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生长曲线,了解孩子的最终身高

3岁之前,每3个月或每半年体检都会要求测量身高和体重,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孩子每隔半年会进行一次常规体检,身高测量是最为基础的一项体检项目。每一次测量的身高数据,在孩子的生长曲线图表(横轴为年龄,纵轴为身高)中作为一个坐标点,将孩子不同时期的数据相连,可以连成一条曲线,即生长曲线。

读懂生长曲线,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生长曲线能看出孩子的生长走势,帮助医生、家长评估孩子的生长情况。家长想要有效地监测孩子的生长情况,可以每3个月定期测量身高(不必过于频繁),不仅能够监测孩子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曲线偏离风险,也能够完整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右页的图通过采集全国具有代表性地域的大量儿童的身高及体重样本,得出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生长趋势及水平,帮助家长判断孩子在全国同性别、同年龄段儿童中处于何种水平提供参考。

中国2~18岁男童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

注:根据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指定。

(参考文献:中华儿科杂志,2009年7期)

中国2~18岁女童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

注:根据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指定。

(参考文献:中华儿科杂志,2009年7期)

通过生长曲线判断孩子身高是否正常

生长曲线是一个很直观的监测孩子生长发育的工具,家长可以通过生长曲线粗略地判断孩子的身高水平。如上页表格所示,在生长曲线中,中间的曲线作为平均值(五十百分位线),代表孩子的身高体重处于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最低的一条曲线,属第三百分位线,意味着这个水平的孩子身高体重数据在同年龄段的孩子中,从高到矮排名位于靠后的3%。这类孩子的家长需要提高重视,如果低于第三百分位线,孩子属于矮小范畴,需要及时就医。

提醒家长

每个孩子的身高都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沿着同一条曲线的趋势发展,上下略微浮动都是正常的。当浮动变化较大时(超过两条百分位线),可能存在环境外因影响或疾病的发生,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生长发育相关门诊检查,查找问题,及时干预。除此之外,建议家长每半年至一年定期带儿童到专业的生长发育专科进行检查,专业的医生会给予科学正确的养育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发现孩子的生长问题,及时纠正并改善。

生长速度是长高的硬指标

有的家长给孩子测身高的时候,发现孩子一个月没长0.5厘米,就很焦虑,其实这也是没有必要的,量身高主要是监测孩子的生长速度,可以适当延长监测时间,通过3个月或者6个月的时间段来监测孩子的整体生长水平,衡量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孩子的身高并非匀速增长

一般来说,孩子从出生到3周岁,平均能长40~45厘米。0~6个月,基本上每个月长2.5厘米;7~12个月,每个月长1.25厘米。孩子的生长不是匀速的,有的时候长得快,有的时候长得慢;这个月长得快一些,下个月可能慢一些,这都是非常正常的。

总体上来说,孩子出生后,第一年大概长25厘米左右,第二年为10厘米左右,第三年为7~8厘米。如果一个初生婴儿身长为50厘米,那么第一年大概会长到75厘米,这是第一个生长高峰。第二年大概是85厘米,第三年是92~93厘米。

孩子2岁以后到青春期前每年增长速度较稳定,为5~7厘米,有一个简单的平均身高估算公式:2~12岁身高(厘米)=年龄(岁)×7+77。

青春期是身高增长的第二个高峰。进入青春期,孩子身高增长开始加速,女孩以乳房发育(9~11岁)、男孩以睾丸增大(11~13岁)为标志,持续1~3年不等,随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一般男孩增加7~12厘米/年(平均10厘米/年)、女孩6~11厘米/年(平均9厘米/年)。整个青春期,男孩身高增长28~30厘米、女孩20~25厘米。

对于孩子的生长速度,家长需要提前进行关注,提高警惕。如果算出来的生长速度达不到这个值,即使孩子目前的身高在正常范围内,整体生长速度也是偏低的。这时,家长要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的生长速度偏低,防患于未然。

不同年龄段孩子身高标准(厘米)和增长速度(厘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