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本书写作分工
前记
第一章 现代文学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二章 文学史观的形成及其对“新传统”的体认
一 对二三十年代的回顾:在反对“旧传统”中建构“新传统”
二 40年代文学史家眼中的“新文学传统”
三 从“资产阶级性质的启蒙运动”角度看“新文学传统”
四 延安政治文化背景下的“新文学传统”观
五 新传统的流变:对革命文艺运动负面影响的探讨
六 “异端”的声音:对“五四”传统的批判与反思
第三章 政治化氛围中的“新传统”想象
一 学科的建立与“新文学传统”的全面梳理
二 “五四”“性质”之争以及对新传统的定性
三 “新传统”阐释中的苏联影响
四 学术生产体制化状态中的“正统”文学史观
第四章 第一次“文代会”与“新传统”的规范化阐释
一 “新民主主义文艺”的性质确定
二 “统一战线”的论述策略
三 “两条路线斗争”的论证
四 “小资产阶级”的帽子
五 “新的人民的文艺”的展望
第五章 现代文学经典的重塑
一 作品的编选与新经典的建构
二 作家的“发现”和“回收”
三 作家形象的重塑
四 如何确认代表作
五 作品的“改写”现象
第六章 80年代文学与“五四”传统
一 “成也‘五四’,败也‘五四’”
二 “重写历史”和历史的重写
三 历史坐标的挪用与重构
第七章 现代文学传统与当代作家
一 现代传统与当代的诡秘关系
二 伟大传统的展开与变异:从鲁迅到余华
三 蹊跷的遗忘:书写乡土中国的传统
四 召回的“幽灵”:另一种现代性
五 左翼革命传统在21世纪的复活
六 “幽灵学”与传统的阐释重建
第八章 鲁迅的当代命运
一 鲁迅传统的形成:质的规定性与复杂性
二 毛泽东:对鲁迅传统的重塑
三 鲁迅精神苗裔的当代沉浮
四 鲁迅:一个冬天的神话
五 新时期之后的价值重估
第九章 现代文学语言传统与当代写作
一 现代文学的语言传统
二 当代写作的“语言焦虑”与现代文学语言传统
三 小说语言的传承与变异——以“先锋文学”为例
四 在变异中传承:语言的复制性
五 在传承中变异:语言的隐喻性
附录一 当代中学生鲁迅接受调查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当代中学生对鲁迅阅读与认知的实际状况
第三章 当代中学生对鲁迅的喜爱、想象与价值认同
第四章 中学语文教学对中学生鲁迅接受的影响
第五章 社会传媒对中学生心目中鲁迅的当代形象的影响
第七章 总结论、启示与建议
附录二 张爱玲的当代接受史
引用文献及参考书志
更新时间:2019-12-20 16: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