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预防三种人才风险

组织用人的需求非常多样,人才工作也很复杂,但是从逆向的角度来看,这些工作无外乎是为了预防三种人才风险:无人可用、用人失察和结构失调。

1.“无人可用”的风险

所有的事业,都需要有人来付诸行动。一个组织无论是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还是整合供应链、拓展新客户,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其功能就无法正常运行,就好像人体缺失健康的器官就无法维持生命一样。

抗战八年中,抗大先后办了八期,总校和分校共培养出二十多万名干部,大多在各条战线上成为骨干力量,对争取抗战胜利,对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

人才管理的终极追求,就是要保障组织有合适的人可用。如果要为这个目标增添一些传奇色彩,那就是让组织“随时随地”都有人可用。由于人才始终具有稀缺性,因此这显然是一种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就作者对上百家企业的观察,没有一家企业敢说自己拥有充足的人才。立足长远考虑,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组织总是寄希望于从外部获取大量优秀的人才,要么由于业务的独特性根本找不到人,要么就要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因此,从内部发现并培养人才,是预防组织“无人可用”风险的最佳策略。

2.“用人失察”的风险

“无人可用”很常见,“用人失察”也同样普遍。古今中外由于用人不当而产生严重后果的情况比比皆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丢失街亭的马谡、陷害忠良的秦桧。诚然,他们的错误固然有自身能力不足和性格缺陷的原因,但更多的责任恐怕要由任用他们的人来承担。

这些用人者为何会犯这样的错误?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己识人能力欠缺,偏听偏信,不分皂白;另一方面是形势所迫没有选择,只能从矮子里面拔高个。“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即便总结了七条知人之道(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但在面临无人可用的情况时,也很难做出明智的用人抉择。后来诸葛亮也认识到马谡失街亭的错误在自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在面临岗位空缺时,相应功能缺失产生的成本,使管理者迫切想要找人填补空缺。由于管理者长期兼任或协调而产生的疲惫和烦躁,会使他看谁都会很顺眼,难免觉得随便杵个人都比岗位继续空着强,而这会产生更大的风险。如果所选非人,那么在一段时间以后,这个错配的人所带来的成本反而越来越高,最终甚至超出让这个岗位继续空缺的成本!这个倒霉的管理者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做补救的工作。由此可见,相比“无人可用”的风险,“用人失察”的风险更大。

如果用人者在做决策时能够看到未来的风险,在错配的人所发挥的正面价值多于负面损失的阶段,提前做出人员调整,过渡性地使用人才以降低总体成本,这种情况则不在用人失察之列,因为其风险是可控的。但这样的做法如果事先没有与当事人充分沟通,也没有对后续工作进行妥善安排,而只是拿他当垫脚石,虽然可能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但这是不道德的。

3.“结构失调”的风险

除了上述两种风险,还有一种由人才的各种结构失调所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更为宏观,主要包括能力结构风险、成本结构风险、年龄结构风险、其他结构风险。

能力结构风险:如果员工的能力只围绕某种业务流程进行建构,哪怕他表现非常优秀,当组织业务转型时,员工的能力结构也会有系统性的不足;或者高能力者与低能力者的比例失衡,无法充分发挥高能力者的价值等,都是能力结构风险。

成本结构风险:如果组织支付了严重偏离市场行情的员工成本,则无论高低都有风险。如果员工成本严重偏高,却没有别的品牌或组织优势来提升内部效率,就必然会降低组织的竞争力;如果员工成本严重偏低,则会导致人才流失或敬业度降低。另外,有的员工给得太多,有的员工给得太少,也会导致内部矛盾。

年龄结构风险:跨过了快速成长期进入相对稳定期的组织,如果某年龄段的人数比例过高,则会产生集中退休多、晋升困难大、人才断档等风险。

其他结构风险:人员在当前岗位任职时间过长或过短,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复合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比例失衡等,都是需要关注并加以预防的用人风险。

通过人才管理来预防这三种人才风险,需要做很多工作,而核心的环节是人才盘点。所谓人才盘点,即定期或临时的,基于业务战略需求,对组织全部或局部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等进行清查,并据此清查结果开展针对性的举措,以提升组织人才竞争优势的系列管理行动。这项工作要产生效果,就必须为相关方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