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位

守门员要把守住高2.44米、宽7.32米这么大面积的球门并非容易的事。但只要位置选择得好,许多射门的球会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守门员的怀中,他好象磁铁一样把球吸住。这样,就能把许多令人揪心的射门化险为夷。

那么,当对方射门时应如何选位呢?

其原则是:应选在由射门点向两门柱画的两条线所成的夹角的平分线上。

自然,守门员越接近射门者,他防守的球门面积则越小,也就越容易防守。当然也不能无限制地接近球,以防对手将球搓踢过顶吊入空门,或将球传给同伴威胁球门。究竟缩小多大的球门角度合适,主要取决于守门员的反应、起动速度、身高的弹跳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以及场上的具体情况。

当一个进攻队员单人带球越过防线时,守门员不应站在球门线上。如果他站在球门线上,就会给对手留下较大射门面积和良好的得分机会。

如果他离开球门线冲向进攻队员,就减小了射门范围,缩小了进攻队员射门的“角度”。时间的掌握是十分关键的,如果守门员出击过早,就会给对手以带球过人的机会。

选位成功的秘诀在于:判断准确,脚步移动快,缩小射门角度。

1.不同情况下的选位

(1)球在前场发展时,守门员应选择在罚球弧附近。守门员■起到最后一个“后卫”的作用,以保持与最后一个后卫■的联系,缩小两人之间的空隙。当对方长传反击时,既能及时而有效地支援同伴,排除险情,又能使自己具有能进能退的选择余地。

(2)球在中场发展时,守门员可选择在球门区前线附近,缩小与最后一个后卫的距离及他们之间的空隙,以保证进而有序,退而不乱。

守门员在该位置,上可以控制罚球弧附近的区域,下也能保住球门的安全。

(3)球在后场正前方发展时,守门员应站在球门线中间靠前1米左右的位置上,这样既可以及时没收对方的渗透性传球,又便于起跳控制对方远射飞往两个上角的高球。

(4)球在侧路接近端线处时,球距球门越近,守门员越要靠前站,这有利于封小角度射门、扑击脚下球和截击横穿门前的传中球。

(5)当对方进入罚球区射门时,守门员应尽可能地接近射门者,封住射门角度,缩少防守面积。

(6)当对手全线突破,形成单刀赴会局面时,守门员应主动迎上,勇敢地扑击脚下球。当对手运球突破后球离脚的一刹那,立即纵身沿地面向球扑去。扑击脚下球时,力避手和头冲着对手扑倒在地,这样防守面积窄小,要力争手和身体横向扑倒,以形成大面积的防守障碍。

2.定位球的选位

(1)直接任意球的选位

罚球区前附近的直接任意球,是当前世界强队得分的有效手段之一。为防止直接任意球失分日益增多的被动局面,防守时除排人墙设置障碍和盯死对手外,守门员的选位也很重要。此时,守门员选位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无视野障碍,不能只顾指挥排墙而看不到球;二是人墙必须封死球门一侧,而自己必须能控制人墙没有封住的一侧,不能孤注一掷死站一角;三是选在人墙的外侧,必须把对方可能踢出球的弧线大小估计进去,相对来讲能兼顾到各种来球,比较完全。他既要能守住射向远侧角的球,又要能守住穿人墙而过的球或从人墙上飞来的弧线球。

人墙排在近端门柱与球连成直线的位置上,封锁射门角度。

(2)角球的选位

70年代以前,守门员防守角球时,大都选在后门柱处站位。近年来已改变过去的传统选位法,而选在略靠球门线中间。

这样选位的优点有三:

①能及时对付发向近门柱的球。由于前移的距离缩短,容易控制球的第一落点。

②可以减少由于对手密集门前所造成的障碍,便于向前、向侧移动,控制范围加大。

③有利控制发向后门柱附近的球。因角球发到后门柱约40米距离,一般需要时间2.5~3秒,守门员移向后门柱的距离为3~4米,这段时间是足够的。当然,守门员对付这样的角球,不能后退跑,而要侧身跑。这样既便于快速移动,又能看清附近的情况。

(3)点球的选位

据统计,快速有力的球运行11米需要0.25秒左右,而守门员由静止状态,从感知到效应器开始工作时,需0.3~0.4秒。可见对守门员来说守点球可谓“九死一生”,但是有“一生”的希望,就有化险为夷的机会。要知道,守门员防守点球时从心理上来说,要比主罚点球队员的心理负担轻松些。所以,也可以说防守点球是一种心理战。

实践证明,守门员防守点球成功的要素,一是判断,二是选位战术。

选位战术有两种:一是多居于球门中间。二是依个人习惯,有意让出一边,取球门线五分之三处站位,给主罚队员设置心理障碍,使他左右为难,以影响其罚球效果。