马希萼会同蛮族军队进攻马希广,并向南唐请求发兵攻潭州。马希广派军讨伐马希萼失败。马希萼于是与蛮族军队围困潭州,守将许可琼投降,占领潭州捉拿马希广并将其赐死。据司马光记载:“自武穆王以来所营宫室,皆为灰烬。”[209] 马希萼登位后,政事混乱,又对士卒赏罚不公、军心思变,甚至向南唐派出的使节,也向南唐统治者李璟控诉马希萼,说“湖南民疲主骄,可取也”[210]。李璟听闻此言后便准备攻打马希萼。
951年夏秋,新的内乱又爆发了,马希萼的弟弟马希崇起兵叛乱。马氏兄弟都向南唐求援,然而李璟命令军队趁机占领潭州。马氏家族被囚禁于南唐的江陵(今南京),除了楚国南部的六个县被南汉占据外,其余土地都被南唐占据,此后的和平仅仅是一段插曲而已,人们庆幸于摆脱马希萼的残暴统治的同时,南唐对湖南的统治也日益败坏,据史料记载“唐悉收湖南金帛、珍玩、仓粟乃至舟舰、亭馆、花果之美者,皆徙于金陵,遣都官郎中杨继勋等收湖南租赋以赡戍兵。继勋等务为苛刻,湖南人失望”[211]。很快,人们便揭竿而起,反抗南唐的残暴统治。
值得注意的是,南唐灭楚引发了其他一系列事件,湖南的动荡也导致其他地区的动荡。952年,后周在北方地区的统治日益稳固,导致后周与南唐的对立局势日趋紧张。这种紧张由于李璟支持反周武装而加剧。在一次交战中,南唐军队超过一千人伤亡。[212] 这次后周与南唐的交战使得湖南地方豪杰崛起,驱逐南唐军队,其中许多非汉族人,到952年年末,南唐势力撤出湖南,湖南人重新占领此地,但是到956年,周行逢的军队又入侵此地。
951年当南唐军队控制楚国之际,南唐看上去似乎日益强大,并有可能继续征服其他地区。尽管之前南唐试图对福建的统治曾失败,但是现在已经据有北到淮河南至岭南山区,东起福建西至洞庭湖和湖南的三十多个州县。11世纪的一位文人认为南唐“其地东暨衢、婺,南及五岭,西至湖湘,北据长淮,凡三十余州,广袤数千里,尽为其所有,近代僭窃之地,最为强盛”。
然而,南唐的盛极而衰很大原因归于李璟的失败。尽管他处心积虑地去实现他的帝国野心,但他的犹豫不决却一直困扰着他。10世纪40年代是实现他的雄心的最好时机,那时北方陷入动荡不安,他的谋士劝其出兵。然而他却迟疑不决,害怕做出如此大举动。当其出兵福建时,却证明这是一次不明智的选择。由于他遭到吴越的反击,损失两万精兵,出兵福建使得李璟势力削弱,许多人认为其应该北还。不久之后,后汉灭亡,郭威填补了权力的真空建立后周,李璟发兵进入湖南。尽管湖南有着极为有利的战略价值,但是比起北方来,就像进军福建一样,李璟进军湖南是一场军事灾难。952年年末,李璟遭受一连串的失败之后便决定结束这一军事冒险。[213]
但是李璟的弱点不仅仅是因为南唐本身的问题,早在五十年前徐氏家族和李氏家族在江淮地区的争霸就造成了今天的弱势。军队由于多年缺乏实战而变得软弱和懒惰,统治者驾驭军队的能力也日益衰退。这些缺点直接导致了10世纪40年代至10世纪50年代的失败。更重要的是,上层官僚机构继续由20年代至30年代追随徐知诰的来自北方的移民来把持,他们牢牢控制着权力,排斥日益壮大的本地精英。952年,李璟无奈地试图通过科举考试来扭转这一局面,第一次科举仅有3 个进士,这种制度随后便中断。[214] 尽管后来又有所恢复,但是二十几年许多读书人并没有参加南唐的科举考试,他们选择在北方建功立业,进入后周和宋朝的朝廷。知识精英的选择表明本地精英和围绕统治者周围的官僚的对立疏远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正当南唐需要本地精英支持的时候,那些地方精英却选择了更强有力的北方国家。
南唐与北方王朝之间第一次严重的冲突始于后周世宗期间,后周攻打淮南,这一地区原属于南唐和吴的一部分。后周突袭成功,到958年李璟被迫割让长江以北所有州县,并且奉后周皇帝位为正朔。937年,李璟还放弃南唐皇帝称号,改称南唐国主。[215] 这种让步严重打击了南唐的声势。割让的淮南州县是盐业专卖的核心区域,原来是南唐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地。后周的征服夺取了南唐朝廷的主要财政来源,充实了后周的国库,实力开始向北方倾斜。
据史料记载,周世宗曾计划在巩固胜利的基础上将科举推行至南唐。然而,在959年,未及将其计划付诸实施,39岁的周世宗暴病身亡。北方遂处于短暂的动荡状态,在一年之内,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960—976年在位)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963年,宋太祖继续周世宗的统一大业。也许他会像周世宗那样直接发动对南唐腹地的入侵,湖南地区由于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而使人无法忽视。(见地图9和地图11)
尽管湖南经历了五年的动荡不安,但是到956年周行逢又在此地重建秩序。周行逢统治下的湖南税负减轻,重现繁荣的景象。周行逢足智多谋,然而性情猜忍,其统治湖南打上深刻的个人烙印。[216] 他于962 年去世,其子周保权年仅十岁,继承了其父亲的事业和追随他的将领,然而却无法继承其父亲的权威,不久之后叛乱爆发。周保权便遵照其父遗嘱求助于宋太祖。
