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普罗旺斯

经第戎下车后,欧仁立刻带着手底下的士兵远离城市,经由乡间小道和农庄,沿着罗纳河一路往下。

沿途,欧仁还令西蒙去购置一些马匹、粮食和日用品,做好长期宿营的准备。

期间,来自巴黎的消息不断传出,连只有二十几个农舍的村庄,都知道了巴黎临时政府成立的消息。

由于临时政府的产生没有经过选举,不具备合法性,于是聪明的法夫尔立刻想出了一个主意。

法夫尔对外宣布,由于法国正处于和普鲁士的战争状态,不适合进行全国范围内的选举,并将巴黎的临时政府定名为“国防政府”,邀请特罗胥将军担任“国防政府”的首脑。

在“国防政府”的带动下,巴黎到处都在进行防御性工程的建设。巴黎城外文森森林和布洛涅森林的树木被砍伐下来,锯成横木,削尖成木枪,制作成防止骑兵冲锋的“拒马”。杜伊勒里宫中间的广场被用来存放军需品,附近已经被改造成弹药厂和铸炮厂,连夜赶工的炮弹被一一送往这里。

约瑟夫·维诺伊指挥的第十三军,在前往色当的路上,听闻投降的消息后,立刻返回巴黎,带领着这支3万人的队伍加入了巴黎城防体系。原有的国民卫队正在不断扩充,每日的补助从1.25法郎被“国防政府”提升到1.5法郎,几乎大半个巴黎的成年男性都报名参加了这支卫队,人数一度从投降前的9万人扩充到35万人。

巴黎,已经俨然进入一副战备状态,为了给公众树立信心,“国防政府”还策划了一场大阅兵。

在远离巴黎的地方,欧仁已经路过位于罗纳河中游的里昂和位于罗纳河中下游的瓦朗斯,在下游多支河流的汇集处,他并没有继续前行,因为再往前走就是罗纳河入海口的阿尔勒,然后很快就能到地中海沿岸。

欧仁选择停下步伐,掉转方向沿着其中一条支流——迪朗斯河,一路向上,这里是通往阿尔卑斯山区的方向。

......

1870年,9月9日,普罗旺斯地区,下阿尔卑斯省,吕贝龙山区。

在河岸边的小路上,欧仁骑着马,旁边一同跟随的是西蒙,身后是疲惫不堪的士兵,大棚马车里放着沿路从农户那收来的各类食物。所幸一路走来都沿着河谷,到处都有农庄和集镇可以交易,也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很快,欧仁便来到了此行的终点——罗涅村。

罗涅村位于迪朗斯河的左岸一处较大的平地上,紧挨着阿尔卑斯山的支脉——吕贝龙山脉,说是村,更不如说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集镇,集镇内有成熟的交易市场,邮局,马车站。

以欧仁手上目前的这些条件,罗涅村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局选择,但欧仁所看重的,并不是它的规模正好适合自己,而是它对于周围地区的辐射。

在普罗旺斯地区的北部,这里有着连绵的山峦,人们利用山谷之间的盆地和平缓的山坡,打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作为阿尔卑斯山脉的延伸,融化的积雪滋润着牧草,在半山坡上,大批畜牧村庄由此诞生,融化的积雪形成河流,从阿尔卑斯山脉上汇流而下,在凸岸堆积出来的平地,农民们利用这些平地进行耕种,构成了一个个星罗棋布的村舍。

而罗涅村,就是那个最早的村舍,从16世纪开始,这个村舍规模不断扩大,多余出来的人口外迁,形成以罗涅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状。

罗涅村再往北不远,有着一座以手工业制造著称的城市——加普;向南,沿着迪朗斯河,到了和罗纳河交汇的地方,是阿维尼翁;继续往下,从地中海沿岸找到了出海口,这里被罗纳河冲击出来的广阔平原,交通便利,人口充足,向东孕育了马赛、土伦和尼斯等重要工商业城市,向西孕育了尼姆、蒙特里埃等港口和内河航运城市。

罗涅村再往东走,已经接近阿尔卑斯山脉的主脉,陡峭的山峰是法国和瑞士、意大利的天然界线,基本上杜绝腹背受敌的可能。

(从北向南流的是罗纳河,从东向西汇入的是迪朗斯河,红色部分是欧仁要去的地方,红色中间的橙色框内地名是第涅,下阿尔卑斯省的省府。)

......

“殿下,听说您打算在这里常住下来,我们这里地方小,可禁不起您的折腾啊。”

夜晚,山风呼呼的吹,在一栋四层的砖瓦房屋内,欧仁坐在一张披着山羊绒的扶手椅上。这是村里最高的建筑,得益于工业生产力的发展,这里已经能装上廉价的玻璃。壁炉里烧着火,不断冒出火星,欧仁这几天早上赶路,晚上露宿,舟车劳顿,感受着传来的温暖,心里很不是滋味。

欧仁的对面站着一个男人,正在苦口婆心地劝着。他是罗涅村的村长,但本身没有什么权力,只是一位被村民推选出来的话事人。

早上,突如其来的一支军队打破村庄的宁静,这支军队的人数几乎相当于他们村庄所有人口的四分之一,村民们不免心生恐惧。

“我需要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能让我重振旗鼓的地方。”

“可是,我们这个地方的基础就那样,您的士兵一到,我们还要腾出多余的农舍安置他们。”

“放心,我是不会亏待他们的,明天一早你把村民们都聚集过来,我有话对他们说。”

村长还想说些什么,坐在一旁的木凳上西蒙,狠狠地喊道:“能为殿下的事业献出一份力,是你们的福气,你们应该感到光荣。”

村庄识趣地闭上嘴巴,巴黎爆发革命他是知道的,但是现在出现在他眼前的是活生生的皇太子,阶层的不可逾越他心里还是清楚的。

欧仁打发村长回去休息,他知道村长在担心什么,这里的人们很纯粹,耕种着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土地,如果人多了,多余的人以村庄为中心向往外迁移,寻找空地进行耕种。

这时候的法国,土地主要掌握在三种人手中,贵族、工商业主和农民,比例差不多是1:1:1,但这里属于农民的1,很大程度上还是西南部农民贡献的。

如果是在法国西北部,情况就没有那么好了,土地都被贵族和工商业主买去,只能说山里的地不值钱,没有人跑过来购置。

但是,山里也有山里的问题,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口的增长已经超过可耕种土地的承受范围,多余的人口无法再从祖辈手中继承土地,无法再外迁获得可耕种土地,就算继承过来也只有一小片土地。

自耕农们耕种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雇农为有富裕土地的农民雇佣。在农闲时期,他们会去附近的市镇从事手工业生产,以此来补贴家用。因此,法国工业城市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应该感激这些从农村流出的多余人口所带来的劳动力红利。

罗涅村同样也面临这个问题,对于这一部分多余人口,欧仁打算发发善心帮他们完成一下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