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二:音节顺序影响记忆保持
当我们要记忆一组内容时,音节出现的前后顺序也会影响我们记忆的持久度。
比如,老师一定告诉过大家,我们背诵的古诗都是有韵律的,这样念古诗的时候,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感觉。正是因为诗歌本身有韵律,所以背起来就会觉得朗朗上口,比一般的内容容易记诵。
这就是语句的韵律、含义被打乱顺序之后,对记忆带来的负担。
所以,想加快我们记忆内容的速度,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一定顺序来安排内容,这样记起来会快很多。
【方法细分析】
打乱音节顺序会影响记忆,是因为很多连续的词汇和句子之间具有逻辑上或空间上的规律。当我们打乱顺序时,这种规律也被打乱了,我们的意识就会变得混乱,难以记忆这些庞大的信息。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有很强的联想能力。我们在记忆一些内容时,不是孤立地认识某个词,而是从一个场景中认识某个词,进而联想到许多相关的词。
比如,当我们记忆“跑”这个动作时,不会单独记住它,一定是先认识了“胳膊”“腿”“道路”“方向”,知道这些词都指的是什么之后,才知道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某个动作是“跑”。如果让一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理解“跑”这个词,他肯定不知道是什么。
所以,我们的大脑有非常强的联想能力。看到“早餐”,你就会想到“包子”“油条”“豆浆”,看到“天”,你就会想到“云”“雨”“鸟”……如果这些有关联的词能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记起来就会很容易。相反,如果被打乱了顺序,记起来就麻烦一些。
还是以《悯农二首(其二)》为例,如果我们把这首诗里的几个意象提取出来,按照词语之间的关联进行排序,你能快速把它们记住吗?比如——
在诗给我们描述的场景下,我们很容易就能记住这7个有关联的词。当你想到“太阳”时,就会联想到“中午”,想到“中午”就会想到“农民”和“流汗”,从“农民”又能联想到“禾苗”,从“禾苗”联想到“土壤”……
你会发现,相邻的两个词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当我们想到前一个词,脑海中就会随之浮现出后面的词。那你再想一想,如果“太阳”和“土壤”这两个词单独出现,你还能很快从“太阳”联想到“土壤”吗?这两个词在顺序上隔了几个位置,关联性也差了很多,我们很难想到“太阳”和“土壤”之间有什么联系,背诵起来就不容易了。
所以,我换一个顺序,你记忆起来就会困难很多,比如——
这种排列方式,就会阻碍我们记忆。因此,要快速记忆,一定要注意内容顺序的逻辑性。
【案例巧解析】
如果要记住下面这些信息,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要想把这些信息都记住,我们可以给这五个短句创造一个关系,那就是按照描述事情的顺序将它们排列、简化,最终总结为“谁”+“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的顺序。
这样一来,句子可以整合成:
通过调整信息的内容,让它更有逻辑性,我们可以更快地记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