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针灸反射学(修订版)
- (美)金观源 相嘉嘉 金雷
- 2214字
- 2024-12-28 11:15:35
1.3.6 反射区或经络的形成
在探讨身体反射区的分类及分布规律以前,先要研究一下身体反射区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经络的形成过程,即为什么会在身体表面的某些区域出现能够与身体其他部位或内脏相关联的反射区,以及为什么反射区或经络在体表的分布有一定的范围或区域?
目前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反射区或经络是在动物的长期进化中形成的。因为不仅是人类,其他许多哺乳动物(如狗、猫、马、牛、猴等)都已被证明在其体表存在类似的经络现象或反射区。那么,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从近缘的关系来看,灵长类动物在进化到人类的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们不但要与地面上最凶恶的野兽搏斗,同时还要适应变化无常的大自然环境。在它们身体内如果没有一整套完整的调节系统,不断地克服与调节内在的功能变化,以适应大自然环境,是不可能生存下来的。它们就会像自然界许多其他生物那样,遭到淘汰或灭绝的命运。神经调节与内分泌调节是身体内两种已知的最重要的调节系统。它们分别对身体内外的刺激产生具有自己特点的反应。神经调节发生快、准确但不持久;而内分泌调节发生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然而,除了高度发展的神经调节与内分泌调节机制之外,生物体内还有另一套与它们相关但相对原始的调节机制。
躯体的表面结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以及各个感觉器官等,是身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主要部分,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大多是通过作用于它们而输入身体内部的。分布于体表而与身体内部相连的所谓经络或反射区,就属于对外界环境刺激首先起保护作用的那种调节机制。它的调节反应主要是通过改变局部通道阈值的机制来实现的,即尽量减少伤害性的外界环境刺激输入体内。
这种调节机制可以作如下解释。先从最简单谈起,假定有由两个具有相同阈值(h)的神经元组成如图1-12a的网络结构,而且其非激发状态是正常状态。对于这样的网络,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神经元受到仅仅一次外来信号的输入,如刺激后立即除去,由于两个反馈回路的存在,整个网络就会继续打开,而达到一种稳定的激发状态,即偏离了正常状态,或者称其为病态。同样,由两个网络A和B组成的较为复杂一些的网络系统(图1-12b)也会发生这种情况:只要A或B的任一个受到一次过强刺激,它就会陷入稳定激发态。一旦A、B陷入这种稳定激发态时,A、B都将失去原有的功能,影响及改变整个网络系统的通道特性或阈值(当然,A、B小网络本身阈值的变化也会引起这种稳定激发),这就使该神经网络发生了“疾病”。
由于生物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无疑这样的网络结构很多。因此,当与某些器官相连的网络在受到一次过强刺激时,都有陷入这种稳定激发态的可能。这种情况在生物体与环境的长期接触下,肯定会经常发生。显然,只有A、B网络的原有阈值也能随刺激(如多次弱刺激)而“学着”改变,如原来阈值较低的可以提高,才不会使自己容易陷入稳定的激发态(病态),故生物体内必须存在一种可以自动改变A、B网络阈值的机制(在图1-12c中用虚线表示)。正因为神经网络系统具有这种机制,生物体才具有适应环境变动,保护自己或学习的能力,而且才可避免自身陷于病态而不能自拔,即在得病不深时,才有一定的自愈能力。
图1-12 反射区或经络的形成
动物在受外环境刺激及本身活动的过程中,并非体表的所有部分均受相同的影响,而是一些区域容易受到外界撞击及其他影响,而另一些区域所受影响较少。因而在动物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体表某些区域所连接的网络的平均阈值提高了,而另一些区域及其所联接的网络的平均阈值变低了,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另一方面,又因体表各部分与身体各部运动器官、内脏和神经中枢从发生学上就存在一定的对应联系(参见“1.3.7 反射区的分类与分布规律”),身体内部功能活动的变化也可以影响相应体表区域阈值的改变程度。在内外环境刺激的共同作用下,全身体表的阈值出现区域性分化,形成具有特定范围分布及不同阈值的体表区域,其阈值的高低通常反映了它们与相应的器官或组织相互反射或联系的紧密程度。这就是身体反射区或经络的形成原理。
这里提到的阈值概念,泛指具有相互反射联系的身体两部之间信息传递通道的各种激发阈值。通常所说的皮肤致痛阈、耐痛阈均属其例。这些阈值的大小可以影响到是否在机体的特定反射区出现牵涉痛或经络现象,以及它们决定了体表不同部位或反射区对外界刺激包括针灸的敏感程度。
如果以上假说成立,或者说反射区的形成是由动物到人类这个进化过程中,长期适应大自然所获得的结果,那么可以推论,不仅人类有反射区,同样其他动物也应有反射区。这点已在兽医针灸的无数实践中得到证明,许多哺乳动物与人类一样,运用针灸刺激体表特定的部位也可达到治病的效果。而且,通过对兔、狗、猫、猴等动物进行的大量针灸实验,尤其是家畜针刺麻醉的成功,已为研究哺乳动物的经络体系或反射区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
但是,自人类站起来后,人类神经系统的完善和皮层中枢高度的发达和精细的分工,人类的反射区不再与动物的反射区完全相同,虽然在许多方面仍可能十分类似,但一定更为精细,其各种反射区的分布规律也必然体现人类不同于动物的各种特点。
有人把经络看成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第三种调节系统,认为它是比神经-内分泌调节更为原始、隐性的一种调节系统。其实,它的调节作用的实现,虽然有体表局部组织如皮肤、肌肉等的介入,但仍主要离不开神经-体液的调节机制,故它应仍然属于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的一部分,只是它的一些反射形式尤其是其反射弧各部分之间的连接通道,至今尚未被现代医学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