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解题】

据《旧唐书·孔巢父传》载:“孔巢父,冀州(今河北冀县)人,字弱翁。巢父早勤文史,少时与韩凖、裴政、李白、张叔明、陶沔隐于徂来山(今山东泰安),时号‘竹溪六贤’。”先后任兵曹参军、监察御史、归州刺史等职。天宝六年(747),孔巢父曾托病辞官,意欲求仙访道,蔡姓友人在长安为其饯行,杜甫在座,于是写下这首赠别诗,并托巢父问候已在江东的李白。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诗卷长留天地间[1],钓竿欲拂珊瑚树。深山大泽龙蛇远[2],春寒野阴风景暮。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3]。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4]。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5]?南寻禹穴见李白[6],道甫问信今何如。

【注释】

[1]诗卷:据传孔巢父有《徂徕集》,今不传。

[2]“深山”句:《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这里借指怀才不遇的孔巢父避世隐居。

[3]虚无:虚无缥缈的仙境。征路:去路。

[4]蔡侯:对蔡姓者的尊称。静者:指内心恬静,淡泊名利的人。意有余:情深意浓。除:台阶。

[5]空中书:泛指仙人寄来的信。这里是说孔巢父什么时候可以成仙而寄来书信。

[6]禹穴:在浙江绍兴的委宛山上。传说大禹在此得天书。

【集评】

王嗣奭《杜臆》:此篇宛然游仙诗,但人能超出尘氛外,便是仙人,非必乘鸾跨鹤也。巢父何减仙人?

李长祥《杜诗编年》:快思逸气,开口彻底,此在少陵集中已为极萧散之作。

《杜诗言志》:天宝时事,李林甫擅权于前,杨国忠怙宠于后,明皇深宫宴溺,真满朝昏乱,祸乱将作,正天地闭、贤人隐之时。太白放还之后,继之以巢父谢病而归。一以洁清自处,不屑与恶人同朝;一以全身远害,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此乃君子明哲保身、高蹈远引之正义,非为尘视富贵,而欲苟从赤松子游也。

《读杜随笔》:“东将入海”若直接“蔡侯置酒”,未为不可,然少顿挫波澜。公用随锁随渡法,言“君身有仙骨”,回照“蓬莱仙子”,言“惜君苦留”,回照“掉头入海”,倒卷作锁,渡下“蔡侯置酒”,有一落千丈强之势。“空中书”用神仙事结上“身有仙骨”一段,是海上神仙事,结上“蓬莱织女”一段,又切巢父东入海,又顺带切“见李问讯”一语,包几层意。巨狮搏象,具大神力。

施补华《岘佣说诗》:巢父本是“竹溪六逸”之一,又值其谢病而归,故语多带仙灵气,所谓与题称也。起笔“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突兀可喜。下接“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一句应“不肯住”,一句应“入海”,整束有力,自此便顺流而下矣。直起不装头之诗,此最可法。收笔“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只作一点,确是“兼呈”,题中宾主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