对于急于扩张的宋朝,利用湖南的动荡将其控制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此地占据富饶的洞庭湖,其财富可以用来支撑军队开支,以便进一步攻打强大的四川和江南。宋太祖毫不犹豫,抓住有利时机一举攻下湖南和荆南。宋太祖赵匡胤首先派兵攻打张文表,经过荆南之时趁机控制荆南都城江陵,高继冲只得纳地投降,荆南灭亡,高继冲举族归朝,其家族因此得以存续。到963年夏,湖南的所有百姓和领土都归附新的宋王朝。自唐朝灭亡之后,这是第一次出现北方王朝占领江南地区。
中国南部中心地带的崩溃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在四川。934年后蜀统治者孟知祥在称帝几个月之后去世,传位于其子孟昶(934—965年在位)。孟昶统治初期维持了较长的繁荣稳定局面,而且收复了前蜀失去的北部四个州县即秦州、成州、阶州和凤州。[217] 但是随着位于长江中游的南唐扩张领土,孟昶拓展新领土的举动却拖垮了后蜀的力量。孟昶逐渐不理朝政,在951 年将朝政交给儿时的伙伴。司马光认为“蜀政由是浸衰”[218]。955年,周世宗攻打后蜀,秦州、成州、阶州、凤州复入于周。[219] 这几个州县的防守成本已经不是后蜀财政所能承受的了。四川地区的财政危机导致后蜀到处收缴铁制农具,将其熔化重新铸币。而且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孟昶加强征收赋税,甚至增加新的税种。[220]
此时周世宗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攻打南唐,后蜀便因此暂时免于被后周袭击。但是周世宗很快就去世了,当宋太祖占据了长江中游的大片土地时,孟昶越来越感到恐惧,并派密使出使北汉寻求帮助。他的密使在途经宋朝首都开封时被发现,为宋太祖出兵讨伐后蜀提供理由。从964年开始,宋朝以惊人的速度袭击后蜀。几个月内后蜀的防御被瓦解,孟昶被迫求和,献出土地。[221] 尽管之后的二十多年四川地区还有零星的动荡,但是孟昶的投降意味着宋朝已经控制了江南西部和岭南北部的所有领土。
在宋太祖重新讨伐南方的前五年,对南汉的第一次试图征服失败,因此下一个目标便是南汉。尽管刘性情残酷、志得意满以及凶暴奢侈,甚至怀疑其继任者,但是南汉在前两任统治者(刘隐、刘)的统治期间经历了长期的稳定。942年刘去世之后,南汉国力日渐衰微。仅仅依靠南海贸易所得的财富苟延残喘。南汉最后一位统治者刘鋹于958年在其残暴的父亲死后登上王位。刘鋹在位期间,荒淫无度、统治昏庸,甚至将朝政交给女巫,[222] 南汉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在残酷和无能的宦官指挥下加上南汉的武器老化,军事力量日益颓败。
968年,宋太祖首次将目光转向南汉,尽管宋朝对北汉的讨伐没有成功。据说当宋朝军队夺回郴州之后,南汉与湖南之间的前线的一位宦官官员被逮捕至太祖面前,太祖问这位俘虏有关南汉朝廷的情况,宦官答道:“豪奢残暴已有数代。”宋太祖于是说:“我必须解救苍生于水火之中。”湖南南部的韶州刺史向朝廷汇报刘鋹治下的人民大量逃亡,请求发兵讨伐。尽管当时宋朝因着手备战而没有立即进攻南唐,但是宋太祖下诏让南唐国主李煜(961—975年在位)写信劝告南汉国主刘鋹对北宋称臣纳贡,刘鋹拒绝了劝告。最终在970年年末,早已整装待发的宋朝军队开始进军南汉,战争持续数月之久,宋军一开始便占据有利形势,节节进逼。971年春末,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至此,还有南唐和吴越两个国家以及福建南部的一些地方豪强没有被宋朝征服。尽管他们对宋称臣纳贡,但是他们依然是独立的国家,这是宋太祖所无法容忍的。做藩属国的宗主国与帝国的君主还是有所不同的。宋太祖认为南唐是反抗宋朝的基石,因此将目光转向了南唐。李煜统治下的南唐是一个对宋朝忠诚的藩属国,定期派遣使节前往开封以巩固藩属国地位。但是宋太祖在成功征服南汉之后,开始刻意贬低李煜的地位。971年年末,李煜上表请求去掉南唐国号,印文改为江南国,自称江南国主。这样就使得李煜与唐朝失去关系。第二年,宋太祖决定对出使开封朝贡的李煜的弟弟施加更大的压力。李煜贬损仪制,使得官僚机构不合国家的仪制。然而,所有的措施都无效,宋太祖早已决心使李煜投降或是采用武力征服南唐。973年至974年间,李煜不断在抵抗和投降之间徘徊。李煜很清楚抵抗宋太祖意味着什么结果,但是他继续避免摊牌。975年,太祖耐心耗尽,发兵攻打南唐。
在宋朝军队从北方渡过长江进入江南之时,吴越的军队也从东部入侵南唐。尽管南唐的国力在二十年前失去淮南之后大为减弱,但是国家依然比较富强,征服也相应的比较缓慢和困难。975年年末,李煜最终选择了投降。
其他苟延残喘的统治者,如吴越的钱俶和闽南的陈洪进,对未来也不抱有什么幻想了,在976年宋太祖去世时,两国皆向宋朝投降。由于宋朝朝廷上下忙于宋太祖的丧礼,因此直到978年才接受他们两人的投降。宋太祖认为南唐是其统一天下的最后一个障碍,在此得到证实。随着宋朝将残存势力一一剿灭,十国的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