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望与回望: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口述历史
- 朱启臻主编
- 2161字
- 2024-04-09 15:52:21
3.农大社会学专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2000年以后,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我们始终认为,“三农”问题绝不仅仅是农业的问题,更是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体制问题就涉及社会学问题,如城乡二元结构。这个二元结构的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实现农村的现代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没有社会学的理论做指导,农村的发展,甚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将遇到很大的阻力。只有从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多学科角度进行立体研究,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发展才能走上健康的、正确的道路。特别是农村社会学,它对指导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农村的发展,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正是坚持着这样的理念,才使我们冲破重重阻碍,建立并发展社会学系。
中国农业大学的社会学,与综合性大学如北大、清华相比,有共同的地方,如研究问题、理论及研究方法等。但作为农业院校社会学系,应有自身的特色。我们应立足于农村研究,面向整个社会。据中国官方统计,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百分之五十几,但实际上没那么多,其中可能包括了进城的农民,但他们的户口还都在农村,他们的家还在农村。如果抛开这个因素,农民仍然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如果不瞄准农民这个最大的社会群体,那么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单看城市的发展,如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等,甚至可以超过发达国家;但农村有些地方仍然很落后。有些外国人说我们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当然这说法不对,但现在的城乡差距确实很大。我们要充分认识农民在我们国家扮演的角色,他们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从革命,从建设,从改革还是从市场经济发展看,农民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从历史上看,中国革命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胜利的,解放战争是农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抬担架、送军粮、搞后勤的都是农民。从建设来看,农民是工业化建设的支撑力量。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实现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实际上多数是农民拿的钱。新中国成立初期,税收只占国家财政收入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主要靠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小米现在是12元一斤,但计划经济时代实行国家统购统销,一斤小米的价格只有几毛钱。最便宜的时候,老玉米是7分钱一斤,那是国家定的价,只能卖7分钱。人民公社时候打下的粮食,不能运到市场上去卖,只能交给国家。农民一滴汗掉到地上摔成八瓣儿,一斤老玉米没有一根螺丝钉值钱。国家通过统购统销,压低农产品的价格,城市才能实现低工资、高就业;通过剪刀差,给工业化提供积累。农业税也为工业化提供了积累。农业是弱势产业,世界上很多国家,不但不收农业税,而且给农业一定的补贴。当然,非发达国家都是这样,因为工业化初期国家没有钱,只有靠提高工业品的价格,降低农产品的价格,通过用剪刀差,让农民给国家提供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但这条道路延续的时间太长了。农民也是改革的推动力量。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然后发展到城市,推动城市改革。农民是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最早走向市场的是农民。乡镇企业没有花国家一分钱,都是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建起来的。无论它的原料还是产品,都是靠市场调节的。过去的国有企业,原料国家供应,产品国家统一销售。所以说,市场经济最早是农民带动起来的。现在的乡镇企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一半,可能还要多。现在的国家财政60%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绝大多数也是农民办起来的。农民是社会稳定的保障。粮食跟别的产品不一样,它是一种战略品。一旦没有了粮食,那要天下大乱。粮食的生产者恰恰是广大的农民。我们要充分认识并肯定农民在整个国家发展当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为中国的工业化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改革开放,国家富裕了,我们的政策应该向农村倾斜,真正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让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2000年,“三农”问题的提出引起了社会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不管是农业院校,还是清华、北大、中国社科院,都开始研究“三农”问题。我认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农业,研究农民,研究农村,是义不容辞的。这是第一个特点,立足于农村。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专业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重视理论,但更强调实践。现在我们的理论课讲得很好,如孙庆忠老师讲的人类学理论,熊春文和梁永佳两位老师讲的社会学理论。不是说农业大学就不需要重视理论,应该说很重视理论,而且我们老师的社会学功底是很深的。但是理论一定要联系实践,农村社会调查也好,家庭社会学也好,老师在讲课当中举例子也好,涉及的农村问题比较多;我们的科研项目绝大多数是涉及“三农”问题的。1996年,我获得一项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主题是当代农民的社会心理,写了《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心理研究》一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们的实习生基本上是去农村的;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绝大多数涉及农村发展一系列热点问题,或者说是重点问题。我曾看过一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在我看来,他所研究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本科生的,甚至硕士研究生的水平。他以内蒙古一个旗为出发点,研究旱作农业文化遗产及其记忆,写得非常好。第三个特点,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对农村很有感情。因为来自农村,深感农村的辛苦,深感社会对农民的不公。这些都是我们的特点,也是优势。我们的社会学专业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