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脑出血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20%~30%。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高血压伴发脑内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引起动脉破裂出血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一、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发布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①急性起病,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血压增高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部分病例有眩晕或抽搐发作。饮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是常见的发病诱因。②常见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包括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多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③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CT扫描可见病灶中心呈高密度改变,病灶周边常有低密度水肿带。头颅MRI/MRA有助于脑出血的病因学诊断和观察血肿的演变过程。

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本章第一节。

3.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本章第一节。

二、辅助检查

1.CT检查

CT是临床疑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发病后CT即可显示新鲜血肿,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可显示血肿部位、大小、形态、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及占位效应、脑组织移位和梗阻性脑积水等,有助于确诊及指导治疗。

2.MRI检查

急性期对幕上及小脑出血的价值不如CT,对脑干出血优于CT,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脑出血时,MRI仍可明确分辨,故可区别陈旧性脑出血和脑梗死;可显示血管畸形的流空现象。

3.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80%混有血性,50%外观呈血性。

三、辨证治疗

参照本章第一节。

四、西医治疗

1.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废程度和降低复发率。

2.控制脑水肿。

3.控制高血压。

4.外科手术治疗。

五、针灸治疗

1.头针治疗

开颅患者,头针不可在病灶侧取穴。偏瘫者根据病变部位选对侧运动区相应部位,下肢瘫配足运感区,失语者配言语区,感觉障碍者配对侧感觉区相应部位。操作:本法适应于中风后各期,快速捻针,200r/min,留针30min,其间捻针3次,2min/次,同时配合肢体活动。

2.项针治疗

取风池、翳明、供血区。操作:与头针相结合,有标本兼治之功效,适用于各期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日。本法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是治疗脑部疾病的基础疗法。

六、临证参考

脑出血已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且近年来在中青年中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手术治疗术后护理不当极易导致患者细菌感染,在患者免疫力较差时会加快病情的恶化。而西药中的激素易引发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而言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治疗脑出血在临床观察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除了可以提高疗效,还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且早期中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中医治疗因人制宜,副作用较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恢复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针灸是中国古代急救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操作简单,用物少、便于携带,安全无毒副反应。对脑出血患者来说,针刺治疗特别对于早期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后期运用针灸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